第17节(1 / 2)

('<!--<center>AD4</center>-->吃东西的人看到这一幕也颇为满意,哪怕现在上菜的速度慢了不少。

周复礼算着时间从山上走下来的时候,山包旁的马车都停了好长一排。

他不得不下来,不然饭点一过这些人就该上山了。

山风徐徐,吹动周复礼月白色的袍子,吹得额头上的束带向后飘飞。

风波不止,却吹不动脸上静若止水的表情。

风度,姿容,仪表,这时的周复礼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大晋第一名士。

如果山中有仙,指的恐怕就是现在的周复礼了。

下山的路十分明显,所以周复礼一出现,就落在了山包上众人的眼中。

山包上的声音停了下来,齐刷刷的站了起来,读书人该有的谦卑和礼仪一一俱到,“见过小圣人。”

只是风有些大,将他们的声音吹得散了,估计也就近一点的人能听得清楚。

周复礼也拱手回礼,张了张嘴。

风大,听不清,倒也没什么,总不可能让堂堂小圣人像山野汉子一样拉开嗓门吼吧,要真是那样他们眼珠子估计都得掉地上,捡都捡不起来。

第12章未来的名士

周复礼向山包走去,他考虑过很久,要是他们一批次一批次的来拜见,他就得一批次一批次的接见,有些人是避不开的。

倒不如统一安排起来,一次见完,当然这个“见”就得有点名堂了,因为他现在说话还不顺溜。

虽然他无法在这么多人面前磕磕巴巴的开口,有一定的风险,但一次Xi_ng见这么多人自然也有它的好处。

比如,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别人总不好单独来找他聊天,让堂堂小圣人将其他人凉在一旁?

所以周复礼现在要说的话,肯定是面向所有人的。

人多,风大,有人肯定听不清楚,以周复礼的Xi_ng子又不可能拉开嗓门吼,理所当然的就需要人替他传递他说的话。

走上山包,知墨已经搬了个木墩子过来,几个孩子也围了过来,按照计划,他们就是周复礼的传声筒。

只要不让他直接对这些人说话,他暴露的可能就会降低。

周复礼没有直接坐下,而是对几个孩子说了点什么。

几个孩子分散开,哗啦啦的跑进人群。

“小圣人说,诸位学子幸苦了,读书不是一崛而就的事情,需要劳逸结合,这里风景甚美,大家不妨静下心来……”

众人不由得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这些孩子是在帮小圣人传话。

原本还担心站得远了听不到周复礼说的话,回去之后别人问起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下好了,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这些孩子传递的话这么白,肯定是因为太过复杂的话这些孩子记不住,还怎么传达,只得是白话。

理由都替周复礼想好了,要真让周复礼文绉绉的说一通,他还真不会。

众人拱了拱手,周复礼也回礼一番。

这时,小板凳将烫好的串串端到周复礼面前。

周复礼又说了一句,几个孩子赶紧去传递,“小圣人说,这里虽然偏野,但也有独特的雅俗共赏的美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周复礼心道,吃吧吃吧,嘴里吃着东西就能少开口说话。

众人:“……”

这岂不是有些像春闱后的学子宴,但学子宴那是只有在春闱中名列前茅的几个学子才能被邀请。

而如今,有点雨露均沾的意思。

立马,一群人激动了起来,气氛一下就起来了。

他们大都是不可能受邀参加学子宴的,但现在坐下来和小圣人一起吃串串,和学子宴何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