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2)
('<!--<center>AD4</center>-->才慢慢醒转。
长阳早带了几个小厮轮班守在床前,当下见贾蔷醒来,俱都欢喜。虽然大夫说过他只是累极而眠,时候到了自然会醒,但依旧不可避免地担心。
当下小厮连忙端来温水让他净面,又取了煨在炉上的碧梗药粥过来。
贾蔷刚喝了半碗,得到消息的青云也进来伺候。见桌上还放着糯米面制的糕点,立即将小厮斥了一顿,命他们快去换了好克化的点心过来。
研究了几天的朝野要事,乍听青云叽叽咕咕地说这些家常里短,贾蔷只觉分外亲切。遂含笑问道:“前些天薛姑娘出阁时,借了府里的人帮忙。我记得薛大叔说是昨天摆酒道谢,可惜我没能去成。他没说什么吧?”
青云砌了参茶端到桌上,说道:“这席面连薛大爷自个儿都没去。爷这些日子都在书房专心念书,所以不知。奴婢听去过王府的人说呀,自从陛下认回位流落民间的皇子后,北静王就很不如意,因这事就出在宝姑娘过去之后,王府里的几位侧室就在王爷面前下了火,说都是宝姑娘妨的。王爷虽然表面没说什么,实际心里很是计较。除了过门那天在宝姑娘房里歇了,这几日都再没去过半步。还是刚过门,就是这般光景,还不知以后要怎么着呢。所以薛大爷也是恹恹的,再没之前神气。倒是荣府那边,听说了这件事后又抖起来了,还特地将薛姨奶奶叫去奚落了一顿。姨奶奶那天是哭着回梨香院的。”
这情形倒早在贾蔷意料之中。唯一没想到的是北静王竟这么沉不住气,稍一遇事,连面子情都顾不到了,也不想想他眼下正是需要臂膀的时候,这事落在旁人眼里该何等寒心。实在有负他平日的贤名。
不过,转念一想,贾蔷也就释然了:北静王一生顺遂,既是王府唯一嫡子,顺利继承王伴,之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急于立储的老臣们认可。顺风顺水惯了,所以经事反而更加慌乱,遮头不顾尾。
因这屋里都是心腹,贾蔷也不太避讳,越xi_ng多说了一句:“王爷也太不知足了,这就算不如意,往后不如意的事还更多。”
青云不懂主子话里有话,只道是在说人生起起伏伏,穷通未有定数,立时说道:“正是这个道理,荣府那边的大姑娘,在宫里不如意了好几年,如今终于翻身,升了贵妃。今天晌午时宫里来人传了口谕,让老太太和两位夫人并大老爷二老爷们明天去宫里听旨。这本是件好事,只是这么一来,那边的人难免又要用鼻孔看咱们这边了。”
☆、第61章六十进宫
贾蔷同荣府较劲了这么几年,青云哪儿还不明白主子的心事。连带着也同仇敌忾,将荣府上下视为仇寇。今日消息传开,宁府的人羡慕有之,想攀高枝者有之,只有她满心悻然,生怕贾母等仗着家里出了个娘娘,又作起耗来,教自家爷吃了亏。
但贾蔷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枝节,乍得这消息,惊讶非常:“贵妃?这节骨眼上,皇上还有心思升妃位?”
青云骨都着嘴说道:“可不是呢。听老人们猜测,说是多半因为皇上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儿子高兴,连带着让后宫妃嫔们也乐呵一把。”
这想法十分淳朴,大抵是个有福同享、阖家欢喜的意思。但原本百思不得其解的贾蔷却因之猛然灵光一现:皇帝走了私生子这一步,意在洞察朝中人心所向。一旦厘清,肯定要拉拢一拔,打压一拔。后宫之事与朝政千丝万缕,难道,荣府竟是皇帝要拉拢的那一拔?
一念及此,贾蔷不觉心下一沉。
若荣府得了意,以贾政的xi_ng子,肯定会装模作样地寻些政绩来做,一则让脸上更添光彩,二来以示皇帝并未启用错人。便是贾政自己不主动,皇帝说不得也会安排些差使与他。
而如今贾敬又颇有些动作,干系甚大。他可不希望荣府察觉了什么,把宁府一锅端了,当成年终绩考时浓墨重彩的一笔,踏着宁府的尸骨享受荣华。
荣国公做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