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 / 2)
('<!--<center>AD4</center>-->酒意冲头,她并没发现,新皇子拱肩缩背,头低得跟个奴才似地随在皇帝身后,皇帝亦是习以为常,二人全无人前父慈子孝的模样。
当天晚上,元春就急不可耐地差人给王夫人递了口信儿。待到第二天下午,元春的密信已由王夫人的手,呈在了贾政案头。读罢密信,贾政一时激动得摇摇y_u坠,倒唬了小厮一跳,以为家主人新添了什么病症,连忙说要请大夫来。
将添乱帮倒忙的小厮轰出去后,贾政掩上门,激动得在房里大步转了几圈。本想给几个素日亲厚交好的同僚传信,找他们一起商量进言立储之事。
但刚提起笔,却又搁下了。因想到此事几乎是板上钉钉,三个指头捏螺蛳壳,稳当得不能再稳当,又何必透信给别人、平白分去了自己的功劳?倒不如单由自己进言,将来新皇登位,也只记自己的首功。
打定主意,他立即找了一个善卜的清客来翻黄历。查得五日后乃是吉日,只要诚心求祷,必有所报,贾政越发喜之不尽,吩咐小厮道:“从今日起,我宿在书房,不见外客。每日斋戒沐浴,焚香祷祝。”
事干重大,贾政未对任何人提起原因,倒招来许多猜测。有说他嫌宝玉不上进、贾环上不得台面,想再求个儿子的;有说因近来元春升了贵妃,上门攀关系的人太多他想找借口躲清静的;最离奇的是说,元春升位之事乃是他找人做了法事,现在应验了,自然要还愿。
种种流言,贾政一概不知。只戒了荤腥断了女色,心急火燎地等着吉日到来。好容易等到了吉日,比往日更早了一个更次起床,天不亮就在金銮殿外侯着。
早朝开始,m-o着费尽心思写就的折子,他又是激动又是忐忑。待几位重臣禀过要事,皇帝依例询问可还有奏章时,贾政深深吸了一口气,出列行礼:“启禀陛下,臣有本奏。自来帝业乃江山根本,历代惯例,陛下当立储君,以定天下之心。如今天佑皇子回宫,正是本朝之幸。恳请陛下依祖宗例制,立皇子为太子。”
此言一出,顿时人人侧目,殿内有人小声交头接耳。
有些想到这层、却没贾政动作快的,不免羡慕;有些老谋深算,决定暂作壁上观的,则是紧盯皇帝的反应;那些以前死心塌地拥护北静王、如今却各怀心思的,未免神情各异。
难得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贾政却没半分得意,甚至连先前的激动也在慢慢消褪:皇帝并未像他想像的那样表示赞同,反而面无表情,目光游弋,倒反像是在观察臣子们的表情。
见状,贾政不免心里打鼓。但事已至此,退无可退,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请奏。刚说了一个“微臣”,却被北静王打断:“陛下,臣亦有要事禀奏,正干系到这位新立的皇子。”
贾政还以为北静王想抢功,不免对他怒目而视。孰料,北静王一开口便是言惊四座:“微臣以为,皇子身份尚且存疑,不宜过早交付江山神器。”
“你说什么?”皇帝顿时表情微变。
北静王不知皇帝正恨他多事,还以为是在鼓励自己讲下去,遂不慌不忙,将自己近来查到的证据讲了出来:“微臣府内有一家丁,恰是皇子所居之县城出身。陛下认回皇子时,他正好回家探亲。归来听说这桩奇事后,他连说不可能。因该地情势特殊,整个城中只有四个大姓家族,亦无外姓之人居住。而皇子从前所用之名,并非这四姓之一。”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面带惊诧,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北方宗族观念深厚,有些村落甚至只有一个姓,彼此沾亲带故,嫁娶等都要找外村人。朝里南官居多,但北官也有那么几位,是以对北静王的话深信不疑。
但若说皇帝会认错自己骨肉,似乎又不太可能。很快,便有官员问道:“王爷,许是外姓迁居,虽然极少,但也不能说没有。”
北静王正等着这话柄,连忙接下说道:“本王听闻此事后,已派人前去查过该城户籍文书,并几十年来的县志
', '')('<!--<center>AD4</center>-->,三户迁居者的姓氏亦与皇子不符。且近年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无百姓背井离乡投奔他处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