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2 / 2)
平南候惊醒,匆忙整顿后出去,大理寺正手执圣旨立于前厅,声音不缓不急,将其中内容说了出来。
罪状虽然不少,却都不算大,并不足以动摇平南候府,可让平南候心惊的不是这些罪状,而是大理寺正之后说出的话。
——十五年前赤晖军覆没一事。
就如当今披靡之军是白虎营一般,十五年前,赤晖军声望完全不逊于如今的白虎营。
可就是这么一支所向披靡,数十年未有败绩的军队,在十五年前坤南关一战中覆没。
不是战术不当,不是粮草缺乏,不是内生ji_an细……是因为装备。
', '')('<!--<center>AD4</center>-->武器易折,盔甲易破,原本就是以一当三的征伐,浴血三日,赤晖军顺利退敌,可齐帅与赤晖十三将再没能回来。
尸骨随着捷报一同入京,帝于殿前落泪,京都百姓缟素送葬百里,哭声三日未绝。
同日,兵部上书奏请深究,帝准奏,查明缘由,帝震怒,命兵刑户三部查明装备来源。三部倾力查探工部及军器监,三日后递上奏折,归咎军器监监首周尧。
圣旨下,周尧入狱供认不讳,写下供词后自尽狱中,同属流放千里,赦免家人。
罪人引咎自裁,这件事渐渐无人再提及,明晓此事的人或死或流放,也就没人知道,那批装备其实是平南侯督人打造。
一时贪念,去了精锐之师。
一晃十五年,如今此事又被提及,没人比平南侯更心慌。
心中忐忑,面上倒是一派沉静。
都察院及刑部也不客气,率兵将侯府控制起来,平南侯回了卧房叹气,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此次侯府外动静甚大,京城目光尽数聚集其中,可这期间贺骁戈自始至终都没回过侯府。
大理寺审理案件,四处查探,可惜时间过去太久,半个月过去也没能找到证据。
一筹莫展就要放开对平南侯府监视之时,一素衣女子突然于大理寺外击鼓,上堂递上物证若干,凄声诉冤,大理寺卿细问,得知女子为周尧遗孤,为报父仇自感屈身平南侯下为侍妾,辗转两年,才得偿所愿。
说罢,唯恐大理寺不信,跪地称可寻人证。大理寺卿唤其上前,来人出现,是跟随平南侯数十年的管事。
大理寺当即提讯平南侯,人证物证俱在难以狡辩,枕边人与心腹背叛之下也颇有心如死灰之感,叹气认罪。旦日朝堂争论,朱笔一挥,平南侯念其父族战功,免死,同党羽及三代亲族流放五千里,子孙五代不允入仕。
圣旨下发六部,正午时分兵部入侯府,看到贺氏七位长老堂上入座,兵部尚书上前,大长老起身递上信笺及文书一封,尚书观后犹豫不定,干脆将手中书件递至御前。
信笺乃贺老爷子亲手所书,驱平南侯贺信及嫡亲一脉出宗族,此后各不相干。
其下文书,是刻着印鉴的证明。
时间是贺老爷子去世前一月。
平南侯及嫡亲一脉有谁?
——平南侯,秦氏,贺骁骋,贺骁戈,还有三四牙牙学语稚子。
稚子免其咎,那么还受争议的,就剩下贺骁戈。
披靡之军,白虎营首,少年横刀立马战功赫赫的贺骁戈。
朝堂众臣也甚是难为,犹豫之时,户部上书,众人这才知晓,这位名满京都的少年将军户籍竟不在侯府,而在一异姓人身上。
这人百官也不算陌生,数年前曾救帝王于病重,名满京都的小大夫,顾南。
户籍一出,贺骁戈无咎,帝王变了脸色。
风波平定,贺信一脉暂且收押大理寺,五日后押解出京,侯府众人无人前去,到头来相送之人居然只有顾南和贺骁戈。
不过也是看笑话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