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吴王金戈越王剑(上)(2 / 2)
但尖锐的锥子,是没法在口袋里潜藏太久的,迟早有一天,它会显露锋芒……
如今一行人刚刚抵达邺城,赵上卿与“徐嬴”的大婚将在三日后举行。子夏跟着长辈在赵宫附近绕了一圈,见赵宫果然如传言中一般简朴,没什么好瞧的,就决定抽空来临漳学宫一观。
他想看看这里是不是真如传说所言,是继周室守藏室、曲阜杏林后,又一处求学士人心生向往的圣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站在临漳学宫的正门入口,念着石牌坊上篆刻的四句真言,子夏无须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
“有点意思……”
他握着家族长辈为他写的介绍书信,迈动脚步,闻着桃果芬香,朝学宫中走去,与他一同入内的,还有一群稚嫩的蒙童,他们是本月蒙学考试中表现优异者,获准入学宫参观,年幼的西门豹亦在其中。
子夏和西门豹都没有料到的是,他的到来,正好赶上了一场风波,一场学宫内部士人,对于赵卿将娶其姊季嬴是否合乎“礼”的剧烈争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yaqush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陈风.泽陂》
邺城虽非南方陈国,但这时代北方气候尚温,也是能长荷花的。子夏等人过了学宫的正门后,却见漳水之畔,一道石栏杆围起了数亩的半月形小湖,莲叶覆盖了半个湖面,清风徐徐,碧绿的荷叶竟也波浪起伏起来。
这是公输班等匠人引漳河之水,在临漳学宫正大门处营造了一个“泮池”,取的是诗中“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意,本来这半圆形的泮池得诸侯之学才能营造,但临漳学宫名义上正是晋国的公立之学,所以挖了这个池子,也没人能说不合礼。
过了泮池,再登上一座矮矮的小丘,就是学宫的主体了。
朝阳清丽的光线之下,一条宽敞的石板大道旁是青绿的草甸,草甸上隔一段距离便栽着几株桃树,上面桃实满枝,巧妙地涂抹在小丘间,典致到了极点。
脚下的石板未经琢磨,上面坑突不平刚好可以防滑,子夏看着草坡上方那片并不高大却绵延不知多少间的黑白双色的学宫建筑,不禁有些出神。白墙青瓦,屋脊枋梁绘卷草云纹,整体风格清朗大方。
“真不愧是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少年老成的子夏看到这场景,也由衷赞叹。
走到山门前,门额“临漳学宫”的匾额则为赵上卿亲笔字迹,好在赵无恤自知字丑,这几年可没少苦练笔墨,总算没在题字时贻笑大方。
进入学宫后,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布衣打扮的士人在其走来走去,有些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有些人则在屋檐下倚栏背诵诗书,也有人坐在屋内里埋头苦读……凡是穿着长袖深衣的学宫”先生“经过,学生们都会自觉的让到一边,躬身问好。
赵上卿对学宫聘请的先生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大夫”,并“受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如周之苌弘、卫之遽伯玉、晋之史赵等,都是其中代表,也是学宫招揽士人的旗帜。
子夏没有加入众学生,他的目光,已经完全被学宫最大的建筑吸引了。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耗费巨资营建的藏书馆,建筑高大,分为三层,每层有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大气盎然,称之为“石渠阁“。
之所以叫石渠阁,是因为建筑特点得名,巧匠公输班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对于防火防盗十分有利。这之后,赵卿又将本来该用在修建宫室的钱帛,转而用于收集列国《春秋》,以及各种私家所藏的帛书、竹简、甲骨,汇集于石渠阁,终于让这里成了藏书万卷的知识圣地!
在这个知识尚未完全下移的时代,史书典籍就是知识的载体,谁掌握了书籍,谁就掌握了学术的话语权,谁就能成为吸引年轻士人的中心。
半年来,吸引列国士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正是石渠阁,他们只求入阁一观。然而临漳学宫虽然来者不拒,但石渠阁却有资格限制:惟赵氏之吏,亦或是在学宫登记,修习半年以上者方能入内观书籍!
这道限制居心明显,石渠阁和临漳学宫本来就是赵无恤为了吸引人才才开办的,想要获取知识,就得先为赵氏服务,亦或是老老实实在学宫登记入学,熬上半年才行。
很不巧,子夏正好属于前者,作为世代为赵氏服务的”卜者“传人,更有家族长辈的介绍信,他完全有资格入阁一观。
当然,也仅仅是能参观三层楼中的第一层,第二层与第三层,需要更高的资历才能上去。
脱下鞋履,只着足衣,子夏和来学宫参观的蒙童们一起,跟着看守石渠阁的书吏入内。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光明,石渠阁采光极好,虽然才建起没几个月,却给人一种时间带来的沧桑压迫感,子夏略一沉默,整理衣着,敛神静气,迈步过槛走了进去。
一踏入里面,就闻到了一股气息:纸墨的气息,知识的气息。
一时间,他们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不但子夏痴了,那些蒙童更是目瞪口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引他们入内的小吏笑着解释道:“较为珍贵的原本,基本都放置在第二、第三层楼,想上去,需要几位‘临漳先生’准许,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典籍,若想观看甚至得上卿首肯才行!”
子夏点了点头,且不论这种规定是不是必要,但光是这种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就让他心里很舒服……
不过也不用上二、三层楼了,光是第一层,一路看过去,子夏心中便慢慢变得激动起来。
这里的书,也太多了罢!
宽阔的空间里整齐排列着不知多少书架,书架按照科目和年代分类排列,上面陈列着子夏能想到的所有书籍,高低不一地依偎在一处。《诗》《书》《律》《乐》《春秋》,应有尽有,它们成千、上万。就像无数年间的无数先王贤士,正默默注视注视着他。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石渠阁第一层,全部都是纸书!
纸张,这无疑是赵氏对天下求学士人最大的恩荣,在鲁国,随着公输班研制的新方法,纸张渐渐从奢侈品变为日常用品,并在政策的倾斜下,以迅猛的速度取代帛书,也把竹简逼到了一个死胡同里,制作竹简的匠人纷纷改行,去干起伐木沤竹的活计。
如今这股风尚又吹进了晋国,吹进了临漳。本来在温县,已经有专门将竹简上内容抄录到纸张上的笔吏。然而在石渠阁,让人诧异的是,一卷又一卷书籍从一外面不断被搬出来,上面还带着油墨的刺鼻气味,上面的字很古板,不像是写出来,而是一个模子里刻画出来的……
“光靠抄书的吏,是无法将竹简、帛书复录这么多的,莫非石渠阁有什么能量产书籍的妙招?”
子夏心中有疑惑,但这应该属于赵氏和石渠阁不足为人道之的秘密了,至少还未对外公开。反正有了那位巧夺天工的鲁班以后,晋鲁的新鲜玩意越来越多,在军中,赵氏有能发石百斤的工程利器,在民间,有伞、风筝,还有能水力驱动的石磨、水车,以水力发动,不用人畜自行运转,效率胜过往昔十倍……
所以就算鲁班又造出了什么能日产书籍千卷的新器械,子夏也觉得不足为奇,反而会为之欣喜,感觉自己生在了好时代。因为他听过父辈的往事,光光卜学一门,想要寻找一卷竹书来研习,难于上青天,所以多半是家族传授,自己能从弱冠之年就接受比父辈更多的知识,多亏了赵卿和鲁班发明纸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还听说,赵上卿还将鲁班封为“中大夫”,作为学宫里最年轻的“临漳先生”,也带着一群百工入驻学宫,每个月不定时开三次课,教授攻金、力矩、营造、沟渠等百工技艺。他们这一学科称之为“考工科”,学宫内部士人简称为“工科”,因为鲁班等百工被赵无恤从底层一一提拔尊崇起来,所以对赵氏政权十分拥护,常常自诩为“上卿忠犬”,故又有一个绰号,叫“工科狗”……
让过去地位低下的百工进入学宫,赫然与博学典雅君子并列,也曾引起一部分自视甚高的士人非议,赵无恤的一席话却让他们噤若寒蝉。
“临漳学宫,不是为了让人只修道德,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的,而是事事与当世现实相关的。学宫之士修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而这些学问,只要是有益于国,有益于民,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往后非但百工会入驻学宫,在鲁国替我推广代田法,让晋鲁百万生民能吃上饱饭的农官樊迟也会被聘为临漳先生,让鲁国的老农、老圃做临漳士,开办农科!汝等自诩为君子者,休要小看百工、老农,他们修的道,也是神农、大禹之道!”
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学宫这种康济时艰的精神,与孔门弟子中“君子儒”一派空谈道德的学风,形成显明界限,也让子夏为之心动。
在历史上,作为孔门后进学生的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
在这条历史线上,赵无恤的一句“经世致用”让他醍醐灌顶,于是子夏并未南行去拜入孔子门下,而是来到了临漳学宫……
如今在石渠阁里逛了一圈后,他更是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便禀明家族长辈,暂时停止为赵氏做卜事,转而来学宫修习数年。他觉得在这里,自己能遇到许多比自己强的人,他这个人的性格,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正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带着这种心情走出石渠阁,阁外的天空仿佛更加明亮了几分,子夏正欲再将学宫其他地方逛一逛,了解一下学宫中目前主要的科目,却被一阵争论吸引了注意力……
一个声音在大声说道:“世人皆知,徐嬴实为赵卿之姊季嬴,赵氏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内娶其姊,非礼也!”
ps:稍后还有一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yaqush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赵上卿没有颁布“勿谈国是”的禁令,更没有搞防人之口的把戏,凡到临漳学宫的士人,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这小半年来,临漳学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随处可见的争辩、诘难。
赵上卿在学宫建成后进来转了一圈,正好遇上两名来自卫、鲁的士人争辩卫鲁初封时谁的地位更高一些,谁才是东方侯伯,两人口水都喷到了对方脸上,只差动手动脚,围观者如堵。
赵无恤当时晓有兴趣地站着听了一会,才让人制止了要拔剑分个高下的两人。
“真理越辩越明,但辩论的胜负靠的是头脑犀利和唇舌轻快,而非刀剑。”
他撂下这句话就走了,自此之后学宫诘辩之风日盛,只是多了一项规定,士人辩论时要卸下武器,这是担心性格刚烈的春秋士人们一言不合就拔剑战个痛。
不过赵无恤也没料到,最终有一天,临漳学宫的士们,有一天竟会指点到他头上去……
眼见赵无恤与“徐嬴”的婚事越来越近,这一日,养着一群白鹅的小湖旁,一位来自鲁地的古板士人大概是喝了点酒,走着走着忽然振臂一呼,义愤填膺地说道:“世人皆知,徐嬴实为赵卿之姊季嬴,赵氏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内娶其姊,非礼也!”
本来这样的议论十分平常,但偏偏此人吸引了一帮同样自命为“上卿忠犬”的赵氏自干喉舌,这边说赵卿娶姊,姊弟相婚乃人神共愤的恶事,那边便立刻跳出来,将赵氏公诸于众,且多人“证明”的季嬴实为徐国末代公子之女的“证据”复述了一遍,两边谁也不服谁,就这样吵了起来。
“就算真是徐国公女,同姓不婚,其生不蕃,同样是不该的!”那人脸红脖子粗,干脆质疑到底。
不过他的敌人显然更加强大和博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赵氏和徐国继承的是殷礼,周礼不足责也!”这是个宋国士人,为赵氏用殷礼颇为自豪,不过也为赵氏将迎娶”徐嬴“的规格提升到仅次于赵卿乐氏夫人的程度而遗憾,听说那位乐氏夫人已经接近临盆,希望这次能为赵氏诞下嫡子,让宋国在赵氏主导的中原体系内地位更上一层楼。
“当年晋平公纠纳了卫国送的四个姬姓公女,既然国君亦如此,上卿有何不可!?”这是个晋国人,态度明显偏向赵氏,晋文公、晋悼公历代晋君打下的民心基础,早已被晋平公等不肖子孙挥霍得差不多了,随着《铜鞮宫赋》的流传,不明真相的晋国士人对公室仅剩的那点尊敬了渐渐消磨下去。
这时候有人认出来了,这个名为商泽,是曾经在鲁国跟着孔子学习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到临漳学宫来,但对赵氏和学宫种种多有不满。听闻远在楚国叶地的孔丘对赵上卿的作为怒不可赦,这位前孔门弟子,是否也秉承了其师长的态度呢?
于是旁观者之一,博学的项橐便讽刺道:“我听说当年陈国司寇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孔子回答说知礼。待孔子就退了出来之后,陈国司寇又给孔子的弟子巫马期作揖,请他进去,跟他说,难道君子也会袒护别人的过错吗?鲁昭公为姬姓,却娶了同为姬姓的吴国公女做夫人,如果说鲁昭公都算是知礼的人的话,那还有什么人是不知礼的人呢?可见同姓而娶在鲁国也并不奇怪,当年孔子为鲁昭公隐恶,今日商泽你却为此抨击上卿,真是双重标准,小人嘴脸!”
随着项橐登场,这通诘辩最终以“上卿忠犬”们一边倒的胜利而告终,商泽也被轰出了学宫。不知不觉,在号称自由的临漳学宫中,其实也隐隐有不少专为赵氏说话的官方喉舌存在。
不过这场风波并未就此过去,学宫中依然隐隐有对此事的争议,不少人对赵氏公布的“真相”持怀疑态度,而以项橐为首的赵氏喉舌们,更推出了一个让“正人君子”惊骇的道理。
“华胥氏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伏羲女娲为兄妹,兄妹相婚配方有百姓生,何足怪哉……”
不过如此一来,却越描越黑了。
……
下面热闹非凡,石渠阁第三层楼的高台上,几位德高望重的”临漳先生“却只是冷眼旁观。
“赵子泰此行,的确是太过分了,仲尼不知会气成什么样……他也是糊涂,怎么会这么堂而皇之呢?”被赵无恤半威胁半诱惑来到临漳学宫专治学问,整理周室典籍的苌弘这半年过的不错,受人尊敬,也不用再牵扯政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和孔丘一样,有一点道德洁癖,为赵无恤的一意孤行而生闷气。
“过去半年他但凡有事,常咨询中众临漳先生,唯独这次的事,却怎么也不听劝……”
学宫中年纪最大,同时也是名义上的“大祭酒”遽伯玉晃着白发苍苍的胡须,笑道:“我倒是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别说不是血亲,就算是亲姊,那又如何?”
苌弘瞠目怒道:“遽子这是什么话!?”
遽伯玉饮了一口解渴的浆水,道:“当年齐桓公曾对着他的宰臣管夷吾直言,说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姑姊妹有未嫁者七人。这在世人寻常礼法看来,是大恶了吧,但管子却说,此事恶则恶矣,非其急也,人君惟不爱民与不敏政务为不可……”
“如今赵上卿所做之事,比起齐桓公,还有我那喜欢男色,专宠公子朝、弥子瑕的先君卫灵公来,并不算太出格。你要知道,孔仲尼当年也一样无视了寡君灵公的恶习,称之为诸侯中最贤明者呢!不过仲尼这个人好则好矣,就是不太有识人之明,现在估计正后悔当年为了让门下弟子端木赐等人能在赵氏安身,而嫁女的事吧。”
苌弘冷哼道:“不但仲尼,连我也看错了赵子泰!”
“别这么说,难能可贵的是,就我所见,赵卿比起寡君灵公强多了,他爱民,敏于政务,从建设邺城,开办学宫种种事情看来,无疑是位绝佳的主君,所以不太可能像灵公一样骤然亡身亡国……”
苌弘怒道:“不亡身亡国就行,这就是遽子的期待么?”望之切,责之深,这就是苌弘半年来的心路历程了,不知不觉,他已经渐渐从局外人变成为赵氏长远考虑。
遽伯玉叹了口气:“当然不止如此,我老了,今年八十有余,见过太多邦国化为火海,知道礼法道德有时候只是一张空文,只要权势足够,为君者大可擅自逾越,纵然做了无道之事,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为他寻找借口的人依然比比皆是,天下人纵然敢言,却对此无可奈何。“
“所以,我不担心赵子泰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礼,我担心的是,他会不会无法控制自己的私欲,犯了和齐桓公一样的错,不能善始善终,让这学宫山门前的为先王继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成为一句笑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苌弘一挥袖子,遗憾地说道:“老子曾经与我说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私,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希望赵子泰能够明白这句话啊!”
遽伯玉大笑:“苌叔,你我是不是对赵卿期待太过了?他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若真能领悟无私之道,那他岂不真成圣君了!?”
……
“再猛烈的争论和诘辩,对于我而言,都只是轻风拂面,阿姊……不,夭,你也休要放在心上。晋国三分,赵氏已得其二,天下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井、令疵、句注、居庸,赵氏也已得其三。放眼九州,诸侯无有不惧我者,只要是我想定要做的事情,便无人能阻拦得了!”
比起临漳学宫而言,简陋得不像一位上卿居所的邺城赵宫外,驾着迎接新妇的马车,一身玄色礼服的赵无恤偏过头,对身后车帘内的端庄美人如是说道。
季嬴头戴翚凤冠,身穿翟衣,玉佩叮当作响,这是公女出嫁的规格,比起赵无恤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乐氏,也只差了一点点。
她朱唇微动,露出了笑容,檀齿轻启,对赵无恤轻轻说了一句话。
“外敌不可怕,汹汹舆情却有些骇人。无恤,戒之毋骄,慎终保劳,这就是阿姊身为阿姊,对你的最后忠告了,自此之后,唯夫君之命是从……”
她垂下了眼帘,长长的睫毛下目光温柔似水,赵无恤心中大快,一抖八辔,望着开启的赵宫大门,颔首道:“我也在此立誓,这是我最后一次任性而为,为了自己的私欲让天下人惊愕一次。从今之后再无私心!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我,赵无恤的为君之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yaqush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ps:12点前还有一章
邺城赵宫不显奢华,未见金玉之饰,但内里却五脏俱全。正中殿堂宽敞,是赵无恤招待宾客的场所,案几从殿首摆到殿尾,酒水和美食络绎不绝地被竖人女婢端上来,席间觥筹交错,不亦乐乎。
按照礼制,婚礼当夜,男家要“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而乡党僚友则要带着礼物前来祝贺。赵氏作为天下第一强卿,能充当他家“乡党僚友”的当然非同一般,除了赵广德、赵伊等宗族同辈,董安于等家臣长者外,在座者无不是来自中原列国的卿士、大夫,这其中,甚至还有位国君!
这场婚宴也是诸侯使者与赵氏的重要外交场合,伸手不打笑脸人,想必在这场的大喜日子里,赵卿不会轻易拒绝宾客的请求。
赵氏辖地甚广,所以婚宴上表演的歌舞乐曲也别有一番风情:来自柏人的白狄女子跳着跕屣舞,击鼓鸣瑟游媚而入;鲁国的钟乐则厚重古板,听得人昏昏欲睡;接着还有卫侯送来的“桑间濮上之音”,因为是大喜之日的缘故,所以赵氏也来者不拒。
筵席过半,一支来自曹国的乐队走到殿堂中央,开始奏响曹国舞乐《浮游》。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来自曹国的舞人穿着长长的窄袖,恍如浮游那对透明且修长的翅膀,她们在殿中飘舞,姿态纤巧而动人,或聚或散,或起或伏。昏礼顾名思义,在黄昏举行,这场舞蹈也如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又在死后坠落地面,引人瞩目,又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一曲过后,满堂喝彩,宾客们并未被其中的淡淡哀伤感染,依旧欢乐嬉笑,只是其中却夹杂着一个不谐的悲怆哭声……
众人纷纷直起身体,朝哭声的位置看去,却见那里距离赵无高高在上的主座很近很近。
赵无恤也放下了酒盏,问道:“曹君,何故悲怆而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失声哭泣者正是四年前陶丘之变后,避难于赵氏领地的曹伯阳,他身体比过去胖了不少,此时艰难地起身,用宽袖擦着脸上的鼻涕眼泪道:“今日闻曹地舞乐,一时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故而流泪,让子泰见笑了……”
他微微一停顿,随即急促地说道:“当年我受公孙疆所惑,做出了背誓叛赵之事,幸亏子泰念着旧谊,将我庇护在朝歌,锦衣玉食从未断绝,一有闲暇也约我去狩猎。但冀州虽好,却不是先君坟墓所在之地,吾心东悲,无日不思。还望子泰放我回到陶丘,规复曹国社稷,从此之后唯赵氏马首是瞻,对晋国的职贡加倍!”
满堂宾客都为曹伯的大胆而惊讶,同时也好奇赵上卿会作何反应。
赵无恤微微沉吟,随即笑了起来,说道:“我虽然是晋国上卿,为国君主盟诸夏,但也没到一句话就决定一国命运的程度。此事当禀报君上,再召集曹国的大夫来从长计议,今日喜宴,莫谈国政,乐师,奏乐,二三子再饮!”
众人见赵无恤不想提及此事,心里便有了计较,也换上笑脸端起酒樽,然而曹伯阳在异国他乡憋了四年,乘着酒劲,今日却也豁出去了。
他踉踉跄跄地走到殿堂中央,竟然不顾自己尚未被剥夺的诸侯身份,一头拜倒在地,带着哭腔恳求道:”子泰,念在你我多年老友的份上,就算不让我归去,也可以让吾子回到陶丘罢,曹振叔的社稷不可无人祭祀,曹国,也不可一日无君啊!“
这就是给脸不要脸了,赵无恤大喜日子被搅,顿时心情全无,脸色阴沉下去,吓得堂下众人战战兢兢。赵卿一怒,还不知会有几家绝灭,亦或是伏尸十万,流血百里呢……
“曹君言过了,自从公孙疆死,曹君去国之后,这几年间陶丘蒸蒸日上,照我看来,曹国并非不可无君!”
一言惊起千层浪,众人目光转向殿堂后部,一位锦服短须的大夫端坐案后,外表文质彬彬,一张口却是唇枪舌剑,正是如今操持曹国政务,号称“陶朱”的端木赐!
……
子贡见赵无恤面沉如水,明白他不喜曹伯在这时候提出这种请求,当面拒绝又不妥当,便站出来接过了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君在时,敲诈剥夺曹国的骨髓,离散曹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还把这视作理所当然,并洋洋得意地对公孙疆说:这些都是曹叔振传给寡人的产业利息呀!汝把曹国千千万万百姓的生死,看成与老鼠的生死没有什么两样。既然这样,作为曹国最大的祸害,便是曹君你了!如今没有了君主,曹人却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大夫为政,百工兴业,商贾往来,农夫耕耘,女子事桑麻织造,人人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故曹国非但可一日无君,纵然百世、万世无君,我看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你你你……”
曹伯阳气得半死,他不敢怨恨赵无恤,所以一直以来都把子贡看做窃取了自己君位的篡夺者,但口头上却被子贡那张利嘴打得一败涂地……
他索性一跺脚,大声疾呼道:“子泰……上卿,诸位大夫,不杀此人,天下必乱,只怕人人都会宣扬这无君无父之言!”
面对在场众人怪异的目光,子贡只感觉自己走到了悬崖边上,不但将被天下有国有家者视为洪水猛兽,更与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偏离,成了儒者中的异端。
“无君无父之儒……”原宪等人似乎是这样称呼他的。
他已经沿着当年师旷所说的”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国人可自行驱逐昏君的理论,一跃而上,到一种“小国寡民之邦,无君亦可自治”的新境界了。
不过好在,殿堂正中,赵无恤的目光是支持和信任的。
所以子贡也大着胆,宣扬自己的理论,他朝赵无恤的位置恭敬地一躬身:“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若有贤明如上卿的君主,自当如此。”
随即挺起胸膛指着曹伯阳道:“然而如今曹国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被驱逐,甚至让曹叔振的社稷断绝,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
眼看堂下曹伯已经一边倒地被子贡说得无地自容,看似中立的裁决者也差不多该出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无恤拍了拍手道:“既然汝二人争执不下,我也只能代替寡君加以裁断。按照旧例,当年卫献公被国人驱逐,鲁昭公被季氏驱逐,都来请求晋国裁决,晋国秉承的原则是,依照礼法来判断,但实际如何,还是要交由卫、鲁的大夫和国人自己决定。如今曹君见逐,也不能因为我的一句话就能归国复辟,还是得看曹人愿意与否,不然就算强行派兵将你送回,晋军前脚刚走,当年喋血曹宫的悲剧再度上演,反倒不美。”
见曹伯果然面带犹豫,无恤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复辟得需要一种不撞南墙不死心的气势,还得看好时机,否则可没那么容易啊。
“等秋收农忙结束后,在曹国举行一场公议吧,让大夫、商贾、百工等有产者,有权议政者汇聚毫社,一起商量曹国的未来,曹国有君亦或是无君,就由这场公议来决定!”
子贡当即下拜:“谨遵上卿之命!”
曹伯阳也只能拱手感谢,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场争执过后,管弦笙箫继续,曹伯闷闷不乐地喝着酒吃着菜,已经无心欣赏舞乐,赵无恤也不再理会这个没用利用价值的出奔之君,接受众人贺喜后,便起身更衣。
不过他却是走进了殿后的一间暗室中,方才还在殿上舌灿莲花的端木赐,也早已恭谨地等候在此。
赵无恤一只手虚抬:“你今日做的不错,曹国的事情,也差不多该定下来了,秋收后陶丘的公议,你可有把握?”
子贡胸有成竹:“这数年来,仆臣一直在宣扬曹伯、公孙疆之恶,他们做的错事在曹人心中不断被提及、放大,加上害怕报复,曹人绝不会接纳曹伯复辟。大夫、商贾,以及百工、豪长的代表过了四年自由的日子,也不愿意有国君再在头上掣肘,所以曹伯想让太子归国继位的想法也行不通,这场公议之后,曹叔振的社稷算是亡了!”
“做的好,我也不打算让曹君一系回到曹国了。”
赵无恤夸奖他道:“陶丘的共和行政做的不错,适合曹的国情,也适合以宽松自由的政策发展商业,这四年来源源不断地给赵氏提供钱帛,就像我的钱袋子一般。,至少未来十年内,曹和陶丘就由你来操持,曹国之内,汝等大可放心自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子贡欣喜道谢,赵无恤却拍了拍他的肩膀,手上微微用力,声音也徒然变得低沉:“但其中分寸,你可得把握好了!这种政体,我是绝不会放任它流毒到曹国之外的!”
端木赐凛然,连一手创造了曹国今日局面的上卿,也视共和为洪水猛兽么?他不敢多想,立刻下拜顿首道:“仆臣明白,等曹国无君之后,天下有国有家者,只怕都会杀我而后快,赐的生死,陶丘共和的兴废,都在主君一念之间。”
现在的曹国名义上虽然仍然独立,但其实和赵氏控制的一个大县并无区别,有赵氏驻军,子贡每个月都会将所施之政,以及上计明细递交邺城,让赵无恤过目,碰上大的决策,也得赵卿点头才能做。
但另一方面,曹国也是一个独树一帜的特区,是赵无恤心血来潮,也是策划已久的试验田。他很想看看,这颗不一样的种子会发出怎样的芽,当然,他也不会放任其自由生长,在根深蒂固的封建诸侯包围下,没了赵氏庇护,陶丘的“共和”一瞬间就会灰飞烟灭!
赵无恤盯着子贡看了半响,这才换上如沐春风的笑脸道:“你明白便好,起来罢。”
子贡恭敬地起身,随着赵氏控制的势力越来越大,过去初识时两人亲密无间的朋友之谊,也渐渐被不可逾越的君臣关系取代,他也说不上这是好是坏。
赵无恤本待回到筵席上,但见子贡欲言又止,便回头问道:“还有事?”
“唯……仆臣有一个想法,也不知合不合适,故想请主君抉择。”子贡摊着笑脸,人是会变的,到了什么位置,就会自动去适应改变。他也不再说那个自由行走诸国的商贾了,他的一言一行,都牵涉到曹地十余万百姓的利益。
“但说无妨。”
子贡抬起眼睛,认真地说道:“陶丘想要效仿卫国,在泗水和济水之间,修一条运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yaqush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运河?”
赵无恤微微诧异,这是子贡第一次对他阐明此事。
不过他略一细思,便明白这其中的前因后果了。
两年前,计然向赵无恤献上了整合晋鲁的“百年之计”,想在政治上让两国合并,首先要在文化经济上让两国融为一体,除了文化上的“书同文,行同伦”外,还得“车同轮”。
但在这个时代,比起吱吱呀呀,随时可能会断掉车轴的陆运,水运无疑是连接两国更便捷的方式,一条运河能完美实现这一点。因为这条运河计划从澶渊开挖,途径帝丘郊外,到清丘汇入濮水,全程都在卫国境内,故称之为“卫渠”。
卫渠全长近百里,开挖的人力物力是很惊人的,但赵无恤只是从赵氏、鲁国财政中划出小部分来,钱帛的大头却让卫国来承担,这是对那场六卿之乱里卫国站在齐、知一方的惩罚。卫国还要组织劳役,配合汶水一战的部分齐国俘虏来做工,故而卫国执政孔圉叫苦不堪,卫人也不满劳役,唱着“式微,式微!胡不归”……
卫渠工期预计为三年,但目前看来,没有四五年只怕是完不成了,赵无恤也不急,反正他的战略重心暂时还不会放到东方。
但他不急,有人却急了。
……
作为长期在诸侯间行走,三至千金的商业巨子,子贡眼光非同一般。眼见卫渠工期近半,别人觉得这是能连接晋鲁的枢纽,在他看来,这条运河却也是让陶丘中原贸易中心地位转移、衰退的可怕对手!
陶丘之所以能兴盛,正是由于它地处天下之中。自古以来,江、淮、河、济被称为‘四渎’,陶邑处于四渎所形成的河道交通网中央,陆路也四通八达。这里南通宋、吴,北适燕、晋,东接齐、鲁、泗上诸侯,西连郑、周。所以才能诸侯四通,商贾都愿意来此交易,加上关市几而不征,才能在新郑、商丘、朝歌、帝丘等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但若卫渠修起,晋国、郑国、鲁国的商贾和官方商队多半更乐意去有运河流经,水运方便的濮阳贸易,如此一来,陶丘的贸易量很可能会锐减一半!到时候陶丘商业衰弱,这座城池的繁荣也就走到头了。
所以子贡在忧心之下,眼见不能也不可阻止卫渠挖开,便与陶蛊等人商量后,心生一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卫国可以挖运河,我陶丘也可以挖啊!
“这条运河的规划,是陶丘一位名为‘鹏’的匠人设计的,他一生都在陶丘内外为人开挖沟渠,颇有心得。主君请看,若从陶丘以东的菏泽,向着地势较低的东南方开挖一条水道,过宋国缗邑,再引水到泗水之畔湖泽众多的鲁国棠邑,便能沟通济水、泗水……”
天色渐渐黑了,赵无恤看着子贡献上的地图,心中乐得不行。
若他没记错的话,这不就是历史上十年之后,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而开挖的运河么?那条运河因水源来自菏泽,故名菏水,菏水汇入泗水,再与南方的邗沟相连,这就是后世京杭大运河的雏形。
不过这条历史线上,夫差只怕是没机会挖菏水了,因为赵无恤已经抢先一步,将曹、鲁以及泗上小国攒在手里,并与宋国结盟,提前十年形成了一道防止吴国北扩的防线,夫差若来,保准他啃到一根硬骨头!
但他没想到的是,历史惊人的相似,由于种种原因,身在陶丘的子贡却也生出了挖开运河的想法,虽然目的不尽相同。
如今,子贡正用他的口才,试图说服赵无恤支持这个计划。
“此运河阙为深沟,通于宋、鲁之野,可连接济渎和泗水,全场百五十里,从陶丘坐船出发,顺着地势东南而下,快的话一天就能抵达棠邑!可以将原本僻居一隅的泗上小国邾、薛、滕都包络在赵氏的货殖圈中。在棠邑再往南行,便能顺着泗水直达宋国彭城!”
虽然子贡每句话都是为赵氏经营泗上,操控宋国着想,但赵无恤也听得出来,子贡有私心,为陶丘商业考虑的私心。
这条运河若是开通,军事上的便利是其一,让陶丘更大程度成为“扼河济之要,据淮、徐、宋、卫、燕、赵之脊”是其二,陶丘将维持中原地区经济都会、军事战略要地和水运交通中心的地位,“天下之中”的美誉至少五百年内牢不可破。
“可以理解,人若无私,那就是圣人了……”这一点赵无恤自己也自问办不到,虽然想要求自己去掉过多的私欲,如对金玉珠宝等身外物的渴望,如对更多美色的贪得无厌,但那是为了他“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更大欲望!
至少子贡不是为了自身的财货私利而考虑,无恤可不希望自己看中的王霸之才这么快就腐化了。
端木赐不知道赵无恤的想法,依然在那滔滔不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包络泗上诸侯,加强对宋国的控制外,这条运河更能让赵氏武卒继续往南方前进,抵达宋吴交界的邳国,兵临徐地!”
只一瞬间,赵无恤的面色便沉了下来,随即巧妙地掩饰过去,笑道:“你的这个计划很不错,唯一的问题在于……挖掘运河的钱帛、粮食、人力畜力从何而来?”
“陶丘可以自筹修筑曹国的部分……”子贡咽了下口水:“但仍有些不足,若能从宋国乐子明、鲁国张子处分摊一些钱帛和劳役的话……”
“此事不妥。”
赵无恤可不是夫差那个二愣子,拼着吴国那并不厚实的国力,硬是在一片荒莽的南国开挖了菏水、邗沟,导致民生凋敝,连军队粮食也供应不上,靠着以战养战硬撑,结果被勾践捅了后门,所谓的霸业牛皮立刻就戳破了,花费大力气开通的运河,反倒成为勾践继续北上争霸,以及楚惠王北扩至淮北海滨复兴楚国的通途,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夫差这种无私的精神倒是足以传颂千年,可惜后人只记住了郑旦、西施。
赵氏组织开挖卫渠,是为了让晋鲁能够合为一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很有必要的工程。但子贡提出的这个计划,就目前看来,却有些鸡肋了……
“从地图上看,菏水的距离比卫渠长,又是在宋国境内开工,涉及的问题极多。再说,赵氏集中精力保证卫渠完工就算不错了,没法同时供应两条运河。”
“故此策不宜立刻实行,放在五年、十年之后,我倒是会考虑考虑,先回去将计划完善,递交一份给我罢。”
子贡略微有些失望,但至少赵无恤没有断然否定他的整个计划,五年、十年之后,应该也来得及!
他应诺后便要离开,这回却是赵无恤主动叫住了他。
却见无恤看似随意地问道:“子贡,你方才说菏水可以让赵氏武卒直达彭城、邳国,兵临徐地,连你也觉得,我意在徐国?亦或是,徐承对你说起过什么?”
ps:谨以此章献给群里@爱挖运河大鹏鸟on_no~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yaqush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ps:12点左右还有一章,肯定会挨不少人骂,也不多说什么,就三个字:求月票!!!
季嬴坐在妆台前,对着晶莹剔透的镜子,里面是一张俏脸,虽然已经二十有五,却依然如白玉般完美,没有一点瑕疵,一眸一笑,都倒映在名为“玻璃”的淡绿色镜面中。
“这是我么?”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柔夷不由自主抚上脸颊,有些不可思议,虽然曾无数次在铜鉴、水边看过自己的容貌,但都是摸不不清的,如此清晰明了地审视自己的脸庞,却是出生以来头一次。
“正所谓利剑赠英雄,宝鉴送佳人,此物可还中意?”
新郎终于应酬完宾客推门进房,如同雕塑一般的几名女婢这才识趣的退了出去,在外面轻手轻脚的关上了房门,屋内便只剩下姊弟二人了。
而赵无恤一进来,正好看到季嬴在对着镜子发呆。她本来就天生丽质,今天更是精心装扮过,来自徐国水乡夷女的天生清秀柔媚,加上多年掌管赵氏内务历练出来的仪态万方,让人见之心动。
考虑到赵氏百业待兴的缘故,这场婚礼并没有大办特办,但却不代表赵无恤不重视,为了给季嬴置办一件新婚礼物,他可谓是煞费苦心。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玻璃便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地区,到了公元前5世纪,玻璃已作为奢侈品在地中海沿岸传播,比如古希腊诸城邦就有不少精美的玻璃工艺品,有的乍一看和现代的玻璃瓶无甚区别。
待赵无恤回到春秋后,却发现在这个时代的楚国,也有另一种玻璃。闻名于世的“随侯珠”,其实就是一堆玻璃珠子,前些日子还有来自楚国叶县的商贾号称恭贺赵卿大婚,拿出来咋呼他,一张口就说要一粒珠子换十车竹纸,或是五尊大瓷器!
其实所谓的“随侯珠”,赵无恤很早就让子贡收集,并给公输班等工匠研究过。这种玻璃他记得名叫“铅钡玻璃”,主要成分是铅钡,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是中国人独立发明的,同时代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的佩剑上镶嵌的就是这种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这项技术明显有缺陷,烧成温度较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这种来自楚国玻璃器用途狭小,所以一直没有发展壮大,知者寥寥。
用来制作赵无恤想要的玻璃镜,自然就更行不通了。
当时赵无恤也不说二话,直接拍了拍手,让下人端了一盘公输班刚送来的东西上来,当蒙在上面的纱布被掀开后,那个楚国商贾见识到了真正的玻璃珠子!
虽然仍然有一些难以去除的颜色,但那些圆滑的玻璃珠子清澈剔透,成型后又经过抛光,淡绿色半透明,捏在手中,甚至能透过它看到后面的人,顿时把楚商手中“精要如真”的随珠比下去了……
经过半年摸索,在更换了无数种材料后,公输班最后把石英砂和卤湖里获取的天然碱和在一起,放入特定的炉子熔化因为已经开始大规模炼铁,炉温无疑是够的,就制成了玻璃球。
不同于楚国玻璃弹珠的赵氏玻璃弹珠终于研制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将配方列入国家机密里,如同当年将制瓷工匠剥夺人生自由后,玻璃工匠也被安置在墙垒高高的工坊里,他们最初制造玻璃小瓶和装饰品,慢慢地开始试着吹制玻璃器皿:拿一团呈半流质状的热熔化玻璃,把气吹进去来制成一个中空的容器,这是后来的发明。
最终的产品玻璃镜,则是近一个月的新产品,也是用吹气来制造的,大容器被吹制出来,经弄平后就成为一片玻璃,在背面用春秋已经成熟的技术镀银,再刷上一层漆即可。但也仅能如人脸大小,再往大了去,工匠们就无能为力了。
但已经够了,今日的大婚中,淡绿色的玻璃镜子固定在坚硬的柚木框架里,摆在洞房内,让季嬴惊喜不已。、
……
“这一定很贵重。”季嬴不敢伸手过去,生怕一触碰到镜面,那些反射自己容貌的明镜就碎裂成千万块,正如今日恍如梦幻的良辰美景一般。
她随即习惯性地表现出长姊的态度,教训般地对赵无恤说道:”我听说君为了不破十家之财而罢高台,那这面镜子,又值几家之财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概值两户中人之家的财产罢,别看此物颇似美玉、水晶,其实用的材料很寻常,随处可见的石英砂,还有草木灰,至多是太原大卤里开采的天然碱……再说了,有了这工艺后,做成更小的镜面,亦或是圆珠,让子贡卖到郑国、楚国、齐国、吴国等地去,可得百倍、千倍之利!”
既然楚国贵族连随珠都能当宝,更别说眼下更晶莹剔透的玻璃珠子和让贵妇人们心动的明镜了。赵无恤自己虽然不算奢侈,但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外国贵族奢侈,继瓷器争奇斗妍后,赵氏的新产品玻璃弹珠又要从诸侯腰包里继续捞钱了。
季嬴这才松了口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易俭难,外面的风言风语已经够多了,她不希望因为自己,让无恤再背上“奢侈无度”的恶名,也把自己说成是褒姒一般的祸水。
“那,既然此物不算贵重,你可要记得给宫中的灵子、孔姣,还有在鲁国的伯芈诸位妹妹都备上一件。”
“唯唯,你提醒的是……且不说这个,你我已经共牢多年,如今,也该合卺了……”
不说还好,赵无恤一提这事,季嬴的脸刷一下子就红了,顿时想起眼前这个高大的男子,不再是需要他庇护提点的小阿弟,而是要视之如天的夫君了……脸上像是烧着一般热乎乎的,整个人也跟着紧张起来。
赵无恤轻轻挽着季嬴,与她一同坐到榻上。
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虽然打刚来到春秋之世开始,赵无恤就立誓要避免历史上“磨簪夫人”的悲剧,不过那时候的他也未想到,自己竟然是以“娶姊”的方式,来打破命运里的诅咒。
知宵、代君对季嬴的觊觎,被赵无恤的武卒和铁骑打退;赵氏内部的异议,被赵无恤瞪上一眼就噤若寒蝉了;外界舆论的风言风语,也被上卿的铁腕按了下去。
他几乎是顶着天下人的手指和唾沫星子来做这件事的,为赵氏服务的孔门弟子中,因为此事不辞而别的不在少数,好在冉求、子贡、宰予等干吏一个没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