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大唐双龙传(魔门正统 中)(2 / 2)
“阴葵派所求,非是龙椅,而是——
与国同休!”
“与国同休?!”
祝玉妍喃喃重复,紫瞳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这四个字,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她心中所有的迷茫与困顿!
“不错!”
易华伟语气斩钉截铁:“选定真龙,倾力辅佐!在其微末之时投注,在其登顶之后,阴葵派便是其不可或缺之暗影,掌控宫闈、监察百官、渗透敌国、刺探情报!成为新朝隱藏在光鲜朝堂之下,维繫帝国运转的暗网基石!如此,阴葵派传承不灭,权势永固,与国同休,与朝共荣!”
“此乃阴葵派立足乱世、谋求千秋之业的唯一正途!”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彻底为阴葵派指明了方向!不再是打打杀杀,不再是偏安一隅,而是参与到帝国核心权力的构建中,成为新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目標,宏大、艰难,却又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和可能性!远比虚无縹緲的称帝野望,更符合阴葵派的特质和实力!
祝玉妍、单美仙、闻采婷,乃至所有听到这番话的核心弟子,眼中都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那是看到了清晰未来、明確道路的兴奋与渴望!
易华伟看著眾人神色的变化,知道种子已经种下。他不再多言,仿佛只是下达了一道再寻常不过的指令,语气平淡却带著不容置疑的意志:
“当前要务,命霞长老(闻采婷),利用洛阳据点,全力收集各方情报,尤其是李阀动向、瓦岗內部情形、宇文阀弒君后的反应、以及洛阳王世充与独孤阀的微妙关係。巨细靡遗,每日呈报。”
“云霞真继续经营巴蜀,但目標改为扶持解暉之子解文龙。此子懦弱无能,正好作为傀儡,將来为李阀入蜀铺路。”
“召回在外核心弟子,尤其綰綰,命其速归洛阳。阴葵派需收缩力量,静观其变。”
“玉妍,”
他看向祝玉妍:“稳固你十八重天境界,同时以雷霆手段,整肃门內!清除蛀虫败类,统一意志。阴葵派,只能有一个声音!”
“谨遵公子之命!”
祝玉妍、闻采婷以及所有在场核心,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信服。没有质疑,没有犹豫,仿佛易华伟的发號施令是天经地义,是阴葵派命运的自然延伸。他那深不可测的实力、洞悉天机的智慧,以及那灵魂烙印带来的无形威压,早已让他在眾人心中,成为了凌驾於阴后之上的至高存在!
易华伟微微頷首,再次將目光投向北方洛阳城的方向。暮色中的洛阳,如同蛰伏的巨兽,即將迎来最猛烈的风雨。而他,已在这天下棋局上,悄然落下了属於阴葵派这颗关键棋子的位置。
“洛阳……”
他轻声自语,嘴角的弧度带著掌控一切的淡然:“好戏,才刚刚开场。”
虽然易华伟基於“先知”,给出了李阀“真龙潜渊”的高度评价,但当时的李阀確实处於一个极其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內忧外患的尷尬境地,远不如宋阀那般令人看好。
其一,身份尷尬。
李渊是隋朝重臣,爵封唐国公,与杨广是表兄弟(李渊母亲与杨广母亲是亲姐妹)。在天下人眼中,尤其是在那些尚未彻底绝望、还心存隋室或看重“忠义”名分的士族、官员眼中,李渊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封疆大吏。
杨广刚死,还是被臣子(宇文阀)弒杀,李渊如果立刻起兵反隋,在道义上会非常被动。他会被视为与宇文阀一样的乱臣贼子,甚至更糟(因为他是亲戚)。这顶“忠臣”的帽子,在乱世初期反而成了沉重的枷锁。
其二,起兵名分不足。
不像瓦岗李密打出“反暴隋、救黎民”的旗號,也不像杜伏威等草莽直接割据,李渊需要一个足够体面、能堵住悠悠眾口、爭取士族支持**的起兵理由。直接说“我要当皇帝”是万万不能的。他需要等待时机,或者製造一个“被迫”起兵的假象(歷史上他后来利用了突厥威胁和隋煬帝已死的消息,打著“尊隋”的旗號,立代王杨侑为帝)。
其三,强敌环伺,自身难保。
北面面临突厥的巨大威胁。太原(晋阳)是李阀的根基,但地处北方边境,直面强大的dtz。
突厥始毕可汗势力强盛,对中原虎视眈眈。李渊如果稍有异动,或者后方空虚,突厥铁骑隨时可能南下劫掠,甚至直接攻击太原老巢。这是悬在李阀头顶最直接、最致命的利剑。李渊必须费大量精力、资源安抚或防备突厥,极大地牵制了他的行动力。
东/东北面有刘武周、宋金刚的崛起。
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迅速崛起,占据雁门郡,直接威胁太原的侧翼。宋金刚后来也与之合流。他们是依附突厥的强力军阀,对李阀的河东根据地构成严重威胁。李阀南下爭雄之前,必须先解决或压制住这个肘腋之患。
南面/西面群雄並起,瓦岗李密在中原声势浩大,洛阳有王世充、独孤阀,关中还有薛举、李轨等割据势力。李阀虽然占据太原这个形胜之地,但並非高枕无忧,四周都是潜在的强大对手。
其四,內部整合与资源限制。
李渊虽然坐镇太原,但李家真正的力量核心在河东(山西西南部)。他需要整合河东的宗族、门生故吏、地方豪强的力量。同时,招募兵马、训练军队、囤积粮草都需要时间。比起已经如火如荼在中原大战的瓦岗军,李阀的战爭机器启动得相对谨慎和缓慢。
而家族內部,李渊本人性格偏向保守持重(至少初期表现如此),其子李建成、李世民虽然都很有能力,但战略方向、行事风格已有不同苗头。如何平衡內部,统一思想,也需要李渊的智慧。此时李世民虽崭露头角,但还不是绝对的核心统帅。
此外,养兵、打仗、防备突厥,都需要海量的钱粮。太原虽富庶,但比起坐拥天府之国的蜀地(尚未被李阀控制)或岭南稳固的宋阀,其资源基础在支撑大规模爭霸战爭时,初期会显得捉襟见肘。
李渊的战略是想先稳固根基,坐观群雄爭斗消耗,待时机成熟再入关中。但在杨广刚死、天下大乱、群雄並起爭先恐后的时刻,“缓”就意味著可能错失良机。如果动作太慢,让別人(比如李密)抢先拿下洛阳或关中,或者让宋阀、宇文阀整合了更多力量,李阀的空间就会被压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