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2 / 2)

因博阳城中百姓先前受张耳部胁迫,不得不奋死出力抵抗楚军攻城,让项羽多费了些功夫围困方才拿下。

现面对二度入驻的楚军,不仅民心惶惶、畏惧这凶神恶煞的兵士不复宽容、将要秋后算账,连对项王脾性甚为了解的范增也暗暗生出忧虑。

唯恐大王恼了百姓助张耳抵楚的举动,再度下令屠城泄愤,叫

', '')('<!--<center>AD4</center>-->前功尽弃。

范增此言一出,全然不知亚父那颗忧心的项羽凝神细忖片刻,终于消化了方才过耳就忘了的诸多信息,平静地看向在座众人,神色淡然道:“便依亚父之言。”

此言一出,何止是范增,在场众人胸口悬着的大石都无声落了地。

范增如释重负,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

放松之余,满是皱褶的面上,也再抑制不住欣慰的笑容。

若非大王切实开了窍,意识到民心之重,又岂会真正收起杀心,如此宽宏大度地对待降俘?

项羽不知众人欣喜,只出于习惯,不知第几回将目光投向爱将总坐的位置上,又不知第几回望了个空。

在座数十人,唯独不见姿态看似疏懒、双眸却神采奕奕的爱将。

亦不见那两道再醒目不过、总晃个不停的雉鸡尾羽。

项羽眼底掠过一抹不自知的失落。

也罢。

他虽好付诸武力,大刀阔斧地征伐四野,不耐烦耍弄心机手段。

但按亚父等谋臣所言,唯有安抚民心,宽容待降,方可早定中原。又唯有早日将叛军除尽,方可早日率众将归都邑咸阳……

项羽若有所思地抚了抚莫名躁动的胸口,仍按捺不下归心作祟。

第71章

翌日,大军再度开拔,朝临淄挺进。

才从博阳逃出的张耳一行人,此时姗姗得知原要作为退路的盟友赵歇,竟已骤然反叛时,顿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

先前对战锋芒毕露的楚军主力时,缺勇少谋的张耳哪里是历战多年、战无不胜的项王对手。

两军人数相当,但数月交战下来,楚军不过伤了毛发,折进去二三万人,他却是损伤惨重。

——二十万由赵地临时征调来的大军,战死者竟已高达十万之众。

余下十万人里,也有四万顽抗被俘,仅得六万生还者随他半夜偷偷逃出博阳,一路紧赶慢赶来到临淄,才有了喘息时机。

张耳活了大半辈子,经过无数大风大浪,虽知晓局势不利,但想着后方尚有赵土可据,又有代燕二国为盟,始终觉得尚有一条生路留着。

于是在诸将士气低迷时,他还可强颜欢笑,鼓舞士气。

然而盟友反目的军报甫一传来,他竟是垮了精神气,比臣下还来得郁郁不安。

麾下虽还有二十万齐兵,但张耳心知肚明的是,齐民对他这趁虚而入、据地称王的外人,从来是面服心不服。

他这羁旅政权一时站不住脚,唯有匆忙立了一姓田的为齐王,想重施当年拥立赵歇以收复赵地民心的故技。

却不料他暴征暴敛、不断逼迫百姓随他抵抗强悍楚兵、落得伤亡惨重、粮价飙升、民不聊生的诸多恶行,早招来齐民深深怨恨。

自己且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明摆着是他傀儡的伪王,又岂会愿意买账!

当年于齐地颇有名望的田荣等人,做此行径时亦被百姓恨极,落得睡梦中叫齐民割了首级的结局,何况只是张耳这一外来人?

同为外来军势,当初秋毫无犯、抚恤遗孤、释放俘虏的楚军,可比他们优容仁厚得多!

时隔不久,却有如此鲜明对比,齐民自是更不愿臣服于张耳。

见张耳军落入下风,早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