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节(1 / 2)
“阿郎不要怕,军汉贪功误会,见到他们上将说讲明白,误会自然解开……”
家人李渚生凑上来低声安慰两句,旋即便被押送的军士喝骂扯开。
李泰听到这话,心情却更苦涩,之前听到西军士卒喊叫高仲密被此方左军统帅赵贵抓捕,他便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邙山大战西魏算是输惨了,无论是迁怒、还是推诿罪责,高仲密这个直接引发两国大战的降人都是一个绝佳的对象,自己等人作为高仲密僚属,还能落到好处?
乱世里,兵马地盘才是根本,有了这些你是豪杰,没有这些你是个啥!侯景凶悍不凶悍?一朝失了河南地,到了南朝也只是丧家之犬,被南梁萧衍作为跟东魏谈判的筹码。
高仲密能力威名都远逊侯景,侯景到了南朝起码还一路折腾到建康,他可不记得历史上邙山大战后高仲密还有什么事迹!况且就算高仲密还能折腾,也解不了自己当下这危困局面。
就算他能凭着历史先知的优势,见到对方主将告知高欢不会乘胜追击,对方相不相信自己还在两可,关键邙山之战的大失败已经成了定局。
“请问这位军主,此间镇守是哪一位大将军?”
生死攸关时刻,他努力压下心中惶恐情绪让自己变得冷静下来,眯着刚才不知被哪个混蛋封眼锤砸肿的一只眼,转头小声询问身边押运的一名西军军士。
“怎么、到现在还想打听我军军机?告诉你又如何,此间将主是我主公若干领军!”
那西军军卒没好气白他一眼,继而冷笑道。
若干领军?这他妈到底是名词还是量词?你们西军小卒口风都这么紧吗,说了又好像没说!
李泰不敢再多问,只是低头认真细想。
他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支持这样精确的检索,而前身的记忆留下的资讯更少,有关西魏方面人事有印象的只有一个首赴虎牢接应的行台尚书、开府李远,还有就是曾并肩作战并将他们抛弃在恒农的开府于谨。
不知这军士所答若干领军里包不包括李远和于谨,于谨那个不讲义气的老狐狸就不说了。
前身记忆里对这个李远印象还不错,见面就热情的攀亲戚,只是老头子李晓对其比较冷淡,想来这个李远应该只是乱世出头的豪强冒认陇西李氏。
但李泰对这个却不在乎,若李远恰好就在城里又能救下自己,那他一定会谨代表陇西李氏李泰分氏认下这个亲戚!
还得认李虎,这可是个粗大腿!如果能跟李虎叙上昭穆,谁大谁小都是赚的,想想未来一窝李唐子孙都是自己晚辈,还挺带感!
对了,他此身名叫李泰,还跟李世民他儿子重名。算了,还是且论当下,我喊李虎大哥,你们喊我祖宗。
正遐想之际,潼关关城已经到了,李泰正打算抬头看一看这千古名关的风采,却被人按着不能抬头,就这样被押进关城里。
关城里较之嘈杂的塬上气氛要压抑肃穆得多,几个被误抓、一路上大喊冤枉的西军军卒这会儿也不敢再发声喧哗,倒是有了几分军令森严的味道。
关墙内有军官立定,见到他们一行进城便喝阻问话,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关内军官脸色也是一变,指了指李泰沉声道:“把这贼将独引入堂,其他杂属拘在侧栅分别审问!”
说罢,便有关内两名劲卒提着更加坚韧的绳索再将李泰捆缚一番,然后用杖叉在他腋下便往关内衙堂拖行。
“贼将望似年少,却还临危不乱,有几分胆色啊!只不过我军法刀锐利,任你如何强硬也是枉然!”
那军官见李泰并不惊惧哀求,一时间也是略感诧异,旋即便冷笑着不无威胁道。
李泰闻言后嘴角又是一颤,生死当前他怎么可能不害怕,只不过现在心里荒诞感居多,既因他的穿越,也因这些西军对他身份的误会。
事关东贼追兵的军机,军官也不敢拖延怠慢,很快便带着李泰来到衙堂,并请衙堂两侧护卫亲兵入内通禀。
“蠢物、几个拙笔蠢物!我言说不够明白?如何不能成书?”
李泰以一种极为别扭的姿势被叉立在衙堂外侧,被捆缚得头颈都转移不便,强忍疼痛之余,还在思忖该要如何自救,衙堂里却传来一串暴怒的喝骂声,还夹杂着几个鲜卑俗语的字节。
他前身是懂得鲜卑语的,毕竟北朝鲜卑统治年久,虽有孝文帝移风易俗,但乡野下层的鲜卑人也并未完全汉化。高欢等北镇军头们入主河北后,河北之地胡风更浓。
高敖曹威名赫赫,别人包括高欢在他面前都不乱说胡话,但作为其小迷弟的前身显然还不具备这种威风震慑,日常也就难免要接触到鲜卑言语和风俗。
所以李泰听是听得懂鲜卑话,只是不会说,前身既以华国衣冠自诩、从不口出胡声,至于他、言辞上那就更陌生了,就算听得懂,也要在脑海里绕上几道弯才能略可分辨。
衙堂里那将主胡言汉话的喝骂声,李泰听得没头没尾、不甚明白,却也担心稍后这团怒火会不会迁怒发泄到自己身上来,可是接下来又响起一连串的喝骂,却陡地点燃了他心里的希望之火。
“恒农兵少,王思政力弱难当,辜负大行台留后重用并不意外。关东、长安,哪处不能埋骨!纵使东贼追及,也不可怕!我只恨赵贵这个狗贼,弃军先走,累我右军功败垂成、孤军陷阵,还要抛洒儿郎热血,为他遮阻追兵!可恨、可恨!”
亲兵入内通禀,堂内喝骂声更加暴烈,而廊外的李泰在听到这话后,眼神陡地一亮,想到堂内将主是谁。
若干领军,原来真的是若干领军!
西魏东魏邙山之战,过程曲折离奇,交战双方各有令人闻之扼腕、功败垂成之憾。也正因此,战争的过程及与战人员的表现也向来为人津津乐道、议论颇多。
这若干领军若放在别处,李泰还真不知道,可若摆在邙山大战中,再听到对方的喝骂声,李泰顿时就想起来了,其人正是西魏右军督将若干惠!
得知对方身份之后,李泰脑海中顿时灵光一闪,不暇仔细思索,当即便大声喊叫道:“同志为友,同仇为亲!某与将军并恨赵贵,请为书其丑劣、发扬上下!”
第0003章 丈夫卫道
“什么人?”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快速从堂内行出,继而李泰便听到旁侧引他至此的那名军官快速答道:“正是关前塬下抓捕的东贼谍子……”
“我非东州谍使!”
不待那军官把话讲完,李泰便连忙矢口否认:“某乃北豫州高使君麾下归义,陇西李氏故太尉、宣景公嫡孙李伯山,日前便从于开府冲贼后阵、因伤留后,与恒农王使君并却敌军之后,感义西趋王驾,高使君可鉴、于开府可鉴、王使君亦可鉴!”
他也是求生心切,第一时间讲出自家显赫家世,并把王思政的空城计功劳也撕下来一点摆在自己身上,务求引起对方的重视。
“并却敌军?东贼退了?”
那疑似若干惠的将主闻言后又走近几分,李泰的后脑勺被棍稍顶着抬不起来,只觉得有一道魁梧身影居高临下俯望着他。
这姿势倒也不用刻意做什么表情管理,他也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末将来时,贼军已大部引退,唯数千骑徘徊恒农城前、惧不敢攻。”
他哪里看到什么贼军,睁开眼就跟随从们一路往西,不过历史书上是说邙山之战后高欢因众将志沮而下令还军,只遣分师数千追击,又在恒农城前被塔防大师王思政的空城计吓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