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08节(1 / 2)

李泰刚在前堂坐定未久,独孤信便阔步入堂,不同于在外见面时的一丝不苟,家中的独孤信穿着随意,一身燕居的青色内袍、外面罩了一件垂及地面的羽氅,看起来潇洒飘逸。

“抱歉了,伯山。刚才在内抱弄户里新添的小物,不防被弄污衣袍,你也不是陌生客人,便如此来见。”

独孤信抬手示意起身见礼的李泰坐下,神态轻松随意,大概还沉浸在刚才逗弄儿女的温馨中,面对李泰时也亲近了几分。

李泰听到这话则就不免浮想联翩,他知道独孤信的继室崔氏年中时生下了一个小女儿,即就是后世的独孤伽罗,还派家人送来一份贺礼。

此时听到独孤信抱怨被这小女儿尿脏了袍服,李泰顿时心里暗乐,心道你还是对这小女儿好一些吧,未来你家家道中落时,全靠这小女儿才又拉扯起来。

两人在堂闲话几句,堂外不时传来匠人用工的嘈杂声,让独孤信自觉有些尴尬,便起身道:“新宅迁居,诸多不适,实在不是待客的好地方。乡里恰有别业靠近伯山你的乡居,可愿同出游猎一程?”

李泰闻言后连忙也起身笑语道:“不告来扰,自当客随主便。”

“那你稍待片刻,我入内更换骑装。”

独孤信丢下这一句话后便走出厅堂,直往内宅而去。

李泰在外堂等了小半个时辰,独孤信才又返回,整个人衣着装扮已是焕然一新,不说那英挺华丽的袴褶披袍,就连头发都打理得油黑发亮,可见偶像包袱还是极重,出一趟门都要收拾得板板正正。

重新恢复威严气度的独孤信脸色却不甚好,先抬手示意李泰再稍候片刻,自己则指着家奴一通训斥。

李泰有些好奇究竟什么事搞得独孤信大动肝火,但也不好凑上去细听别人家事,只是有些尴尬的站在原处,踮着脚尖踢碾地上的落叶。

“让伯山你见笑了,家中没有主人仔细管教,家奴竟然管失了我的爱物,实在是让人气愤!”

又过了一会儿,独孤信才余怒未已的走过来,手里则握着一个造型精致的犀牛皮刀鞘,有些心疼又有些无奈的说道:“若是别物还倒罢了,但那柄旧刀是我早年在河北时访请名家打制的宿铁宝刃,器性坚锐,随身多年。年中赴镇时情伤恍惚,不慎留在家中,却不想竟被遗失……”

听着独孤信絮絮叨叨的抱怨,可见对这柄宝刀遗失的痛心,能被他如此惦记惋惜的自然不是凡物,但李泰却在这絮叨声中隐隐感觉有些不妙,不着痕迹的抬臂压在自己佩刀刀柄处并微微侧身。

“唉,宿铁之法唯河北有见,关西却罕有见闻。更何况我那宝刀相随多年,已经是物通人性,当年寓居江东时,梁主赠给犀皮一面,我亲自裁剪制成刀鞘。如今容器还在,刀却无踪了,让人睹物伤怀,送给伯山你……”

说话间,独孤信将手中那犀牛皮的刀鞘递向李泰,并视线下意识的转到李泰腰侧,这一瞧视线便有点定定的,眉头微微皱起,好一会儿才将视线转望向李泰脸庞,欲言又止。

来到这个世界以来,李泰也经历过许多让人尴尬的情况,但唯独这一次,竟让他有种近乎社死、根本不想去面对的局促不安。

看独孤信这样子,明显是认出了自己的爱刀,尽管自知已经是徒劳,李泰还是尽量侧身用胳膊遮压住刀柄,有点不好意思去看独孤信。

彼此间无言僵持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独孤信拿刀鞘戳了戳李泰的肘弯,没有再询问更多,只是沉声道:“收下吧,犀皮润器远胜俗革,不要养废了名物。”

李泰尴尬的点点头,抬手接过这犀皮刀鞘,将佩刀从那牛皮鞘里抽出换上,将要扣回腰际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捧刀向独孤信略作示意。

独孤信只瞥了一眼便收回视线,干咳一声后才又说道:“前功倒也不辱赠物,继续努力。此类名刀我还有很多,不唯一物常使。”

说完这话后,他便着员将马牵来,翻身而上、策马出门,待至隔邻贺拔胜故邸才停下来,望着那半合的大门若有所思。

等到李泰和独孤家部曲们赶至时,独孤信又凝望李泰一眼,旋即便一指那大门道:“此间防卫怎么这样松懈?不知娘子于户礼居?调使一部人马过来,昼夜不准离开!”

第0176章 射猎酬甲

华州城内外勋贵云集,城池内外纵马驰骋、闲游浪荡者不乏。

独孤信年轻时已经是最拉风的仔,人到中年权势更盛,俊美之余更增雍容,麾下部曲们也皆鲜衣怒马,策马行上大街,炸街效果满满,很快就吸引了许多群众追从围观,道左高声问候者更是络绎不绝。

独孤信这会儿心情有些欠佳,对诸问候声大多不做理会,双唇微抿、剑眉深蹙,高冷的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许多打算追从伴游的权贵子弟们都望而却步、不敢追随。

但还是有许多人望着这一行仪仗议论纷纷,满是自豪的感慨道:“独孤开府不愧是咱们北镇门面,如此威容气度,真如天人一般!随从那些河西大马,也真是让人羡慕啊,不知何时能在关内市上寻得?”

也有人注意到了队伍中的李泰:“独孤开府身后那英俊少年是谁?瞧着有些眼熟,但却想不起是哪一家儿郎。虽然不比开府威重,但也让人醒目难忘,怪不得被独孤开府引作近从……”

李泰在西魏官场上倒也时名不小,但所来往的多是时流老子辈的,日常生活交际倒是存在感不强,可以说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如今的华州城里,倒也谈不上有什么稳定的纨绔圈子可以交流资讯,那些从祖上就阔起来的人家,往往定居于长安,这些尚未入仕的新贵二代们,对李泰便有些陌生。

但他也的确有能让人过目不忘的特质,还是有人一眼就认出来:“那少年名叫李伯山,关东来的新客,之前是贺拔太师的门生,所以被独孤开府优厚关照。”

“这已经是旧闻了,李伯山可不是什么仗人势力的俗流少年,故太师家业相托,贺拔家子弟都要仰他生活。月前大阅,他更得授大都督,年龄虽然不大,本身的势位却已经让时局老人们望不能及!”

有消息灵通的人大声卖弄自己的新知识,周遭人听到这话后不免惊疑有加,远远望向李泰的眼神则充满了羡慕。

北镇子弟崇尚事功权势,李泰这样的存在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人生美满的目标、少年得志的典范。

诸种议论声不免传到队伍里,这些看客群众们也不觉得当面议论别人是失礼,语调声不作收敛,甚至还有人指着李泰喊话让他来个跃马大跳。

李泰听到这些议论声,窃喜之余也是不免有些羞涩,毕竟心情还没有从刚才的尴尬中缓过来,不无心虚的侧向打量一下独孤信的表情。

独孤信则是目不斜视,一路打马自南面城门驰行出城,待到城外后,他才回望李泰一眼说道:“未知李郎在城中人望居然不浅,稍后行猎时可不要留力,尽你所能,勿负群众所望啊!”

这话乍一听来,像是长辈对晚辈的随口鼓励,但在如此气氛之下,李泰却品味出了一丝火气,便低头干笑道:“看客不审是非,传言难免虚夸。若非从游开府,群众未必知我……”

独孤信却仿佛没有听到李泰的话一般,直向他腰后瞥了一眼然后又说道:“原来是有刀无弓,这也不算什么,我家世代牧马的镇民,自然不缺良器使用。来人,赠给李郎一弓!”

这话就带上一点情绪了,李泰只在心里暗叹,你家世代是啥跟我也没有关系,我家世代是啥也不是我能选择,怎么说着说着还要情绪上脸了?

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念叨,倒是不敢再刺激独孤信,在独孤信的注视中接过其部曲递来的马弓、胡禄,一并挂在了后腰上,并又说道:“长者驱使、不敢推辞,从游献丑,盼能容拙。”

“是拙是巧,不必言之过早。是狂是谦,人眼自有分辨。”

独孤信又说了这一句,眼见大道上有骑士队伍向此而来,便拨转马首往华州城西而去。

初冬时节田野萧索,离城十数里外,视野中风物更显荒凉。

野地中不乏游猎的队伍,独孤信一行气派十足,尤其吸引眼球。有人远远的避开,不敢打扰强势贵人兴致,有人则号令家奴散开寻找猎物,并向独孤信一行前方驱赶以助兴。

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