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33节(1 / 2)
只街面上一些起哄叫闹声有些刺耳,不乏闲人凑趣,指着队伍中的李泰便大声喊叫:“这位傧相郎君好神采,可要当心去了女家被抢作新人拉配!”
这样的胡话,李泰自不敢去瞎回应,只端正身姿、目不斜视、充耳不闻,第一次感觉颜值太高也是一种负担啊。
今日乃是大行台家中大喜,整个台府也都放假一天,并给迎亲队伍开辟出一条专门的通道,以供直入大行台家居后园。
女家负责导引的是宇文护,策马迎面行来,指着李泰便大笑道:“于大将军百密一疏,错在不该将伯山你安置此位。我在府中迎待,看客议论只言伯山、却不讲余者啊!”
李泰听到这话后也有些尴尬,连连抱拳告饶,他虽然平时也挺爱出风头,但现在也实在不是合适的场合。
台府中同样贺客众多,对这迎亲队伍夹道相迎。
大行台宇文泰威望如何自不必多说,大将军于谨如今也可称得上是霸府之内一人之下,两家联姻自然是一桩大事。
虽然台府所制备的礼格与年初太尉李弼家相等,但实际到场的贺客却比年初多了许多,就连独孤信这种镇边大将都亲自归来祝贺,太子元钦也代表皇帝早早便来到华州台府,给了联姻两家十足的面子。
普通的贺客们于台府道路两侧夹道欢迎,朝廷与台府高官们则临高观礼,随着迎亲队伍行入进来,垂首望去、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傧相中排头而行、醒目至极的李泰。
“风采以论,关西虽然少流不乏,但却无能出此少年右者!哪怕旧都人物荟萃,这李伯山也无愧洛下翘楚之誉!宣景公一脉,复兴于此啊……”
广陵王元欣站在望楼上向下张望,指着队伍中的李泰便对旁边并立的高仲密笑语道:“司徒公你共此少年虽不同宗,但却是共居一户、情义深长的恩长。我听说近来频有时流入户采访,司徒公自为掌眼,可有人家能入识鉴?”
高仲密听到这话后也是笑容灿烂,之前还因此慌张了一阵,过后随着时流各家正式登门造访、告明来意,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他自将李泰作子侄看待,眼见户中儿郎如此招人欣赏,当然也是乐不可支,听到广陵王这话,只摆手笑语道:“儿郎自有见识,不需别者指点。我终究不是他血缘至亲,也不敢逾越指配。只要他情怀愉悦,我这里只待捐物使力!”
围聚在高仲密身边的权贵时流不在少数,听他这么说,便又不乏人凑近过来细问李泰心意趣味。
也并不是时流不够矜持,养女恨嫁,实在是这人选太过优秀,无可挑剔。成或不成暂且两说,但若连试都不试,错过后再想起来总是一桩遗憾。
望楼上众人七嘴八舌的询问议论,好好一场台府权臣之间的联姻婚礼,一时间竟仿佛便成了陇西李氏的相亲咨询会。
不只高仲密,就连站在望楼另一边的崔谦和卢柔身边,也都聚集了不少时流,让不想过于招摇、喧宾夺主的两人一时间也颇感局促不安,只在心里暗恼这个表弟实在太招人。
伴随着欢快的鼓乐声,迎亲的队伍终于抵达了霸府后园的正堂前,各处观礼的宾客们也都纷纷向此聚集过来,受此欢乐氛围感染,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趁着于宽登堂念诵迎亲告书之际,李泰向队伍中略退两步,这迎亲一路走来,他虽然不是正主于老二,却也被看客议论声搞出一脑门子的细汗,那于老二瞧他的眼神都有点怪异,也实在不敢再上前去出什么风头。
请假
rt,年初家里母亲突发脑出血,植物人状态维持几个月,今天去世了,请个假,很抱歉。下月初恢复正常更新,还剩几章存稿陆续发下,保证大家投资不失败。。。祝大家身体健康!
第0222章 如愿受困
迎亲队伍抵达的时候,距离黄昏还有一段时间,他们当然也不能即刻接了新娘子便走,还是得完成一些礼程,催妆请行等程序是免不了的。
堂中女家主持礼事的是宇文导,朝中也专遣司礼官员于此督导引正。但北镇婚俗毕竟还有别于汉礼,内外一片欢声笑语,虽不至于放浪形骸,对礼官的喊话约束也都不甚在意。
人群中有一身影最是繁忙,那就是一身鲜亮锦袍的赵贵,在礼堂内外出出入入,神情严肃对着内外群众颐指气使,各种闲杂事情不断交待督促。瞧那忙碌不已的样子,搞不清楚状况的怕是要以为他才是某方主家。
“堂中行礼还需短时,诸傧相郎君行来辛苦,且去别堂稍作休息。”
大概实在找不到需要自己交代的事情,赵贵又将视线望向几名傧相,一脸殷勤热情的展臂招呼道,甚至都给了李泰一个笑脸,大有一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百无禁忌的大度气态。
其他几名傧相还在犹豫这么做是否合礼,但李泰看赵贵这做作姿态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老小子当然不是闲的有劲没处使,分明是在借此拼命向群众暗示、炫耀显摆下一个入此来迎亲的,就得是他家了。
但李泰再怎么不爽也只是无能狂怒,人家确实是有这样的资格,懒得再看赵贵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又不比自己小人得志时更好看,索性直入别堂坐定下来。
礼堂内,宇文泰同他大女婿太子元钦高坐上席,瞧着长子宇文毓下堂接待趋行来拜的新婿子于翼,忍不住便感慨道:“往年只当少壮勇行,今见庭中小物已经堪当户内接引之用,才知华年弃我、不复当初啊!”
席中众人听到这话,连忙各自开口表示大行台仍然年轻,群众们都愿意追从大行台为王业大统继续奋斗上一百年。
宇文泰揽杯细饮,瞧着那恭敬作礼、举止得体的新婿子也很是满意,当视线落向归席侍立的长子宇文毓,便又将视线转望向在席的独孤信,脸上笑容更浓。
他一边指着席侧的儿子,一边对独孤信笑语道:“如愿兄,我如果没记错的话,你家长娘子妙音应该也岁龄不短,旧年还曾居此户中,当年还叹何物小子能荣幸配之。
趁此良辰,冒昧试问,兄观此物资质如何?若此物能得如愿兄青眼,此间礼成之后,兄也不必急去,两家端庄论事,兄助我将他管教成材,可否?”
此间在席宾客不乏武川旧好,听到大行台主动向独孤信邀亲,一时间也都笑语附和、拍掌喝彩。
但独孤信对此提议似乎有点猝不及防,眉头隐隐一蹙,一时间还没想好该作如何回应,但在席的太子元钦却已经先开口笑道:“独喜未为尽欢,大行台是想双喜临门啊!只可惜,此番计想怕是难成。
河内公风采倾世、国朝翘楚,欲为亲愉者自然不止一人。去年归朝,陛下禁中召见,便访问此事,河内公因言幼时弃养、不舍早别,陛下亦感拙息未足称善、不忍损此伦情。
转眼贺拔公痛别人间,河内公更感恩故义,舍女奉之,若我没记错的话,眼下尚在礼中?眼下论此,言之犹早啊!”
随着太子发声,且所言颇有意指,堂中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当然,最尴尬的还是独孤信,他忙不迭从席中站起身来,向着堂中并作一席但却心思迥异的翁婿两人作礼说道:“小女何幸之有,竟得人间尊者频繁施问!实在羞于自夸,唯更谨慎教养,盼她勤修妇功、端庄德性,不负良朋顾问。太子殿下所言不虚,此女子仍居礼中,不便长言,见谅见谅……”
宇文泰倒也不以为意,在席中端起酒杯来递给儿子,着其下堂呈献给独孤信,才又笑道:“是我失言,以此表意,如愿兄你不要介怀。与兄前缘深刻,后事更加悠长,是不必急于一时。太子殿下言论中肯,贪乐忘己,此物的确仍欠几分教育,更作教养之后,再呈人前。”
随着宇文泰发声,这个话题便就此打住。赵贵一脸热情的起身祝酒,打破了尴尬的氛围,堂中再次恢复了欢声笑语。
特别是之前突然成为焦点的独孤信,这会儿更是有些坐立不安、心乱如麻。
大行台心思缜密、心怀沟壑,凡所言行必有深意,当然不会因为一时欢乐而忘形。且禁中广有霸府耳目,独孤信自知去年同皇帝陛下一番禁中奏对必然瞒不过大行台。
之所以在这样一个场合突然讲起联姻事宜,显然也是对独孤信心存威逼。
去年朝中一场风波,长孙家这种亲勋门户大受打击,霸府对朝廷的掌握变得更加强力。面对这样的好局面,大行台当然是想更进一步的扩大战果,由朝堂延伸到地方。
陇右一直都是霸府势力影响的薄弱地区,独孤信也并不是需要对大行台命令言听计从的霸府属官,他的态度如何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陇右所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