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93节(2 / 2)

当他做出这番表态后,便又就案发出各种整军备战的命令,随着其人一条条命令下达,整个雍州所属兵力物资都将会被调度起来,源源不断的向襄阳汇聚而来。

当向周边郡县所下达的命令发布完毕之后,接下来便又到了重要的人事任命。兵力虽然调动起来,但也要交给才力丰沛的将领去统率,才能将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击败对手。

襄阳城本身自然是防御的重中之重,此间自有岳阳王并其两府群属精众负责镇守。而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即就是汉水对岸、与襄阳隔江相望的樊城。

樊城即就是襄阳的北大门,也是襄阳城外最重要的城防地点,当然要选择合适的人选前往镇守。

蔡大宝见岳阳王不肯采纳自己的意见,而是致意要与北方敌将兵戎相见,于是便也放弃了劝谏,转而主动恳请前往樊城辅助防守。

岳阳王听到这话后顿时眉头一皱,摆手喝道:“蔡参军一介书生,力难胜甲,纵有建功之志,不必强争此时。孤门下忠勇骁士不乏,与敌交战决胜不必仰一书生之力!”

堂内众人听到这话后纷纷大笑起来,他们倒是不敢直言蔡大宝贪功忘命、不自量力,但趁着人多嘲笑几句还是可以的。

蔡大宝听到岳阳王的讥讽与群众嘲笑,心内自是泛起几分羞恼,但又仔细打量了几眼年轻的大王,便若有所思的退回自己席位中不再多作发声。

既然主动请缨的蔡大宝不适合,那么自然还得继续商量人选。

岳阳王接连提出几个人选,皆是其府中属员,但是这些家臣却多资历浅薄、时名不重。州府属官们虽然瞧得出岳阳王急欲提拔心腹,但为了城防稳妥,还是用各种理由隐晦拒绝了这些提议,

好在岳阳王对此也并不恼怒,仍是积极的同群众商讨人选,最终确定下来以府司马刘方贵出镇樊城。

刘方贵久仕雍府,在襄阳人面广阔、威望不俗。岳阳王去年入镇以来,对于这些雍府老人也都礼遇有加、多仰其力,才使得境治祥和有序。值此时节,由其出镇樊城自然最为稳妥不过。

确定了最中央的樊城守将的人选后,剩下的人事任命就轻松多了,很快岳阳王便将襄阳周边防戍事宜认真安排一番。之所以如此有效率,也在于之前岳阳王便已经授意进行各种军备事宜。

会议将近尾声时,突然又有州府属官发问道:“此间将要大动干戈,是否需要将事告于江陵,让江陵同样有备且于我不失策应?”

岳阳王听到这话后神情顿时一僵,片刻后才又沉声道:“贼是否敢于攻来尚未确定,不必贸然滋扰江陵。还是等到事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告不迟。”

等到逐项事情都安排妥当,岳阳王这才带着府员亲信返回就近的王府。

相对于井井有条的州府,王府要更加热闹的多。当听到大王归府,府内顿时便涌出上百徒卒门前拜迎。

这些人或是强壮有力,或是有一些人所不及的一技之长,全都是岳阳王用心招揽来的游侠义士,虽然在王府中并不担当具体职事,但对岳阳王的命令却是不打折扣的执行,也是岳阳王手下一股颇为可观的力量。

今日岳阳王因为心中有事,并未与这些门生闲戏,直入中堂之内,然后才端正神情向着随行而入的蔡大宝深作一揖,同时口中说道:“之前州府议事时,对蔡参军颇有失礼冒犯,请参军不要见怪。”

蔡大宝见状后忙不迭侧身避开,旋即便又深揖还礼,旋即才又开口说道:“大王是想趁此时节将州内人事修整一番?”

岳阳王闻言后便点点头,同时又叹息道:“去年入府掌事以来,我未尝没有要与此间群众和洽相处的想法,也颇多折节示好的举动。可恨此间群徒欺我年少,状似恭谨、内则倨傲。待到七官复镇江陵,各自更加的别有怀抱!若我再如此枯等干耗下去,被夺的又岂止汉北征戎之事权!”

不说发书谴责的北方敌将,岳阳王自己对于日前鄱阳王领兵进犯沔北一事也是分外的愤慨。

他去年出镇襄阳的时候,本就有都督雍梁等汉沔诸州诸军事的权力,结果由于前荆州刺史、他的五叔庐陵王萧续去世,朝廷复以他的七叔湘东王萧绎为荆州刺史,顺便将他都督诸军事权夺给萧绎,甚至就连他自己的雍州都要受江陵节制。

更让他倍感愤慨的,就是当敌国荆州空虚无备的时候,朝廷不以他这个就近的雍州刺史出击,反而调来鄱阳王萧范总督汉北诸军事,负责对穰城的征讨。

尽管萧范最终也是无功而返,但是这种倍受无视、几遭夺权的处境也让他深感愤慨。

湘东王是他长辈、征讨汉北的人选是建康城的皇帝陛下指定,他纵感愤慨也无可奈何,但是襄阳群众们的阳奉阴违,就更加的让他不可忍受,想要改变。

诸如刘方贵这种人,自恃其乃雍府老人,对他许多命令都直接驳回、不留情面。更有此间大族自恃参与梁家创业之功,各自拥兵自重,对他也多冷落。

如今趁着敌方挑衅之际,岳阳王便想趁机将分散的军政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敌军攻来,也可趁机打压一下襄阳本地的乡土势力。

蔡大宝听完岳阳王的计划后,却是面色沉重的叹息道:“兵者大凶,实在未可轻启。大王所计虽然巧妙,可一旦开战,将会有诸多不测,恐难从容进取啊。”

“参军所言虽有道理,若是有的选,我当然也希望能够从容用功,但今不只贼来逼我,实在是时不我待啊!”

萧詧又忍不住叹息道,他们这些前太子的儿子看似尊贵,实则身份微妙,皇帝表面优待、内里疏远,当今太子对他们兄弟也多有提防,他屡遭夺事当中未必就没有太子的影子,湘东王虽是他们的长辈,但也绝对不是一个仁义宽厚之人。

蔡大宝身为岳阳王的心腹,自然也知其心忧,闻言后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在共岳阳王又商讨一些细节之后,这才起身告辞离开。

当他来到王府门外正待登车归家时,仆人入前告他那李仁略前来拜访、早已经在其家中等候多时了。

蔡大宝听到这话后,眸中又闪过一丝疑色,口中喃喃道:“这李仁略如此关心汉北情势,一日数访,这可超出了寻常关注时事的样子。他是陇西李氏族属,听说那敌将李伯山同样也是,莫非彼此之间有什么瓜葛隐情?”

第0534章 兵抵樊城

荆州群众们并不熟悉李泰的行事风格,故而被其随便一出手便被搞得群情鼎沸、热闹非凡。

原本李泰应该是掳掠那失踪三人的最大嫌疑人,但是在其一番操作下,他身上的嫌疑大消,且还向群众更加树立起其人豪迈仗义的形象。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无辜的,毕竟太过巧合往往就代表着蹊跷,贼喊捉贼也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无从想象的伎俩。

不过就算有人还持此怀疑,也都不敢再公开谈论,尤其是那三家苦主,非但没有怀疑这位新使君,反而还在不断表达对这位新使君的感激。

荆州城东的那座土台如今也成了此间一大名胜之地,许多人都忍不住入此围观。摆设在土台上的绢帛和黄金等赏物,可谓是视觉冲击力十足,再加上不时有人因为提供线索而登台受赏,也让他们参与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时间,荆州城内外百姓们甚至都忘了初衷,心里盼望着这场热闹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而这位新使君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当高台上的绢帛赏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即将消耗殆尽时,便又有州吏赶着牛车拉着一车车的绢帛进行补充。

自从这处高台立起,短短几天时间里单单在众人眼前发散出去的绢帛就达到了上万匹之多,这也给围观群众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位新使君言出必践的豪迈。

至于这一切始作俑者的李泰,他当然也不是真的钱多的没处放而到处挥洒。

他给荆州百姓们搞出这么一场大戏,首先的收获就是获得了超强的存在感,相信在这几天时间风波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整个荆州治内还没有听说过他的人应该是不多了。

作为一个地方军政长官,存在感和知名度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这两点,他的声音和意志想要抵达治内民众那是非常困难的,不只会遭到那些地方豪强的拦截阻挠,也不会得到民众们的重视。

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通过这件事给这些地方势力彼此之间埋下猜忌的种子,并通过重金诱惑让他们所掌握的人力投入到这种意义不大的消耗中,让他们不能有效的串联结合、共同对抗自己这个新来的军政长官。

对于如今的李泰而言,能用钱解决的事情真的不叫问题,而且花出去的钱基本上也都留在境内,仍可回流,很快这些荆州群众们就能体会到他真正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