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35节(2 / 2)
自此寿阳这一场战事便宣告结束了,慕容绍宗率领南来的这些士卒、甲马和器杖诸类,除了战死战损,剩下的全都被李泰所缴获。而在经过一天的打捞之后,就连慕容绍宗自己也落在了李泰手中。
如今虽然已经是中秋时节,但气候仍然不失炎热。慕容绍宗的尸体在经过河水一夜的浸泡冲刷后,即便再作特殊加工,也很难再作长久保存。
于是李泰便决定给慕容绍宗留下一个全尸,将之薄殓之后葬在了八公山南麓,只将其衣甲兵械符令和仪仗等诸信物保留下来,作为献捷报功之用。
在参加完慕容绍宗的葬礼后,那些降兵俘虏们心中对李泰的抵触和仇恨大为削减。人这一生无非生前身后,慕容绍宗生前自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如今惜败于李泰之手投水而死,李泰仍还愿意为其打捞尸体并全身下葬,也实在没有亏待慕容绍宗。
如果是换了李泰被慕容绍宗……呸,这大可不必做什么类比。反正李泰如果跟东魏交战不利而身陷敌手的话,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寿阳之战结束后,结果自然也是快速的向四面传扬,首先得悉这一结果的,自然就是南面不远处的合肥。
西兖州刺史李伯穆在兵不血刃的入据合肥之后便改任合州刺史,当其收到慕容绍宗使人传告的信息后,心中自是既惊且忧。
他早从别的渠道得知西魏大军进兵淮南的事情,心内还盼望着对方或许因为合肥地处仍远加上城池高大坚固,可能不会进攻合肥,只是积极修整城防,打算固守城中。
可是慕容绍宗威名卓著,如今派人来邀他助战,他也不敢拒绝,但其麾下兵力也并不强大,只能在合肥城中招募丁壮,搭配着麾下州兵,凑出三千舟师准备北上参战。
但其舟师队伍还没有航行出水营栅门,北面便又有一支舟师顺流南来,先向他们宣告了慕容绍宗已经战败身死的消息,然后又有一名叫做高乐的西魏将领喊话李伯穆营门相见。
李伯穆自然是知道高仲密这个族子,如今被人兵临营外,并又惊闻慕容绍宗战没的消息,尽管心中极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前来相见。
“本是河北旧识,不意相逢此中,使君别来无恙?”
高乐站在船头上,望着对面全身披甲、只露出头脸的李伯穆打声招呼,但是接下来的一句话就变得不再客气:“请问使君,今日事欲生还是欲死?我家主公李大都督业已攻杀慕容绍宗,南来攻取合肥易如反掌,但因感念使君亦是亲故门户的贤长,不忍让使君落得一个城破身死的下场,故而使我来说,想问使君有无止戈修好之意?”
李伯穆听到这话后便是一愣,稍作沉吟后才又点头道:“兵者大凶,无论胜负皆伤和气。李大都督时誉威名我亦久闻,旧年还常共其族亲长辈品鉴人事,今虽各事一方,但裂目相争亦非我所愿。只是不知李大都督如何才肯止戈退兵?”
“李大都督使我转告使君,旧年所以弃国投他,只是厌见国中刁悍镇人跃然居上,我等河北旧族倍受凌辱。当年轻信贺六浑而驱虎吞狼,以至于镇人聚啸朝堂,此皆使君等旧族师长失策所致!
今李大都督虽于关西别创局面,但念及河北亲友倍受镇人压迫亦深感不乐,如今虽得寿阳但却不便久驻,转赠使君以壮使君声势,希望使君能够不负此情,引用我河北名族亲友镇守淮南、圈地成势。”
高乐按照行前李泰的吩咐,望着李伯穆大声喊话道:“河北名族多有崇尚清虚之辈,不肯屈就俗务经营势力,一旦灾厄降临,欲为奴婢都是设想。今者若非李大都督兵临此境,使君恐怕难活,此言并非羞辱,使君宜自审之。
你等或见镇兵刁悍难制,但我主公破之如屠鸡劏狗,淮南此境是益我河北亲友,如有镇兵因贪欲夺,使君等可以修书投告义阳,我主公必然引众再来攻逐其徒!此意并无别图,只是不忍亲友见辱兵家。”
李伯穆初时还以为今次或是不免大祸临头,但却没想到竟是好事临门,虽然这言语听来让人羞恼不已,可如果对方真的愿意止戈撤兵,并且将寿阳拱手相让,再难听一点的话他也能受得住啊!
“良弼所言是真?李大都督他、他真的愿意就此罢兵,撤离寿阳?”
李伯穆倒也不是什么不知人事的愣头青,自然知道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稍作沉吟后才又说道:“如果真能达成这样的和善收场,李大都督如果有什么要求,只要在我职权之内,我一定尽量满足。”
见对方如此上道,高乐便又笑语道:“李大都督的要求也很简单,希望使君能够暂且引部移防东关,容我军进驻合肥短日,旬日之内必将合肥、寿阳诸城拱手以让!”
“这、这不可,绝无可能!”
听到如此荒诞的一个条件,李伯穆便又连忙摇头拒绝。他又不想萧范那么愚蠢,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我之前转告主公良言,看来使君是一点也没有听在心里。我主公近日来西击汉中,南临大江,东破淮南,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使君自以为才能势力强过南梁柳仲礼、亦或慕容绍宗?此皆我主公阵前败将。
若真欲进据合肥,何必为此诈计!只是略取城中人员物资以补军用,顺便与使君结成前盟。但若使君不愿相信,转日再来便非河北故旧,而是杀人之刀!”
高乐说完这话,便转身向船舱内行去。
“高、良弼且慢,此事重大,请容我深思一番。”
李伯穆见状后,心内挣扎一番,才又对高乐喊话说道。
高乐闻言后便点点头:“我军两日后便会临此,在此之前使君随时可以遣使来告。”
两天后,寿阳的舟师便沿淝水南来,而李伯穆也终于决定引兵暂退东关,并没有留在城中据守交战。
入城之后,李泰便命人检点整编城中民户,收得士民五万余众,并许以钱帛粮谷,愿意追从西去的有近四万众,剩下的要么委实不便、要么难弃故土,李泰也都由之。
合肥不愧淮南重镇,怪不得之前镇守此间的鄱阳王萧范在侯景没反的时候便有造反之意,城中钱粮所聚甚为丰厚。除了分发给城中士民的迁徙之用,仍然还剩下粮谷数万石,钱有近亿之多,绢帛织物也有几万匹,将南来的船只都塞的满满当当,然后便浩浩荡荡往北而去,进入淮河之后便一路西行撤军。
李泰并不打算欺骗李伯穆,一则凭其眼下实力长期占据淮南重镇并不现实,一旦东魏抽出力量来,其漫长防线处处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击。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淮南都不适合稳定发展,投入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之所以要强逼李伯穆作此交易,当然是为了贼不走空。只凭慕容绍宗麾下那几千人马的缴获尚不足以满足李泰的胃口,寿阳只是一座残破空城,所得同样有限,合肥这块肥肉他自然不想放过。
通过这一次交易,他也向李伯穆及其背后的河北世族们传递一个信念并达成一个默契,咱们才是自己人,你们没兵我有啊。等到被人眼珠子都揍出来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摇人让我去帮忙,咱把晋阳那窝玩意儿天灵盖都给掀了!
这大队人马沿着淮水徐徐返回,李泰让杨忠率部撤军,而自己则率领两千精骑先行一步。淮南这里虽然事了,但汉东情势还有待平复啊,而且江陵方面的反应也宜加防备。
当李泰率部通过义阳三关抵达汉东的时候,众多随陆土豪们纷纷涌至三关南面膜拜欢迎。
寿阳大捷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整个江汉地区,慕容绍宗作为将侯景都打得狼狈逃窜的东魏名将,在侯景祸乱江南之后,于原南梁地区的名声变得比东魏本土还要雄壮数倍。侯景如今在江南俨然一副混世魔王的姿态,能够将其降服的得是多么勇猛人物?
就在这种斗兽棋的思路之下,李泰如今也已经是一战封神,原本还蠢蠢欲动的随陆土豪们全都变得恭顺无比。而当听说李泰将要巡视竟陵的时候,这些土豪们便各自精简部伍,组结成一支近万人的军队跟随在李泰所部精骑后方,浩浩荡荡向竟陵而去。
竟陵比邻江陵,本来就是荆府外围要镇,作为湘东王心腹的王僧辩更长期担任竟陵太守。如今竟陵虽然经柳仲礼之手被西魏所占领,但统治也是非常的不稳。
当湘东王萧绎在得知柳仲礼被擒、整个汉东地区也都被西魏攻占之后,心中自是震惊不已,便又连忙放出了王僧辩着其进取竟陵,并着手准备收复汉东地区。
王僧辩久镇此边,入镇后自然很快便将竟陵的控制权重新夺回,并且收聚旧部人马聚结数千之众。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向安陆进军,西魏寿阳大捷的消息便自淮南传来,然后湘东王调其回防江陵的军令便也很快到来。
虽然心中很是不甘,但王僧辩之前在建康投降侯景也已经让湘东王很是不满,甚至对他严加问罪并加以酷刑,如今的王僧辩也不敢违逆其意,只能引兵撤回竟陵。
当李泰率部抵达竟陵的时候,整个江陵都为之震惊不已,湘东王急遣使者前来求和,愿意派遣质子前往关中,并且希望重金赎回竟陵。
李泰也自知眼下一口吞下江陵并不现实,正好趁其盛名慑人之际漫天要价。派遣质子求和等事情虽然超出了荆州总管府的职权范围,但归还竟陵却是李泰就能决定的事情。
他也并不打算一次坐定这个买卖,趁机提出边贸互市,江陵每年必须和沔北进行几百万匹绢的贸易量,并且要赠送沔北一万名工匠士伍,还有就是要借给沔北两万卷各类藏书等等。
这些条件,李泰当然都是狮子大开口,预留了很大的还价余地。毕竟江陵作为南梁江汉之间最大的方镇,势力还是非常可观的,真把萧老七逼急了,那小独眼一瞪也是很吓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