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72节(2 / 2)

因为正在这一时候,梁王萧詧派遣一万人马进据江陵北面的武宁,如果徐文盛的品德有问题,湘东王还委以此任,不怕他转头把整个江陵给卖了?

正是因为徐文盛品德和能力仍然靠得住,再加上王僧辩等江陵人马被侯景大军困在巴陵,所以才委任徐文盛为城北都督以防备襄阳之军。

至于徐文盛因聚赃而夺职,因怨望而获罪,最终身死狱中,老实说也只是一个夺人部曲、卸磨杀驴的现场而已。另一个卸磨杀驴结果未遂,反而被驴一蹶子踹的挺难看的,那是王琳。

也别说萧老七心眼没这么脏,就刚才被就阵擒获的这个萧圆正,就是因为吃了他七大爷家的一顿席,结果自己连带部曲就全都栽进去了。这独眼龙下起黑手来,那是要多不讲究就多不讲究!

当然也是因为李泰对于徐文盛这个人比较感兴趣,所以倾向于比较正面的去看待其人。

徐文盛这个人无论私德如何,起码是玩政治权谋的心眼不多,像是另一个从边州北上、奔赴国难的岭南猛男陈霸先,他就没给萧老七任何的机会向自己的基本盘下手,而且还完成了精彩的逆袭。

对于真正的人才,李泰向来是有礼贤下士的谦虚姿态和拉拢示好的耐心,更何况徐文盛还是一个放眼整个西魏都比较稀缺的擅长水战的人才。

之前他将李允信放置在此,也是不乏想要浑水摸鱼的意思,倒是没想到竟能钓上徐文盛这条大鱼。再听到徐文盛语气中满是对江陵勤王之师气氛的失望,他心里也是颇感暗乐,于是便盛情挽留徐文盛于此休养两日,准备说服其人弃暗投明。

然而徐文盛对于类似的话题一直避而不谈,两天后还是向李泰辞行:“李大将军收容赏识之情,文盛铭感五内。然则身食梁禄久矣,常思报还,正逢国难,弃之不义。不忠不义之徒,更污李大将军识鉴之明。今者贼聚巴陵,文盛乞师往救,若得不死,日后一定待时厚报李大将军此恩!”

听到徐文盛仍是固执求去,李泰心中不免也是有些不爽。不过正如徐文盛自己所言,他若就这么轻松的改换门庭,老实说自己也用着不太放心,恐怕不敢大军委之。

略加沉吟后,他还是答应了徐文盛的请求,除了将汝南城前所聚集的其数千旧部尽数归还,就连之前交战所缴获的萧圆正部曲们也打算交付给徐文盛,凑成一万五千余众由其引回。

并不是李泰格外的豁达豪爽,而是将思路略作切换,既然你不肯留下来当我的小宝贝,那就索性回到江陵当你的搅屎棍,给其增加这些部曲人员,也能相应的增加一下徐文盛在江陵集团中的话语权。

不过李泰还是低估了萧老七铲除异己的速度之快,正当徐文盛还在汝南城外整顿部伍、准备出发前往支援被困巴陵的王僧辩的时候,西面接连传来让人倍感意外的消息。

之前与徐文盛共守武昌的长沙王萧韶等返回江陵后,便将郢州之败全都归罪半道折返的徐文盛,并言徐文盛因恐败归受罚,业已投奔西魏。

与此同时,襄阳的梁王萧詧也发布讨贼檄文,向大江上下遍数湘东王萧绎残害宗族亲属的罪状,并且号召坐镇蜀中的武陵王萧纪也发兵讨伐,而他自己则统率襄阳人马兵进武宁,兵锋直指江陵。

陡然遭此内忧外患,湘东王惊怒不已,首先做的便是将徐文盛留在江陵的亲属部众尽皆枭首示众,并且将其前所封授官爵尽皆剥夺,以惩国贼!

第0694章 江汉首望

“徐将军怎样了?”

汝南城城主府中,李泰召来几名为徐文盛诊治病情医师询问道。

几名医师对望一眼后,当中一个上前一步回答道:“这位老将军本就身有积劳之疾,今又遭怒火攻心以致气闭迷厥,尤需疏肝解气,切勿操劳过甚、大悲大喜……”

医师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其核心就是徐文盛这样的情况最重要就是需要妥善的调息静养,避免情绪的激烈波动,否则便有可能一命呜呼。

李泰本身也不通病理,听到医师说的比较严重,便也认真叮嘱此间照料徐文盛的仆员一番。至于说情绪方面,他也不知该要怎么安慰对方,只是觉得自己近日还是不见其人为好。

毕竟之前他那么热情的招揽徐文盛,结果其人还是要毅然决然的增援巴陵,结果还未动身便被湘东王这家伙将家人部属杀了个精光,还被斥为国贼。这样的遭遇已经是人间惨剧了,若再见到李泰,只怕会更加的羞愤不已。

不过眼下的李泰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慰徐文盛,他这会儿也是有点焦头烂额,还是第一次因为吃瓜而被噎的有点顶不顺。

首先是襄阳那里突然兴兵讨伐江陵,让李泰也大感猝不及防,不知道梁王这个家伙发的什么疯,忙不迭遣使前往询问究竟,尤其是得搞明白梁王的真实意图,究竟只是为了吓唬一下湘东王,还是真的打算直寇江陵。

如果是后者的话,这就意味着梁王已经将要失控了,不管江陵方面打成什么,也不管李泰跟梁王的私交如何,出于荆州总管府以及西魏政权的利益考虑,李泰都得第一时间把襄阳控制起来。哪怕接下来局面崩的稀碎,首先也得确保荆州总管府拥有俯控整个江汉地区的能力。

如果是前者的话,那梁王这一做法也实在是太过不合时宜了。本来湘东王毒杀兄长,确实是理亏的一方,但今江陵军队主力正在巴陵与侯景的乱军斗生斗死,结果梁王突然来这一套,是要告诉天下人他们萧梁宗室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别说同族血亲,就连李泰这样一个异国将领,在侯景乱军于江南如此作恶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与之沆瀣一气、做这种落井下石的勾当啊!

总之无论梁王的意图为何,这一做法都暴露出其人短视和冲动的一面,也让李泰在同各方交涉的时候变得有些被动。

不过梁王的这一做法还是让有的人高兴不已,当此消息传开之后,镇守郢州的侯景部将便遣使来见,送来几百名之前从汝南城外交战失败后逃窜到江夏的萧圆正部曲,顺便试探李泰的心意。

毕竟梁王归附西魏、坐镇沔北的李泰便是其背后靠山这一情况已经是天下皆知,如今梁王萧詧揭竿而起,兵锋直指江陵,这难免就会让人觉得是李泰的授意。

李泰自然懒得接见乱军使者,只是让李允信出面将之打发了,不过这件事也给了他一定的启发。

虽然梁王此行乃是自作主张,并非是出于自己的授意,可是眼下看这情况,他就算是想解释也解释不清楚,但若再深想一层,其实他又何必解释呢?

湘东王萧绎这个人,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够以正常逻辑打交道的人,如今也的确正面对着内忧外困、最为凶险的局面,就算自己不会落井下石,做出实际上的军事行动,但也可以借此向江陵方面施加压力,从而达成一些目的。

很快借使到襄阳的梁士彦也有信报传来,梁王此番军事行动刻意避开了他们这些荆州人马的耳目,襄阳城本身的军事力量调动并不多,此番动用的主要还是之前便布置在襄阳城南面防范江陵的万余人马。

梁士彦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也第一时间便将进驻襄阳的荆州军人马聚集在襄阳北面大堤附近,可以随时接应来自汉水上游和沔北的水陆人马进入襄阳。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泰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梁王本身的行为有些失控,但只要襄阳仍在荆州大军的压制范围之内,局面便仍然还不算坏。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恢复跟江陵方面的有效沟通,让萧老七千万顶住,如果江陵被侯景的乱军给冲垮打爆了,那压力可就完全来到了自己这里了。到时候自然没有再给侯景当秦王、划江而治的好事,汉东估计就会成为下一个乱军洗掠、以战养战的目标。

于是李泰一边派遣使者前往江陵将这误会略作解释,一边则率领精骑从汝南城快速的赶到两方交界的石城所在,同时传令境内诸方人马或是赶赴石城、或是留守境中以备变,并且让令狐延保、朱猛等率领水军沿汉水南下,进入到襄阳北面水域附近。

江陵城内近日同样人心惶惶,除了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之外,内部也弥漫着一股让人心悸的氛围。

湘东王就像是一头被彻底触怒的猛兽不断巡视自己的领地,严查任何一个有可能通敌的人。而月前刚从沔北返回的使团人员更是遭到了重点的审察,尤其除了正使宗懔之外,其他人大多都是主动加入其中,而且他们当中还有人私自放走了邵陵王故吏许亨,自然有着极大的通敌嫌疑。

在湘东王心目中,已经默认了襄阳此番举兵就是受沔北方面的主使,所以本着宁杀错、勿放过的原则,但凡是让他感觉有嫌疑的人,统统都关进牢狱中去,杜绝他们勾结敌军、里应外合的可能。一时间,江陵城的牢狱中都是人满为患。

不过这种高强度的审察清洗也没有让湘东王感到安全,反而越发的疑神疑鬼、夜不能寐。当李泰派遣的使者来到江陵表示彼此间存在着误会的时候,湘东王神态虽然仍是威严冷漠,但心里却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我虽然相信太原公并非如此背信弃义、乘人之危的下流庸人,但人间皆知襄阳乃是沔北附庸,如今襄阳罔顾国难、逆伐叔父,太原公若不止之,岂不为天下耻笑?”

在得知李泰并不打算就此与江陵交恶之后,湘东王心内恢复了几分底气,旋即便又沉声说道。

被李泰作为使者派遣至此的李去疾在闻听此言后,便不卑不亢的抱拳说道:“梁王入朝、国加殊礼,我主太原公礼于梁王,本是受命行事,不敢擅加指使。况今梁王之所举兵,唯论家事,不涉时情。

大王乃梁王亲长之属,家事不协,调和疏解亦为份内,我主终究外人,于此不便置喙。此番遣仆来告,是恐大王误解生怨,但今总管府本身同样也是自顾不暇,受困深重,难能用力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