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92节(2 / 2)
李迁哲闻言后便又微笑起来:“这些人物的索求倒也并非是我切实所需,只不过是想借此看一看你等乡徒誓守乡土的决心如何。但今只是些许人力财货的支取,已经让你们难以割舍、甘愿交恶强援而不舍物货,如若来年当真强兵围城、不得不勇战赴死之际,你等乡士又有几人肯于捐躯?那李光赐暴躁之徒,今时你等尚且不能制之,等到危难之际能奢望他从善如流?”
众人听到李迁哲这一番话语点评,各自神情都变得有些不自然,看样子今天是难以说服其人了。而李迁哲所点出李光赐的问题也让他们心生忧虑,此人的确不是一个易于操控之人。
正当他们还在各怀心思的盘算之际,李迁哲又开口说道:“我这里倒有一计,可以不需要你等多使人力财货,也能平安渡过此劫,家资势力和性命都能尽量保全,但却需要另外一物。如果你等对此感兴趣的话,倒也可以说一说。”
罗宗义等闻言后自是精神一振,但有了之前的谈话经历,这会儿也不敢过于盲目的乐观,只是小心发问道:“请问李侯所需何物?”
“这李光赐的头颅,你们砍来给我,我便助你等巴西群众保全家室,不受兵灾侵扰。”
李迁哲脸上仍然保持着笑容,但说出的话却是杀意凛然。
堂内众人听到这里全都惊立起身,而那罗宗义在惊愕片刻后则冷脸沉声道:“兵祸将至,乡人正自同心协力、誓守此乡。李侯即便不欲同谋,也请不要戏言调侃!”
“难道不是你等先作戏言调侃于我?”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便冷笑起来,旋即便又不客气的说道:“休言誓守此乡,你等若当真有此执念,又岂会仰此莽夫鼻息?无非择一代罪之徒以沽高价罢了。我今受命于魏国李大将军通使此方,只不过是因我对此边情势了如指掌,而并非李大将军不加器重,凭你等乡资势力恐怕不能贿结笼络。
魏国已是厉兵秣马、将待伐蜀,武陵王去势亦非你等能阻,唯今之计,各觅生机罢了。你们想要割据乡里、避祸于外,那也是奢望。或因担心魏军入境之后不知何以自处,也可借我之口转诉李大将军,又何必将一狂徒引至此间来作态戏我?”
众人听到李迁哲这话后,全都不由得低下了头,好一会儿那罗宗义才又开口说道:“但魏使入蜀嚣张跋扈,直将锦价贬成素布,如此轻贱物力,又怎么会见重蜀中人才?那位李大将军纵然之前肯于公道买卖,但今形势转变,还会维持故态?李侯既然深知巴蜀乡情,亦应知晓乡人绝非桀骜性情,只因贪生惧祸,欲求自保……”
说到底,还是之前魏国使节到来的态度过于强硬,使得这些巴蜀群众对于魏人入蜀都持悲观态度,所以想方设法要搞点动静出来。
“前者魏使入蜀,是为了对武陵王示威施压、驱其速去。你等巴蜀群众世居此乡,乃是乡风德义的表率,谁人据蜀若想长治久安,能不仰仗你等乡士?李大将军镇边雄臣,使我入此难道真的只是贪图那锦货物力?为的正是造势收心!”
李迁哲讲到这里,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望着众人有些怒其不争的说道:“本以为交往多时,你等应当有此觉悟,却不想仍然如此短智!此间城池皆你等输物使力所造,沔北穰城尚有诸家子弟侍从效劳,结果却听信李光赐这狂徒匹夫之辞,竟然想要绝弃诸方旧好、画地为牢!
如若你等真有固守乡土之力,今又何必卑躬屈膝前来说我?此贪乱之徒欲使群众性命以逞其一人狂想妄念,正是要趁你等乡士忧计前程之际,将你等乡人引上一条绝境死路!杀此狂徒,于我何加?不过是希望你等不要再受其蒙蔽蛊惑,迷途知返、为时未晚!”
众人听到这话,便不由得各露纠结之色,难以做出取舍抉择。
但能流露出这样的姿态,便可见他们是将李迁哲这一番话听进了心里去并认真思考。
李迁哲见状后便又给他们加了一把火:“实不相瞒,如今我赶来此间是为了履行前约。李大将军曾言市易蜀锦十万匹便教授你等制糖法,但今交易锦货虽然未足,但恐兵事兴起之后商事也将无以为继,就此终止难免有失约之嫌。李大将军不欲失信你等,所以遣我前来商讨此事,却不想你等竟欲绝交自毁,让我也不知该要如何向大将军复命……”
“当真如李侯所言,李大将军肯履行前约?”
在场众人听到这里后顿时又瞪大眼睛,只觉得心情突然从地狱跃升到了天堂,惊喜的难以自持。
李迁哲听到这质疑声后眼皮顿时一翻,不客气的说道:“魏国大军须臾即至,届时你等性命存否尚未可知,又有何者能为李大将军所图?今我至此,是与你等作一折中之计,制糖之法可以传授,你等各遣工奴前往沔北精学技艺。
市锦十万匹的约定也不可废,合计差价尚有几许,待到魏国入蜀之后,李大将军会差使一员入此担任巴西太守专督此事,你等群众相与接洽,输锦数足之后,便发遣你等学工家奴返回蜀中各自治业……”
“李大将军当真信义无双,我愿意、愿意啊!”
听到这里,有人已经忍不住开口大喊同意了。
罗宗义则要想的更多,目露精光的望着李迁哲说道:“此约若成,则我巴西群众安危何仰?”
“既然要履行约定,保全你等乡士性命资业本来也就在计划之内。你们需要做的,便是在魏军入蜀之际拥众举义、喜迎王师!将投于谁,届时我会相率导引,若是计成,你等家业无忧,更能依从军府且有壮进!”
李迁哲讲到这里,眼睛便又眯起来,敲案说道:“如此光明前程,值不值得献出李光赐首级?”
众人彼此对望一眼,用眼神交流着各自思计,还未做出决断,一名年轻人已经忍不住抽刀而起并大声道:“那狂徒自恃勇捷、妄自尊大,自以为能够横行阆中,早已经积怨满城,众乡老不愿争先,我为李侯杀之!”
说话间,这年轻人便持刀出堂,其他人见状后便又有几人起身相随。很快堂外便响起了打斗声,持续了约莫有大半刻钟,最先起身行出年轻人提着一个血淋淋的头颅返回堂中,两手捧住献在李迁哲席前。
李迁哲看一眼死不瞑目的李光赐,嘴角仍是噙着冷笑,他与此人倒没有什么仇怨,当面吵架几句也犯不上喊打喊杀。
但今借蜀人之手杀之,却是直接瓦解了这些巴西郡人的联盟。或许在这些人看来,就算杀了李光赐若履行合约再遇波折也可另举他人进行对抗,但事实却是未来谁再想兴兵而起、据地称雄,那就得想想李光赐是什么下场了。贪乱乐祸,欲盛短视,便是这些巴蜀豪强的真实写照。
经此一事,巴西郡人将不成西魏入蜀障碍,而且此间豪强俱已丧胆,又被用利益捆绑在了荆州总管府下。来日入蜀何人典军暂且不论,总之巴西郡是提前被李大将军收入了囊中。
第0737章 自乱阵脚
很多时候,人往往只会关注事物发展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但对有害的一面则不愿多加关注。尤其是在赌徒孤注一掷、不能承受失败代价的时候,对利害的判断取舍将会更加主观,完全的一厢情愿。
蜀中称帝之后的萧纪便是这样的情况,之前的他虽然也谈不上英明神武,但镇蜀多年的表现也可以称得上是精明能干。
但是自从改元称帝之后,萧纪的行事风格就变得越来越偏激和不理智,当然他自己是感觉不到这一点,只是自以为是的做出各种在他看来切合时情的行为。
在与西魏使者交涉完毕后,萧纪加大了对于境内人力物力的征调力度。
原本因为长子萧圆照谎报军情让他对情报判断有误,他本想将诸事稍作放缓,但是来自西魏的威胁却让他不敢松懈,反而要加快节奏,唯恐被江陵和西魏联手锁困于蜀中束手待毙。
这一轮的征兵范围更广、数量更多,而且为了缩短部伍开拔征战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避免被西魏察知蜀中大兴武备而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他直接将征兵聚集的地点设立在外江,而非成都近畔。
他自以为聚兵外江能够更快的向江陵发动进攻,同时还能遮掩西魏耳目,但却忽略了这样的安排无疑更加暴露其人将要东出的意图,使得巴蜀豪强们与之更加离心。
为了麻痹西魏、使之不要立即出兵阻挠自己的东征计划,萧纪便也派遣使者以磋商互市为理由、携带大量礼货北去贿结麻痹西魏,但内里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发展武力。
因为过于专注的整军备战,蜀中其他事务都暂且抛在了一边,甚至当巴西郡奏报阆中助防李光赐外出游猎遭贼人所杀,萧纪都只是简单的遣使前往略作抚慰,却并没有下令严查此事。
因为他担心如果下令彻查的话,可能会牵扯出更多的隐患和扰乱,需要追遣人马前往镇压。如今的萧纪满腹雄计,区区阆中一城秩序危乱与否自不足以阻隔他的步伐。对于一再恳请彻查此事的部将谯淹,萧纪都是避而不见。
或许是因为苍天垂怜他的苦心,十月下旬西魏所占据的汉中山南地带竟然爆发出了蛮人叛乱。这对萧纪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西魏受困于汉中叛乱,自然不可能再发兵南下,如此便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全力直取江陵。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当这一消息传到蜀中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寒冬时节,江水略有枯竭,很难营造一个百舸争流、千帆俱下的水战盛态。
但这只是无伤大雅一点小事,蜀中相对江陵毕竟占据着地处上游的优势,而且如今萧纪乃是举全蜀之力以击江陵一府,江陵甲兵却是要沿江分布,能够及时回守上游者却少。
于是趁着西魏汉中内乱之际,萧纪先将氐酋大将杨乾运任命为其人屡求不得的梁州刺史,执掌北面军务、以防西魏南侵,同时他又当机立断的亲率麾下大军沿外江而下、进入巴东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