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94节(2 / 2)

当听到宇文护讲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宇文泰的眉头便一直紧皱着,可是当听到宇文护提议以其长子宇文毓接替李泰镇守荆州时,宇文泰的眉头便微微舒展开来。

类似的话题讨论过许多次,宇文泰也知门下子侄讲起李泰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态失衡,不能保持一个理智的态度,有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反而越发暴露出自身的智谋短浅。

但今天宇文护这一番话真是给了他不小的惊喜,因为这一番话不只停留在针对李泰的攻讦,更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人事计划,而且这计划也与自己所想有些不谋而合。

一直到目前为止,宇文泰仍然将李泰视为自己的嫡系心腹,虽然其人身份背景比较复杂,但其一路的成长都在宇文泰的关注与栽培之下,也是当今府兵体系中所成长起来最为出色的一个代表。可以说没有宇文泰的赏识栽培,就没有如今的李大将军。

但就算是嫡系心腹,也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委之任之。尤其是在方镇军政大权的任命上,血脉关系的确要更加的可靠。

宇文泰的确是有要在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委派儿子接替李泰出镇东南的打算。

至于李泰这个能征善战的心腹大将,宇文泰心中的计划是未来几年将之召入朝中,联系关东世族们完成筹备多时的制度改革并且协助自己完成代魏。

如若李泰仍想征战四方,可以将之安排朔北以征战漠南,克定边患的同时也可以练兵准备进攻太原,出将入相、极尽荣华。

两个侄子分处陇右、河东,儿子则镇守东南、筹备攻灭南朝,这是宇文泰所设想中未来比较满意的军政格局。细节上可以依照实际的情况而有一些变化,但实际的格局则就不需要改变太多。

只是瞧着宇文护一脸期待的眼神,宇文泰心里又不由得暗叹一声,不无遗憾的开口说道:“使薄居罗伐蜀,不只是因他急功请战,也有其他的思量。如今诸府军士虽然已经编成,但京中禁卫仍未有太大改变,调使伐蜀也有练兵之效。如今蜀中空虚,而且其镇守剑阁的大将也已奉表请附,大军攻入不难。纵使伯山领兵,也难以此将之久系蜀中……”

此番伐蜀的军事行动已经酝酿多时,该当派谁前往,宇文泰也已经权衡诸多。之所以选定尉迟迥,除了他本人的态度热情和能力不俗之外,也有着其他方面的考量。

如今可以确定的是,蜀中大军都被武陵王萧纪率领出征峡口,留守蜀中的兵力比较薄弱。而且镇守巴蜀北方和剑阁雄关的氐酋杨乾运也已经向西魏投降,宇文泰都已经加之以骠骑开府,此番入蜀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是都已经解决了,大军可以长驱直入的直袭成都城,整体上的军事难度并不算高。

尉迟迥乃是当朝驸马,也因这一身份而长期担任禁军大将,因此在六坊禁军当中也颇有威望。驻守长安的六坊之众并没有纳入系统性的府兵整编当中,仍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部伍结构,只在李虎担任柱国期间进行了比较粗略的兵籍检核。

蜀中虽然闭塞但却富足,兼之此战的难度并不算高,所以趁此机会将一部分禁军将士抽引出征,以此来削弱一下京中的守备力量也是此战的目的之一。

皇帝如今态度咄咄逼人,跟削弱京畿力量相比,将李泰调离所镇、对其势力稍作制约自然要排在后面了。毕竟前者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否则就算宇文泰将诸婿子任命为禁军将领,这些小子们年龄和资望都颇浅,恐怕也不足以收复那些六坊老兵,反而有可能被刻意的蒙蔽和误导。

如果李伯山能为婿子那可就再好不过了,凭其威名时誉和出身,若能出任领军将军,宇文泰相信其人要不了多久便能将京中六坊之众尽皆收复,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可能比当下几个婿子加起来还要更大!

脑海中闪过这一念头后,宇文泰嘴角又不由得泛起一丝苦笑,旋即又望着宇文护一脸欣慰的说道:“萨保今日论事,已经可见城府规矩,不再如往年一般自负任性,家事国事皆可与论。所计如今虽然未可采纳,待到收取蜀中、得其物力资用之后,调度边镇也能更有底气。”

他今之所以对荆州军政事务干涉不多,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穷,别的不说,就算想节制荆州军伍、召集荆州人马入关,都没有太多的粮草物资可以供给其长期驻扎。

宇文护再次听到叔父的夸奖,心中也是激动不已,虽然计议没有被采纳而略感遗憾,但知道叔父也有苦衷,于是便也不再多说。

此日,当宇文泰在中外府召集群僚商讨伐蜀事宜的时候,群属却多有迟疑,甚至都不如去年那样笃定。宇文泰自知这是因为皇帝突然针对他的举动,使得群属担心国中情势的变化,不过他对此也不便多言。

因为之前便有计议,所以在尉迟迥力排众议的陈策之下,出兵蜀中的决议也得以通过。宇文泰虽然被夺丞相、大行台之职,但仍然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外府自然也有安排征伐之事的权力,很快就商讨拟定出一个伐蜀的人员名单出来。

第0741章 三方乱战

三月初,中外府以大将军尉迟迥为大军统帅,率领步骑一万两千余众自长安出发,南下伐蜀。

与此同时,远在荆州穰城的李泰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得知尉迟迥大军出发的消息。因为如今的汉中军政俱为荆州总管府所掌,因此荆州总管府也收到了中外府的命令,要配合尉迟迥此番行军作战。

同样收到配合通知的还有秦州的宇文导,宇文导刚刚结束了针对陇南氐羌部族的进攻,便以其下属南岐州刺史叱罗协率军三千为尉迟迥侧翼,随后叱罗协也被委任为行军长史。

李泰本人虽然未参此事,但在这件事当中的存在感和话语权却是不低。早在去年中外府便召其归府议事,今年在尉迟迥正式出征之前,宇文泰便又遣员询问李泰的意见。

于是李泰便也提出了两路行军的计划,主力人马自然是尉迟迥所部大军,出散关经陈仓道进入汉中地区,再过白马、入剑阁、直抵涪水而后进击成都的金牛道。

除此之外,李泰又提出以贺若敦为东路将领,翻越大巴山进袭宕渠、巴西的荔枝道行军,也是他安排李迁哲一直重点经营的路线。

对此中外府也没有什么异议,两路行军本身就是更加稳妥的进攻方式。就像之前收复汉中时,同样也是以达奚武和李泰分东西两路进击,虽然李泰抢先一步奇袭拿下了南郑城,但如果不是达奚武所部大军及时赶到,也很难及时控制住汉中局面。

如今虽然氐酋杨乾运已经奉表请降,但在大军进入蜀中之前也难免会有变数和意外发生,在主力大军从剑阁叩关的同时以别路人马翻山入境,也能在战术上产生更多的配合变化。

就算没有什么变数发生,主力大军进入蜀中直取成都的同时,侧路吸引宕渠、巴西的蜀中人马,也能缓解主力大军的压力,使之可以心无旁骛的攻取成都。

更何况,这一路偏师还不需要劳烦中外府征调人马、发给给养,没有增加任何负担,自然也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为了确保两路人马能够彼此呼应、灵活配合,中外府也听取了李泰的意见,委任其堂兄李士操为尉迟迥行军司马,主要负责与贺若敦这一路人马的沟通联络。

由于尉迟迥所部需要经散关绕道陇南,尽管三月初便已经出发,但还是一直到了月底才进入汉中地区。

梁州刺史崔猷早已经于境内等候,当尉迟迥大军入境时便率领州府官员们迎上前去,本待邀请尉迟迥先前往南郑城略作休整,但却被渴功如疾的尉迟迥直接拒绝了。

“将士养志京中数载之久,如今总算成行,得以奔赴异域、为国开疆,岂遐闲坐!请崔使君尽管安排粮草输至,大军于此休整两日,而后便直赴白马。”

尉迟迥久掌宿卫,已经有数年没有率领人马戎行于外,虽然经过大半个月的山路行军,但却仍然未觉疲惫,准备提着这一股气势一路冲入蜀中,拒绝了崔猷的邀请后又请其直接将物资运至军营中来。

当尉迟迥大军抵达汉中之后,贺若敦和李迁哲也率领五千步骑自山南安康出发,进入了大巴山的山岭范围之中。

这一条山路最早用作军事用途进行开凿还是在数百年前三国时期司马懿使人开辟出的山道,之后便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休整。寻常作为商贾行道还算勉强可用,但若用作行军的话则就比较崎岖难行,只能轻装以进,行军的速度也并不算快。

就在两路大军争进伐蜀的同时,西魏国中又有了新的变故发生。皇帝元钦派遣使者邀请太师宇文泰入朝,希望能够就近商讨伐蜀相关事宜,但被宇文泰以巡视河防为由而暂时拒绝。

接下来秦州总管府又有奏吐谷浑屡屡侵扰边境、劫掠郡县,宇文泰得讯之后自是大为恼怒,于是便下令调集人马,直率三万精骑连同大司马独孤信一同奔赴陇右、直达凉州姑臧,将要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可汗夸吕得讯之后自是大为震惊,忙不迭派遣使者请罪求服,这才平息了宇文泰的怒火。

凭如今西魏的情况,当然不足以发动两线作战,宇文泰之所以选在这个节点摆出一副要对吐谷浑大举用兵的态势,一则自然是为了立威,第二则就是暂避来自皇帝的逼迫,一旦国中再有什么变故发生,他也能够率领大军及时返回。

当西魏军事调度征伐分头进行的时候,江陵政权也正忙于两线作战。

原本被梁帝萧绎目作小疾而未加重视的湘州叛乱愈演愈烈,陆纳叛军在进据巴陵之后不久,王僧辩便率领大军及时回援,连番进攻之下重新夺回了巴陵城,陆纳则引叛军回守长沙并在途中击败了王僧辩的前部追兵。

王僧辩率领大军徐徐进逼,将叛军团团包围在了长沙城中。长沙城原本并不算高大,但在侯景之乱前期河东王萧誉曾经依托此城与江陵军府对抗,在那一时期大大加强了长沙城的城防。

如今叛军据守长沙坚城,再加上王琳这些部众们也都是骁勇精锐,尽管王僧辩将城池围困起来,但一时之间也难以攻夺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