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50节(1 / 2)
栅栏内囚徒们听到这话后又都连忙喊话道。
王琳听到这话后先是又笑了两声,旋即便又拉下脸来指着这些人斥骂道:“胜自然是胜了,但却是因我部儿郎奋勇作战才得胜绩。至于你等各家子弟,大概是已经尽死敌营了罢!
哼,偌大湘州尽为尔等资业,我将士岂有寸土于此?今为守卫你等乡土资业,需我将士浴血奋战,向你等借取些许物料以充军资,竟然吝啬不给,你等乡土之贼当真死不足惜!”
营栅中这些囚徒,乃是长沙城并其周边的豪强富室。王琳之前军资告急,于是便向这些人家催逼捐输,但结果却不甚理想。
旁人或许还会跟他们讲道理,但王琳却不惯这些人的毛病,直接着令将这些豪强富室全都控制起来,并且威逼他们各家族众子弟们随军杀敌,约定只要有军功便可以放过他们一家老小并且归还资财产业。
但这些仓促聚集的豪强子弟部曲本就是乌合之众,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或还威风得很,可要是讲到与全副武装的精锐军队交战,那自然是与送死无异。而且王琳既然做出这种事情,又怎么还会手下留情,就算还有一部分跟随韩劭部伍返回的豪强子弟部曲,也都被他着令于城外处斩。
听到王琳这番喊话,被囚禁在栅栏内的众豪强富户们口中全都发出绝望的悲吼。而王琳眼中却并无半分仁慈之色,下令将这些豪强们逐一从栅栏内引出绑上刑架。
每个人家中搜出多少财货便要身受几刀而死,整个校场中全都弥漫着血腥残忍的气氛,而王琳麾下部众们却都爆发出一阵阵的喝彩。
他们或许也曾是乡里安分守己的佃农奴户,可当遭受各种摧残打击之后,胸腔里早已经是挤压了满满的戾气。
这个世界有人享福,有人受苦,而当秩序丧失、屠刀挥起的时候,苦乐祸福如果不作颠倒,那挥起的屠刀又有什么意义?既然有人生财有道,那就有人盗亦有道、替天行道,谁又没有属于自己的道义呢?
这一场夜袭斫营并没有阻止魏军太长的时间,经过两天时间的休整以及后路人马的增援,魏军在洞庭湖南岸驻扎起了更加牢固的大营,然后便舟骑配合的继续向南杀来。
王琳部伍且战且退,战线被逐渐的向长沙方向进行压缩,虽然期间也组织了几场斫营夜袭的反攻,但因有了第一次的教训,魏军警惕十足,全都有效的抵抗下来,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损失。
最有效的反攻手段见功不大,顿时让王琳的处境变得被动起来。虽然说湘水一线由于多次的对战而存在着比较完善的城防体系,夹岸众多城垒可供据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对其而言也是越来越不利。
眼下魏军还仅仅只是通过骑兵力量对梁军形成了陆地上的封锁,可是随着春汛到来、江水涨起,魏军的大舰便可以进入湘水航道、溯流南来,直抵长沙城下,届时局面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当然,汛期的到来对王琳方面倒也并非只是完全的负面影响,还是有一些积极的改变。那就是随着南北航道的恢复,王琳便可以从岭南地区获得一部分的给养,从而获得继续长期对峙的作战续航能力。
长期的作战让魏军将士们也都颇感吃不消,原本在他们看来,江陵都这么轻松的攻克下来,区区一支南梁余部还不手到擒来?结果却没想到敌军斗志竟然如此顽强、战斗如此艰难,他们难以势如破竹的直入贼巢,甚至交战大半个月后才算是依稀看到长沙城头。
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属正常,王琳所部人马本来就是南梁最为精勇的军队之一,虽然军纪败坏一言难尽,但是敢打敢拼却是首屈一指。而且王琳本身在其部伍中威望极高,使得这些将士们忠诚度和服从性都非常出众,对于王琳的指令也都能充分贯彻,交战起来自然韧性十足。
眼见二月将近,时间很快就要进入三月,作为大军主将的梁士彦也有一些焦虑了。虽然说远在江陵的大王一直在传令告诫他要稳扎稳打、不必贪功冒进,但在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还令战况转为焦灼,也让他心中多有不安。
为了尽快夺下敌军城垒,他甚至亲自组织先登勇士营、身先士卒的率部攻杀,将长沙城周边的这些城垒逐一拔除,总算是渐渐对长沙城形成了包围之势,然而真正艰难的战斗这才刚刚开始。
长沙城一如时下其他的雄城大邑一般,除了一座主城之外,周边还有着许多小城拱卫。虽然这些小城被逐一拔除,但其主城同样高大坚阔。
湘水到了这一段同样变得深阔起来,而且单单在长沙城附近便有足足十几道支流汇入湘水,错综复杂的水网便形成了长沙城天然的护城河,使得这座城池变得越发的易守难攻。
在此之前,河东王萧誉据守于此,萧绎的嫡长子萧方等甚至都在攻打长沙时折在此间,后来上了王僧辩,也仍然是靠着内应投诚才里应外合的拿下这座城池。而之前王琳的部众据城为乱,王僧辩等诸将久攻无果,还是靠着王琳入城招降才平息这一次叛乱。
如今王琳部众又困此中,虽然整体的局势比较不妙,但却还拥有着不小的心理优势,之前他们尚且据城不败,如今还在王琳的统率之下,当然更能固守城池。
梁士彦大军推进至此,组织了两次进攻城池,很快便也感觉到了之前王僧辩等人的苦恼。如今这座长沙城本身就已经被营建的牢不可摧,而且随着天气转暖、航道渐通,他就算想要长久将城池围困起来都变得有些不可能。
正当梁士彦一筹莫展、担心此番怕是将要劳师无功的时候,局面终于迎来了巨大的转变。
自从过江南来便一直交流不畅的李迁哲部终于有了最新的消息,经过一系列的征剿招抚,李迁哲总算搞定了五溪、武陵等诸方蛮部,并且率领本部人马与数万蛮兵浩浩荡荡向湘水杀来,一举占据了长沙城南面、扼守湘水要道的空云城。
当长沙城中的王琳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也是惊愕当场。如今的湘水航道便是他军队的生死线,如若不能从南面获取补给,这么短时间内长沙城中可是很难再涌现一批富户供他宰杀续命,困此孤城之中无疑坐以待毙。
于是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王琳很快便做出一个决定,遣使投降!
第0851章 犹似在梦
阳春三月,气候回暖,江陵城外的原野上春耕正忙,已经看不到多少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
当然战争带来的影响还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还非常的深刻。就拿原野上这些忙碌的农人们来说,原来绝大多数都是隶属于城中各家权贵巨室的家奴佃户,而今大部分却都是郡府在籍的均田户。
江陵城人口多达三十余万,想要比较彻底的进行编户授田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农时如火、不容耽搁,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春耕,第一轮的编户授田对象还是以多丁户为主。
多丁户生存压力较大并且劳动力比较充足,参与劳动生产的意愿也更加迫切,所以获得了优先的安排。一俟编户授田完毕,这些民户便立即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劳作。
至于一些单丁之户又或者不能成户的独丁,虽然并没有参与到这一轮的编户授田中来,但也同样没有被忽略。
他们被以三百丁为一单位编成一个乡社,由官府提供公田和农具、耕牛、粮种等生产资料参与生产,生产出来的收获七分入官而三分归民,之后官收逐年递减,直至最后与一般编户一样只是承担正常的租庸调,不再有别的加征。
这样的安排虽然整体上来说还是有点负担偏重,但是相较于南梁之前的小民处境而言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非常优厚了。
因为这些单丁、独丁之家即便是授给了土地,也很难立即便展开正常的农耕生产,而且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官府如果进行特别的监管,会让行政成本变得非常大,可若是不加监管的话,往往在一季农耕生产后都要流失起码三成的编户。
这是李泰数年间主政一方所得出的经验,数据比例上或许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但类似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为了确保民户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同时兼顾控制官府的统治成本,在这些新占领地区采取合作社的形式,算是比较妥当的安排。
相较于一般的军屯与民屯,这种乡社组织也要更加温和,特别是明确了参与劳动者私人拥有份额的概念,虽然暂时不多,但却拥有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对于民众的劳动积极性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调动效果。
江陵周边有着大片的肥沃良田,像是湖池沼泽衰退之后所露出的土地,本身就有着多年沉积的养分,甚至都不需要进行休耕,无论种植什么作物,每一季都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在西魏攻陷江陵之前,江陵周边的土地相当一部分都已经被梁帝萧绎划为官有,又或者直接划为内苑所有。就连江陵当地的一些豪族产业都多受侵占,至于那些从建康来到江陵的时流们所拥有的田产那就更少了。
这样一来也避免了李泰再向那些大地主征收土地,能够更加从容的将这些财富与资源进行分配。民众们能够在其统治中实实在在的获取好处,这是要比任何的取巧手段更加有说服力的巩固统治的方式。
由于湘州方面的战事还没有分出胜负,李泰仍然需要坐镇于江陵,亲自管理整个江陵总管府的人事运作与政令实施,当然行台方面的事务也是不能拉下。
“启禀大王,此乃王府诸众所拟定的王教令式,请大王批阅斧正。”
笔杆子王褒和几名王府属官登堂而来,恭敬的奉上一份文书。
李泰接过这文书略一浏览,不由得便皱起了眉头,并不是这篇文章拟定的不好,而是太好了,引经据典、文辞典雅且文采斐然。而也正因此,更像是一篇文赋作品,并不像是正常的行政文件。
“如今行台初创,人事之间多有生疏,政令尺度未具,章程步骤不明……罢了,还是我来点明几个要点,你等再作扩展补充。”
李泰将这篇过于华丽的文章暂且抛在一边,略加沉吟后便又说道:“当下正值万事更新、百废待兴之际,行台用事尤需轻重分明,切忌捻小而失大!王命所教,劝农以励耕织,劝学以宣教化,劝仕以奖贤能,唯此三者最为切要,为诸事之宗、不容懈怠!若此三者俱能得治,余者繁事尽可得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