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01节(2 / 2)

心中深作一番权衡之后,李泰也渐渐有了决定。尽管天色已经黑了,但他还是着员将一众心腹大将们召入丞相府来议事。除了贺若敦、梁士彦、李允信、史静等从山南入朝的诸将之外,还有宇文贵、杨忠、李贤等人。

待到众人悉数汇集于丞相府直堂内,李泰便开口说道:“突厥使臣入京,欲以共中外府之前婚盟、胁我割让河套之地,此事断不可应!所以我欲击突厥,今召诸位入府,共议此事!”

众将闻听此言,脸色都微微一变,其他人都还未及发声表态,贺若敦已经先一步从席中站起身来,向着李泰叉手说道:“贼胡嚣张,自当惩戒!臣之前屡有受命别使,久不曾追从郎主征战,今请为大军前锋,誓破贼胡!”

贺若敦常以郎主麾下大将自诩,结果却屡屡错过大战,之前又见高乐因为从战河洛而进授大将军,心中不免更加的羡慕嫉妒。不要说只是出击突厥,哪怕现在说要进攻晋阳,他也要抢为先锋。

宇文贵却面露迟疑,有些犹豫的说道:“方今国中情势新定、人情乍安,若便急与强敌交战,恐怕会更生不稳啊。”

他这里话音刚落,一旁的梁士彦便旋即开口道:“化政公有此迟疑乃人之常情,贼也正是因此才嚣张狂妄、妄图非分。我若进而攻之,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机得矣!”

宇文贵所言也正是李泰之前有所犹豫的原因之一,尽管梁士彦从战术的角度也提供了一个理据,但贸然与突厥这样的强敌交战必然也会给国中秩序带来不小的冲击。而且自从进入正月以来,李泰在军政方面都有不小的动作,正是需要一个稳定局势来确保这些变革的平稳推行,也的确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对外交战。

这时候,杨忠也开口说道:“胡之秉性,畏威畏强,此番所以敢作桀骜姿态,皆因度我不敢背盟拒之。如若此番不能强势对之,其将目我为奴,更失恭良,日益倍索,永无宁日!与其贿以重货难结欢心,不如省却物料奖我将士以讨胡贼!”

听到杨忠这么说,众将也都纷纷点头称是。说到底,他们西魏虽然穷,但是也横,包括之前的中外府虽然在与突厥往来时有一些软弱的地方,但也不是因为从骨子里便畏惧了突厥。

李泰或许还要出于全局的考量,思考在底线之上有没有继续维持关系的余地,但当问题下放诸将商讨的时候,那就是老子们连钱都不想赔,主打就是一个干!敲诈敲到贼窝子里来,你也真是想亏了心!

宇文贵见众将且表态出战,便又开口说道:“士心可用,着实可嘉。但国情如此,同样也不容忽略。此番纵然出击,大军出塞亦为下计。如梁将军前言出其不意,如若可以奇兵取胜,便无需劳师动众、声闻邻邦。”

李泰闻言后便也点点头,宇文贵所言正合他的心意,眼下的西魏真是打不起一场大规模且持续时间太长的战斗,不只是局势不允许,财力也不允许。

之前中外府一场东征几乎已经耗尽了关中的物资积累,李泰入关之后所面对的便是府库空空。在山南道物资输入关中之前,人马消耗还是从北齐那里谈判获取的物资,至于阵亡将士的抚恤,也统统都是从山南道输入的财货维持。

这时候,对于突厥情势比较了解的李贤也开口说道:“突厥之所恃者,轻骑纵横、弓矢锐利,阵垒对战,未为强也。若以奇兵往击,轻则难以重创其众、未为大害,反目之后却要频受其扰、疲于应付。是故此番进击必须直指贼之要害、伤其腹心,才可使胡马短年之内不敢南窥!”

随着众人各自发言进计,有关这一场军事行动的规模和目标等等各个方面都被逐渐的补充完善。

时下的突厥虽然已经取代柔然、成为了新的草原霸主,但当下的状况仍然可以说是大而不强,虽然控制的范围非常广阔,但本身实力却还没有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历史上杨忠代表北周和突厥联军进攻晋阳,在返回之后对突厥的评价便是:突厥甲兵虽然凶恶,但刑赏却很轻,首领众多、令出多门,上下约束并不严明,谈不上难以制约。之前往来的使者盛言突厥强盛,只是希望朝廷多给突厥使臣以赏赐,这样他们前往突厥的时候也能获得更多奖赏。

一个政权的凝聚和军事制度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突厥崛起到取代柔然,至今满打满算不过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兼并铁勒诸部、接收柔然残部等等,军事上仍然处于一个堆人数打顺风仗的阶段也是理所当然。从北齐与突厥之间的几场战事来开,眼下的突厥武装相较于精锐的晋阳兵在战斗力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李泰自不敢说他麾下精锐部伍能够稳胜过北齐晋阳兵,但在战斗力上也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差距,如果兵员素质差距太大,那可就不是战术运用能够弥补的了。

在经过一夜的商讨之后,这一次的作战计划便被制定出来,目标就是奔着突厥包括木杆可汗在内的一众顶级权贵去的,即便是不能大量的杀伤突厥有生力量,也要尽可能破坏其上层人事结构。

让这些突厥权贵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接下来再与西魏进行互动的时候,才会选择更加慎重和恭敬的态度与做法。

眼下的突厥汗帐仍在金山之阳,即便后来迁移到了郁督军山,仍然地处遥远的漠北,是眼下的西魏军队难以打击到的方位。不过眼下突厥可汗正自从北齐过境之外撤军,大军刚刚抵达阴山之南,这给西魏方面奇兵出击提供了机会。

于是李泰便先派遣李允信率领一千精骑,携带金银锦帛等珍贵的礼货,经原州北上先行以犒慰其军为名贿结木杆可汗,并且表示后续还会有更多的礼货送至以商讨婚约礼聘的事宜,接下来再以杨忠率领两千精骑运送粮草物资继续北进,锁定突厥可汗和其国一众权贵的位置。

为免国中群情惊疑动荡,李泰将以巡视陕北诸州为名,率领一万精骑沿洛水北上,抵达延州之后稍作休整并等待时机,待到前两路人马各自就位之后,便即刻自夏州北去河套,奔袭阴山南麓的突厥大营!

随着这一作战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各项战备工作便也即刻进行起来。之前从江陵南梁国库中缴获的各种珍宝,这会儿全都不要钱一般的从山南搬运过来。

眼见着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珍宝财货被打包装车,准备运往突厥大军之中,长安的突厥使者们也是乐得合不拢嘴,越发感觉如今的西魏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全不设防的大仓库,连吃带拿很是快活。若非还要负责带路前往,这些使者们甚至都不愿离开长安。

第0963章 重货以贿

北魏正光年间,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在镇举兵发动兵变,斩杀镇将,由此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六镇起义。

沃野镇是北魏设置在河套平原上的一座军镇,其地旧称五原。东汉末年战乱频频,河套之地渐渐为南匈奴所侵,后来五部匈奴南迁内附,又在西晋末年爆发了由南匈奴刘渊为首的五胡乱华。随着中原大地处处烽火狼烟,河套平原的控制权也数易其手。

区域内比较活跃的一股力量便是敕勒人,敕勒人旧居北海,被当时的鲜卑索头称为高车,后来陆续向南迁徙。

再加上当时鲜卑拓拔部崛起漠南,屡屡进击漠北诸胡,将许多敕勒部族掳到南方,安置在河套平原等地。而这一部分南迁鲜卑化的敕勒人便世代居住在了河套平原附近,以至于阴山附近广袤区域都被称为敕勒川。

六镇起义开始后,包括沃野镇在内的众多镇人内徙,诸如北齐斛律金家族、破六韩常等等,便都属于敕勒豪酋。而仍然生活在漠北的敕勒诸部,便又逐渐转称为铁勒。

铁勒诸部旧为柔然所奴役,因为不堪忍受柔然的残忍压迫而准备奋起反击,结果却遭到了突厥的背刺,诸多部族尽为突厥所兼并。

随着突厥取代柔然成为新的草原霸主,势力覆及大漠南北,对于阴山南麓、河套平原这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也是垂涎三尺。

旧年孝武西迁,将北魏国祚传承带入关西,而位于河套平原的沃野镇等地作为北魏原有的领土,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归属西魏。

只不过西魏困于自身国力,也难以对远在河套的沃野镇进行实际的管理,地处长城以北的夏州便是西魏能够实际管控驻兵的极限了。再往更北的区域则就鞭长莫及,只能任由当地诸胡部族各自管理,西魏朝廷则授给一些羁縻官职以维系一个宗藩关系。

之前突厥忙于清剿柔然残部,扩展并巩固自身在草原上的统治,还没有太过强烈向漠南、乃至于向内陆侵扰的动机和需求。可是随着其草原霸主地位越发巩固,也越发感觉到只有向南侵扰扩张才能获得更大回报。

此番联合西魏向北齐发起进攻,由于北齐刚刚筑起了长城,使得突厥进军并不是很顺利,之后更是由于西魏的先行撤军而遭到北齐的反击,从而损失惨重、铩羽而归。

这番失利自然让木杆可汗愤懑不已,而当其了解到西魏内部的权力交接与动荡之后,心思顿时便活络起来。

当大军撤至阴山南麓,看到南面广袤的原野与平缓流淌的大河,木杆可汗心中的贪欲也在滋长着。眼下虽然仍是草木凋零的寒冬时节,但只看河套平原这一地貌与环境,可想而知几个月后随着气候转暖,此间必然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沃野。

如若能在这里建立起稳定的牧场和聚居地,不只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和牛羊,更能作为来日入侵内陆的大基地。从此后突厥狼骑不必再奔波于漠南漠北,直接由此便可出兵向南寇掠!

所以木杆可汗干脆便将大军驻扎在阴山南麓,一边派遣使者南下长安与西魏朝廷进行交涉,一边着令麾下部伍们沿着大河巡弋扫荡,将此间生活的诸胡部落全都召集控制起来,逼迫他们接受突厥的统治。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二月,随着时令的转变,尽管阴山北麓仍是积雪绵延,但是南面的大河已经开始解冻,重新开始奔腾流动的河水滋润了两岸,泽野之间也渐渐泛起新绿,并有清丽的野花点缀其间,这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心情都变得欢快起来。

“这般丰美肥沃的牧场,正该最雄壮的部族才能享用!”

木杆可汗在部众们拱从之下,策马徜徉在这万象更新的原野当中,心内也是舒畅恣意,越发坚定了要将这一片土地纳入自己汗国疆域中的想法。

虽然此间距离汉人城邑太近,也并没有险要的地形可供防守,但勇猛的突厥勇士们向来信奉的就是进攻,而且随着对南面政权的了解加深,木杆可汗也越发确定西魏朝廷根本就无力反抗进攻。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也不出木杆可汗所料,在前往西魏长安的使者派出一段时间之后便有消息传回,西魏那位新任的大丞相对突厥使者礼遇有加,凡所提出的要求也都表示答应,并且已经安排人员运送财货北上进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