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16节(1 / 2)

说到这里,她直从席案下摸出一柄尺余长的短刃置于案上,转又一脸决然的望着陈顼。

陈顼听到这里,心情一时间也是羞恼交加,抬起腿来一脚踏在案上,指着柳氏怒声喝道:“淫妇,谁人教你如此刁悍!”

房间中彭娘听到这吼骂声,心内也是一慌,方待开门奔出,前后两小儿却前后抱着她的腿嚎啕哭泣,只能低声呼喊着:“郎主息怒、郎主息怒……”

柳敬言并没有因此怒吼而有畏缩,反而是将那短刃又向前推了一推,仍是神情平静的跪坐席中。

陈顼看到这一幕,心中更是怒火翻涌,视线几度在那匕首与柳氏身上游移。他最后还是拂袖而出,但也并没有就此离开,只在庭院中徘徊行走,当见到姚娘子留下两名仆员都一直在望着他,心情不免更加烦躁,眉头皱的更深。

如此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情绪渐渐恢复平静,愤怒的神情也收敛起来,再次走回房间中,望着仍自呆坐席中的柳敬言抱拳作揖,旋即口中便沉声说道:“前因故情扰怀,失礼娘子,还请娘子见谅。”

柳敬言见他态度有此转变,不免也是愣了一愣,但也没有说什么,仍是默然不语。

陈顼深吸一口气,口中继续说道:“我与娘子,本非仇敌,皆因梁帝错配,遂成夫妻。娘子名门贤姝,若非受我所累,此生想必能得享良缘。前缘已有一纸勾销,今复来扰,确有失礼。唯我如今身陷异国、孤立无助,只能求告娘子。娘子今得宠襄阳公主,若能为我进言,使唐公放我南归,我必不胜感激,也绝不会再来滋扰娘子!”

柳氏本来就是梁帝萧绎当年为了拉拢其叔父陈霸先而塞给陈顼,他对此女也并没有多深的感情。之前是想凭着夫妻关系让柳氏听他命令,但见柳氏如此决绝的抗拒重续前缘,他便也不再勉强,转而央求起来。

说到底,他本来的意图也就是返回江东。那使者徐陵也不知是真奉了他叔父的意思,还是别有隐情,竟然不向唐公力请此事,他也只能自己努力了。毕竟就算要留人质于此,有他堂弟陈昌在此便足够了,他继续再留在这里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要能够返回江东,柳氏愿不愿再与他重续前缘,他也不在意。离此浅滩便是鱼归江海,届时恣意徜徉,大丈夫又何患无妻!

待见柳氏皱眉不语,陈顼便继续说道:“娘子所以不愿重新归我门下,想必也与那李雅将军有关。娘子若能得适其门,倒也不失为良缘一桩。唯我孩儿岂如养于父族得宜?我若继续留此,我儿不过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囚徒之子,若能随我返回江东,则将贵不可言!娘子忍为一己求全之私欲,误我孩儿一世之前程?”

“可是,公主怜我母子孤弱无助才有垂怜,我岂可据此进言、更贪非分!”

柳氏听到这话后,却摇头拒绝道。

陈顼本来就是按捺着心中火气与这女子交流,听其仍然如此迂腐拘泥,当即便又皱眉道:“娘子与我旧是夫妻,助我即是助你。我已经不再追究你不安于户、招惹孽缘,你若连这点小事都不肯助我,是要逼我反目?

我知唐公深明大义,并非纵容恶属之人。之前那李雅已经因事遭罚,而今我若再进奏唐公其父之前恃强逼我、夺人妻子,你猜唐公将会作何处断?若因此事影响到江淮大计,那李雅即便免死,恐怕也要前程尽失。他是否还会如今时这般痴望娘子?

我并不是要阻碍娘子良缘,但娘子分明有力助我,却偏偏不肯顾念旧情,这实在是让人齿冷心寒!”

“滚、滚出去!”

柳氏这会儿也被陈顼威胁的方寸大乱,不负之前的决绝镇定,挥着手便要将陈顼向门外驱赶。

陈顼见这娘子反应如此激动,一时间倒也不敢再继续威逼,毕竟眼下这娘子是他为数不多能够达成意图的一个渠道,于是便主动向外退出,站在房门外再作揖说道:“娘子稍安勿躁,我便先行告辞,择日再来探望娘子并我孩儿。希望那时娘子能够心意通达,从善抉择,与我一别两宽。”

说完这话后,陈顼便退出这宅院,带上几名自己的随从离开这座吴儿城。而他一行人来到城外时,便遇到刚刚将姚娘子护送回学馆旋即便快马奔回的李雅。

李雅也看到了陈顼一行,当即便勒马顿住,而陈顼则直接拨马入前,向着李雅拱手说道:“原来足下便是李雅将军,久仰了。之前多受令尊武安公李大将军关照,未暇致谢,李大将军便已赴外州任远,实在是让人遗憾。拙荆幼子亦多得将军照拂,实在感激……”

“柳娘子已非尔妇,你若再继续入户骚扰,我决不饶你!”

李雅听到这话后,当即便冷脸怒声道。

陈顼闻言后则摇头道:“将军误会了,我并不是要阻你良缘,反而还乐见娘子得托良人。将军乃唐公心腹,若能助我重返江东,我非但不会因夺妻而衔恨将军,归后还必有重礼致谢!”

李雅闻言后便摇头道:“你之去留,非我能定!”

“将军有心即可,我也不奢望事能速成。”

陈顼自知他如今处于弱势,纵有图谋也不敢迫之过甚,在向李雅表示自己与之并无根本的矛盾冲突之后,他便抱拳告辞离去。

李雅也没想到彼此会是这样的交流场景,原地愣了一会儿之后才又往吴儿城奔去,来到柳氏宅外他也并没有径直入内,向门外两名仆从小声询问了一番他离开后的宅内情景,转又给了两人一些赏赐,让他们继续留守此间,自己则恐入宅或让柳氏更加烦忧,于是便心事重重的离开。

第0995章 陈郎有疾

随着时令入夏,关中诸事也随着越来越热的气候而变得热火朝天。

李泰虽然新纳美妾,但也没有太多时间沉湎于温柔乡中,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处理政务。虽然每天都很繁忙,但诸事都在向好,也让他心内充满了成就感。

之前朝政诸事困于钱粮不足,虽有计划却难以实施。李泰便确定一个要再打沙门秋风的一个思路,召集诸州寺庙僧徒入京辩论佛道经法,时间便定在了四月八日佛诞节之后。而随着这一命令传达各方,诸方很快便也有了反应。

首先是秦州天水郡内的光明寺高僧有感朝廷仁恩,愿以寺产布施捐输、以济国事,捐出了将近二十万石粮食并数万斤铜锡等物料。

其次又有陕北师佛寺高僧也做出表率,捐献的粮食虽然比较少,只有十万石出头,但其他各类的物料却是数倍于光明寺。

朝廷对于这样有觉悟的仁义高僧当然是礼遇有加,先是给两寺高僧颁授“大德高僧”的佛号,并且又各遣一千精骑奔赴其寺中,护送两位大德高僧入京参加佛诞礼和之后的辩经法会。同时也公布了新的规定,诸州高僧无“大德高僧”佛号者,不得参加法会。

有了这样的表率和范例,诸州僧徒们只要不是傻子,当然也都明白了该要怎样操作。虽然说还是有数量众多的僧徒不舍得如此大手笔的捐输,但也有相当多想要谋求进步僧人们蠢蠢欲动,希望继续扩大自身和沙门的影响力,从而踊跃捐输。

有了钱粮,那许多事情自然也就好办了。除了府兵授田垦荒与疏浚郑国渠等大事之外,李泰也预留出来一部分钱粮用于商原宫苑的建设。

如今的他每天都要奔波在龙原学馆和皇城之间,浪费时间且非常的不便利,而且还严重影响学馆的编书与治学工作,新的办公场所亟待建设。

商原的地址已经选定,沙苑的万寿宫各种建筑材料也都已经拆除下来,而且武乡郡众乡士们得知唐公将要归乡治事后也都踊跃非常,踊跃的承担丁役。如今钱粮也就位,工程立即便可开始。

这座宫苑暂定拟名上阳宫,选址位于洛水东岸的原都水官署附近,既因此地交通便利,对李泰而言也算是事业上的一个轮回。

工程规划要在六月便完成宫苑的主体建设,并且将霸府各个机构搬入其中进行办公,工时还是有点赶,除了起部尚书崔彦昇亲自前往坐镇之外,李泰还准备安排一名部将前往督工。

如今他麾下诸将各有任使,李雁头、若干凤等亲信皆出任骠骑府长官,其他的也在负责挑选二营三卫军士,于是便将近日略显清闲的李雅召来,着其率队前往商原督工。

本来只是一桩寻常的任命,但李雅在听完之后却面露难色,垂首小声道:“末将近日略有不便,主上能否另遣别员?”

“你既无家室供养,又无劳损疾病,能有什么不便?”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随口笑斥一声,但也未以为意,准备拿起案头上的点将簿准备再选一员,可是当他再抬头时,却见李雅仍是眉头紧皱、面色怅然,脸色当即一沉,旋即便又问道:“究竟何事?”

李雅受此质问,不敢有所隐瞒,当即便跪在地上将事情原委讲述一番。

李泰听到又是此事,心中便有些不乐,但也并没有再继续训斥李雅。这小子于此事中该受的处罚已经受过,只要没有什么新错,也不必再揪住不放频频加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