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23节(1 / 2)
理论上而言,上阳殿乃是上阳宫群建筑的核心,雕梁画栋自是免不了的。但整座上阳宫的工期才只进行了三个月左右,自然不可能将绝大部分工时与力役都投入在这一座殿堂中。
因此上阳殿的工期便被放在了最后,其他区域建筑都已经完成,上阳殿才只进行了一个地基和宫墙的建筑,内部仍是一副全无修整状态,想要正式投用仍是遥遥无期。
在宫城的内里乃是一片相对比较独立的区域,也可以称之为内城,与上阳宫建筑并非一体,乃是唐公府邸与家庙所在。
自上阳宫兴造之日开始,便受到了左近武乡郡乡人们的密切关注,终于等到宫室落成、唐公归乡有期,心中也都欣喜不已。
这些乡人们心中对于唐公的仰慕与期盼,并不仅仅只是普通的乡情,而是实实在在深受唐公恩惠。至今都不乏乡士耆老们津津乐道唐公的到来,给乡里所带来的巨大的改变,乡土之间更是处处都存在着唐公所施为兴造的痕迹,至今仍给乡人们带来巨大的裨益!
所以当今日唐公驾临上阳宫之日,四野八乡的民众都向此聚集而来,欢迎的人群一直从洛水岸边向西延伸了十几里,道路两侧人群翘首以待,当见到唐公的仪驾队伍出现在视野中时,人群便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喝彩声。
今日唐公归镇同州,其麾下亲信二营三卫将士们也是在经过整编之后、第一次露面于人前。
作为唐公的亲信卫队,这些营卫将士们也都拥有着最为精良气派的武装,各自身穿整洁美观的袴褶戎袍,骑乘在高大的马背上,刀挂腰侧、弓挂鞍前,一个个精勇干练、气态雄壮。
道路两边迎接唐公的民众们自然也都注意到这些仪态不俗的卫队,当队伍在面前行过时,便纷纷鼓掌喝彩道:“好儿郎,竟为唐公亲信爪牙,当真威武!”
那一众卫队将士们闻听道路两侧这不绝于耳的赞叹声,各自也都自豪不已,越发的昂首挺胸,仪态威武,顿时便吸引了更多的喝彩声。
“一群蒙荫被恩的竖子,全无勋业在身,不过是因齿长见用,有什么资格炫耀人前!”
人群热情的夸赞卫队威武,但队伍中却有人不这么看,就在卫队后方也有一群年纪不大的军士跟随队伍策御车马前行,只因前方卫队骑士们太过风光而使得这一部分车马队伍殊乏存在感,当中便有一少年望着前方挺胸卖弄的卫队,撇着嘴酸溜溜的说道。
少年话音未落,旁边登时便响起了附和声:“不错不错,若我年长几分,宁知不是当中一员?可惜今日的风光,全都让一群痴长无功的败类夺走了!须知我童稚之时,还曾亲受唐公摩顶教诲,也并不常在人前炫耀!”
人在失意中时,最是喜欢听到旁人对自己的附和与共鸣,驾车的少年循声望去,便见另一车上有一个年龄同自己差不多的少年正半身探出车外,望着前方卫队一脸的羡慕嫉妒,而那车中少年也转头望过来。
两少年对视一眼,但却并没有迸发出什么惺惺相惜的感情,而是各自冷哼一声便又一起偏开望向对方的眼神,又过片刻,驾车少年便先冷笑道:“杨氏小儿,狂躁无才,纵然年长,恐怕也难入三卫!”
车中少年本来已经退回了车厢中,闻听此言后顿时又探出头来,指着驾车少年便怒声道:“杨氏子纵然不才,制尔如制豚犬,何必有才!”
驾车少年听到这话后也是大怒,脚踏车板指着那车中少年怒声道:“待抵上阳宫,共尔再斗一场,弓马兵法,负者为奴,负担牵引,无所不为!”
这两少年本是一对中表兄弟,驾车少年乃是贺若敦之子贺若弼,车中少年则是杨敷之子杨素。有此亲戚关系,两人又是同年出生,而且之前应募勋卫还被一同刷下来,本来应该关系颇佳,但是因为少年好强,各自性格又有点刻薄自傲,相处起来自是多有摩擦,少有和睦。
听到贺若弼又向自己邀斗,杨素自是毫不畏惧的点头应声下来,口中还冷笑道:“恰好此番随队贺迁并无家奴随使,贺若小儿愿献奴功,我怎会不应!”
贺若弼闻言后又是一恼,于是彼此便进入了垃圾话较量的环节,一路对骂着进了上阳宫中兀自不肯住嘴。
因为今日诸方来迎的群众实在是太多了,为免局面不好控制,因此这一路上李泰都是乘车而行。但在车驾抵达上阳宫外之后,他还是走下车来,登上城阙向着四边迎接的群众挥手示意,群众们得见唐公,欢呼声更加猛烈,足足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才渐渐停息下来。
李泰并不急于入城,而是站在城阙上看着卫兵们将周遭民众给疏散引走之后,这才行下城楼,与文武属众们一起向宫城内行去。
虽然过去这大半年李泰也已经实际执掌了西魏的权柄,但是直到今日其霸府终于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他的心情也是有些激动,在群属簇拥之下登入规模宏大的政事堂中,垂首看到堂中群席列座,不免更加的心潮澎湃。
“今日迁新,自应与众共为欢乐。但在欢宴开始之前,须告尔诸位,亦是自警,华堂广厦、并非凭空生出,官爵名位、尽是酬功之礼,身在其位当谋其事,唯以忠勤不负所用!居华堂当思天下犹有流离失所,品珍馐当思天下犹有食不果腹。尸位素餐、盗禄窃爵者,苍天不饶,我亦不饶!”
霸府移入上阳宫中,也意味着西魏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始,因此在乔迁宴会正式开始之前,李泰先作发声,给霸府日后工作定下一个勤恳用功的基调。
堂中文武群众闻言之后,也都纷纷起身应是,欢喜的心情中也多了几分紧张。
一场欢宴结束之后,霸府很快便进入了忙碌的日常工作当中,除了今年以来李泰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之外,还有随着时令入秋,今年的赋税收缴也进入了筹备阶段。
群属忙碌用功的时候,李泰也并没有闲着。之前制定的进攻吐谷浑的计划,凉州总管史宁已经奉命进入青海地区,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进攻路线,而霸府先期一万将士也已经登赴陇上,后路人马仍待增派。
这一次针对吐谷浑的作战,自然是以久镇陇边的史宁作为大军主将,至于国中增派的将领,在经过诸将自荐加上中外府的一番商讨,便确定了韩果、梁台、梁士彦、令狐延保和吴明彻统军出战。
这个阵容当中,韩果、梁台都是宇文泰时期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尤其是韩果对地形地势的强记与观望敌情的准确令李泰印象深刻,而梁台也多有在复杂地形当中作战的经验,还曾担任过史宁部将。
梁士彦早已经是李泰麾下独当一面的大将,此番李泰并不亲征吐谷浑,但也希望安排亲信大将前往历练立勋。令狐延保同样也是此理,而且其人本身便是河西大豪出身,如今再去进攻吐谷浑也是正合其意。
至于吴明彻,此番用兵倒也不是非其不可,而是因为旧年刚刚投归唐公麾下时,便被李泰用吐谷浑等羌土势力给pua一番。如今终于有机会亲自前往观望敌情,吴明彻自是不肯放弃,频频争取希望能够随军出战,因知骑射非其所长,甚至自愿放弃督将之权,如此才争取到一个出征的位置。
在安排完毕出征吐谷浑的事宜之后,李泰才得有些许闲暇,趁着这一点时间,他便打算集训一下自己的亲兵卫队。尤其是基本由二代子弟们所组成的三卫,哪怕李泰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形成多高的战斗力,仅仅只是当作仪仗队使用,那也起码得练出个样子出来。
接下来这半年时间,他也不打算再进行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调整,就把二营三卫的宿卫仪仗职能给磨练出来就可以了。
一想到这一点,李泰心里也是颇有期待,须知这当中可是有着不少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字。哪怕他并没有什么收集名臣大将的癖好,但关陇这特殊的人事背景下,随便一搂就把人都给搂起来了。
第1011章 三卫斗殴
二营三卫作为唐公的亲信卫队,便也直接驻扎在了上阳宫。
这当中二营各有一千两百将士,选拔的标准虽然不像北齐的百保鲜卑那样严格血腥,但也都是诸军之中的百战精锐。百骑营主张石奴、射生营主皮景和,俱是军中骁士代表人物,冲锋陷阵、先登拔营皆勇不可当,且都战功赫赫。
三卫人数要比二营少一些,而且各自员数不等。亲卫卒员一百二十人,得选者多是诸亲故人家少徒,以唐公从子李毓祥为亲卫都督,陇西李氏并诸亲戚之家子弟有尚武厌学、又值当事之年者多收于此,基本上便是五姓家与诸虏姓子弟的集合。
勋卫则有三百员,所录取的范围就广泛的多,凡有名爵在身的国之功士子弟皆可预选。西魏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一众功臣子弟也正当少壮之年,对于唐公亲信这一出身当然是非常渴望,因此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能入选者除了父祖功业可夸之外,本身也要有着不俗的素质才能。
翊卫有六百人,不同于前两者皆出权贵门第,入选翊卫者多是死国烈士遗孤。他们各自家世未必富贵,但那份杀敌报国、弘扬父祖忠烈名声的意愿又要比别人强烈得多。
三卫因为司职仪仗侍从,因此其营垒便设在上阳宫城内,位于政事堂南侧的院舍中。在这院舍的西面,上阳宫的西南角落还特意建造了一座可供数千人马集结操练的校场,校场外便是百骑营营地,百骑营再向西便有浮桥架于洛水,对面便是沙苑的官牧马厩。
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唐公都会在政事堂处理公务,偶尔有什么闲暇娱乐,往往也都在上阳宫范围之内,并不会频频召集人马外出游荡。因此三卫儿郎的职事也比较轻松,基本上除了每天执戈宿卫的几个时辰外,剩下的时间全都不必当值。
但是这样休闲惬意的日子没有过几天,有关三卫的工作任务调整便下达了。
除了原本的仪仗宿卫职能之外,又增加了讲武韬略与弓马阵仗的操练,而且这三者都增加了月度的考核,如果一年之内过半月数都不达标,那么不只要开革其三卫之职,而且在之后的五年之内都不能参与选官,无论是吏部典选还是公府征辟俱不得入!
随着这一道命令的下达,三卫营舍之间的氛围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亲卫和勋卫之中,不乏凭着门荫得选卫士,本身也只是将此当作一个晋身之阶,并没想到入选三卫还会有这样严格的规令,一时间便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就算是一些本身有志立功、愿意磨练自己的三卫儿郎,也因为有些担心考核标准太高、忧虑自己可能达不到要求。
可是在这一片忧愁的氛围中,却有人对此浑不在意,并且还拍掌叫好,大声直言道:“事情本来就应如此!得选三卫是多么荣耀的事情,若连才力智谋都不加检点,何如殿下堂前遍植松柏,以木为兵!依我看唐公仍是仁慈,对落选者惩罚仍轻,正该抽打的皮开肉绽、再逐出营伍,才能彰显三卫精勇、庸者必罚的军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