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27节(1 / 2)
说话间,李泰示意婢女将这小子送去给他老子李晓看管,而自己则在外堂除去外袍,然后才迈步走入房间中。
房间内其他帮助生产的仆妇婢女俱已退出,只在榻前还有姚娘子并一侍女看顾着刚刚完成生子的妙音,至于刚出生的孩儿则被稳婆抱去别室清理身上的羊水并处理脐口。
待见李泰行入,姚娘子便起身让看床边位置,李泰入前看到妙音脸色有些萎靡苍白、鬓发都还被汗水浸湿贴在脸侧,不免怜意大生,凑上前握住这娘子有些发凉的手腕,口中温声说道:“辛苦娘子了!”
妙音这会儿精神还有些恍惚,听到夫郎话语后略显涣散的视线才渐渐有了焦点,待望见夫郎关切的眼神后便将嘴一瘪,反手捏住李泰手指嗔声道:“这孩儿较他阿兄,更让人痛!”
“稍后我为娘子报仇,待他过来便捶打一番!”
李泰自知娘子生育辛苦,便又微笑安抚道,这娘子闻言后便也轻嗯作应,只是当稳婆将已经包裹在软衾中的孩儿抱过来时,她脸上的怨气顿时消散一空,主动撑起上身,揽在怀前,瞧着孩子红扑扑皱巴巴的小脸又忍不住轻声吐槽道:“好丑的娃娃!”
新生儿自是不怎么起眼,总需过上几天长开之后才会变得憨态可掬。长子出生的时候,李泰还在外征战,此番则是快马加鞭的返回上阳宫,专心在家等着这第二个孩子的出生。
他这会儿也凑上前,指着这孩儿面目五官笑语道:“怎么会丑呢?这孩儿眼似其母、口鼻如我,清秀得很!”
“哪能看出这些!”
虽然自己口中抱怨,但听到夫郎夸赞孩儿,妙音也自觉这一番孕育生产的辛苦得到了重视,眯着眼一脸幸福的轻笑道,待到乳母将孩儿抱走喂食,她便又软偎夫郎怀中,闭着眼休息起来。
唐公户中又添一子,自然是令内外欢喜,尽管李泰并没有让人刻意宣扬,但接下来无论同州还是长安的文武属众们也都纷纷来到上阳宫道贺。
李泰自己虽然心里也挺高兴,但也不想因这户中小物去作弄什么太大的人事动静,仅仅只是着令家人招待一下来贺的亲友,至于其他太过广泛的道贺与礼品,则就全都谢绝。
他又在上阳宫待了两天的时间,陪伴一下仍然有些虚弱的娘子,而后则便又直往长安而去。除了自家娘子生子这件家事之外,他此番从陕北快速返回,还有另外一桩重要的大事要处理,那就是此番出征吐谷浑大胜,凯旋征师即将归京。
作为如今西魏军政大事实际的执掌人,李泰当然也要前往长安去迎接功士归国入朝,并且主持献俘祭天仪式。
待李泰抵达长安之后,此番西征功士们也在不久后便返回。由于接下来还要布置秋冬防务以应对吐谷浑的反击,故而此番派往陇右的两万将士仅仅只返回了一万人,还有原本陇右的一万师旅也趁着献捷受赏来到关中进行休养。
功士归京这一天,李泰率领京中文武群众来到长安城西大道迎接,当征师前路出现在视野中时,城下顿时便响起了激扬壮阔的军乐声。
“末将等幸不辱命,此番出征大破吐谷浑,连拔树敦、贺真、伏俟等诸城,杀伤、俘虏贼徒数万,另得牛马、钱粮、金玉等物类甚巨,凡所缴获皆运返国中、以献捷主上,恭请主上检视!”
凉州总管史宁此番亲自率部入朝献捷,当队伍行至近前,他便连忙翻身下马而后趋行入前,大礼作拜于李泰面前,并一脸自豪的大声奏报道。
李泰也上前两步,亲自将史宁搀扶起来,然后拉着他的手面向后方一众将士们大声笑语道:“家国幸有忠勇诸君,我亦幸得诸君效劳,遂得夸威四夷、称强宇内!此番征师大胜,诸君力也,朝廷自有赏赠以酬功士,乡里亦为有此诸壮士为荣!诸君辛苦,后事待吾,必使诸位荣耀人间、满载而归!”
“唐公高义,余等愿为效劳,万死不辞!”
众将士们听到唐公这一番夸赞与许诺,心情顿时也都振奋不已,纷纷振臂高呼以应。
此时长安西面用以安顿功士与众俘虏的城垒早已经准备妥当,诸营垒间大锅猛火烹煮的羊肉与其他各类吃食也已经是芳香四溢,待到功士们入营之后,立即便可以大快朵颐、以慰饥疲。
同时城中皇城内也已经备好了丰盛的宴席,慰劳史宁等此番得胜的督将们。之前出征时派往陇右的韩果、梁台等几人如今仍然暂驻陇右以应对秋后战事,原本陇右的史宁以及河州刺史辛威等,还有梁士彦等人则一同归朝。
除了西魏本国的将士们之外,此番一同归朝的还有突厥的蒙叶护与一名特勤。特勤当然不是后世那种执行特殊勤务的公务人员,而是突厥官职的一种,往往由可汗同族子弟担任。
因为突厥此番也派遣人马协同出击吐谷浑,因此便也派遣代表一起入朝报捷请赏。
在接下来皇城内的宴会中,李泰又忍不住向史宁等人问起此番出征的战事细节。虽然相关的奏报之前便已经送入国中,但单纯的文字描述又哪里比得上亲身经历者第一视角的讲述?
史宁等人于是便又讲起此番征讨的经过,他们诸路人马在湟水流域的鄯州集结,然后便经赤岭、即是后世的日月山进入青海地区。赤岭也是高原与陇右的一个重要分界线,由此西进海拔骤高,后世的大唐与吐蕃便曾以此为界。
当西魏大军进入青海地区之后,吐谷浑也有所觉,自称可汗的吐谷浑首领夸吕集结重兵于树敦、贺真二城以待魏师。树敦城地处青海东南侧,也曾是吐谷浑的旧都所在,后来夸吕上位后因为陇右形势越发严峻,于是便将其都城迁移到青海西侧的伏俟城。
史宁等人率军抵达树敦城后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这一吐谷浑重兵防守的城池,而是率部佯向西去,做出一副直击伏俟城的架势,而树敦城守军便按捺不住、出城准备抄击魏军后路,结果却被魏军于途设伏、杀了一个回马枪,一战击溃树敦守军并夺取此城,在青海获得一处立脚点。
夸吕在得知树敦城失守之后,心内自是大惊,于是又集结人马于贺真城,准备于此阻拒魏军。史宁率军进围贺真城,与此同时又分遣一支精骑并突厥助战人马近万人直袭伏俟城,就连夸吕留在伏俟城中妻子都遭到擒获。
夸吕眼见不敌,便率部突围西奔,经大非川直奔乌海而去。自此这一次出击吐谷浑的战事便大获全胜,因为此时气候已经入秋,加上高原作战也让将士们深感不适,于是史宁便没有再下令继续出击,而是将所夺取的吐谷浑这三座大城人员物资洗劫一番,便引部撤回陇右,只在赤岭保留了一部人马以应对之后的攻防作战。
战事经过说来简单,想要达成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快速转战的过程中,非战斗的减员甚至要比阵亡将士更多了一些,高原的作战环境对于魏军而言还是有着不小的限制,很难像平原作战那样进退自如。
虽然此战付出的代价不小,但从战果上而言这些牺牲也是非常值得的,吐谷浑的新都、旧都都遭击破,这样的战果甚至超过了之前李泰的期望。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此役没能完全巩固住所达成的战果,受限于物资供给与高原环境和气候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眼下还难以在吐谷浑的核心区域构建起坚固稳定的据点。
第1020章 金银车载
后世隋朝花费了不小的代价灭亡吐谷浑,并在其地设立郡县,但却仍然没能形成有效的控制。如今的西魏较之隋朝大业年间那自是拍马难及,自是不可不计代价的将大量战争资源投此一隅。
抛开这一点遗憾不说,此战的各种缴获也足以令人笑逐颜开、心情畅快。
像是最直观的人马生口,由于吐谷浑并不是纯粹的游牧政权,生活习性是半定居状态,所以境内这几座大城也都聚居着众多的人口,在占据几座大城之后,史宁等人自然不会再将这些人口留给吐谷浑,尽可能的将人员掳劫到陇右,所得人口便有近十万之巨!
吐谷浑是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所以这些俘虏人口也多有耕牧技能,无疑都是非常珍贵的人力资源。
李泰旧年攻克江陵时,并没有选择如历史上那般将大量的江陵士民迁离其境,如今自己入主关中后,在进行一些军政改革的时候便面临着劳力告急的困难。
虽然之前是借着搞佛寺而搜括出许多沙门荫庇的人口而暂解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人口尤其是优质的劳动力仍然是制约关中各项产业发展和政令推行的一大因素。
关中的人口劳动力都尚且不足用,诸如李泰之前开发湖广的设想更是无从谈起,而想要减缓陇右的边防压力、获得更大的对外开拓的动能,当然也需要对陇右继续的深入开发,增加其当地的造血与补给能力。
此番出征吐谷浑一战便俘获将近十万人口,这对如今的西魏朝廷而言,无疑是一剂大大的补药。将这些人口纳入国中,一边教化一边役用,也能大大弥补当下所面临的人力短板。
单单这一项收获,就让此次征事不虚此行。然而这一次征战的收获,却还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吐谷浑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有相当一部分原因丝绸之路由此而过,尤其是南北分裂之后,南朝尤其需要仰仗吐谷浑所在的羌中道才能够与陇右河西达成交流。就连李泰他家祖宗李暠当年在建立西凉的时候,都要遣使借道于吐谷浑以求东晋的封命。
吐谷浑坐拥这样的地利之便长达百数年之久,自然也因此积累起了数量庞大的财富。魏军此番攻进的三城俱是吐谷浑的核心区域,所缴获的物资财货自然也是丰厚至极。
历史上在相近时期进攻吐谷浑的乃是突厥,突厥木杆可汗借道凉州进击吐谷浑,时任凉州刺史的史宁率部协同作战,顺利攻克吐谷浑树敦、贺真两城,但凡所缴获金银财帛与人马生口则尽归突厥所有。
可是如今由于李泰先一步出兵进击突厥并斩杀木杆可汗,使得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主次位置颠倒过来,而吐谷浑这一锅煲了上百年的高汤自然也就为西魏先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