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79节(1 / 2)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有些傻眼,让他们讲一些套话和脱离实际的路线构想,他们倒也能侃侃而谈,可是一讲到实际的问题,则就多多少少有点计无所出了。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另一名属官宋钦道才开口说道:“为畿内驻军筹措给养,本就是尚书省事。今省中行事出错以至群情激愤,诸营将士号叫请常山王往见。不如先使常山王前往抚慰群情,勿使滋乱营外,再严令尚书省速速筹措物料送达诸营。”

“乱兵凶于匪寇,使常山王前往,会不会太危险了一些?”

高殷闻言后便皱眉说道,他的性格虽不说与其父是两个极端,但也迥然有别,对于无端端将叔父推入危险的军营中还是有一些犹豫。

“当下情况危急,实在不可从容作计。常山王宗家贵长、于世倍享隆誉,今诸营将士变而未乱、呼号求见,正宜使王前往抚慰群情。如若诸营变故不能从速平息,致使营卒讨论于外,则城中之凶险亦不逊于营中!”

郑子默也在一旁帮腔说道,能者多劳,常山王既然享有令誉,现在自然是要派上用场。

见几名属员全都这么说,高殷这才点头说道:“那便先召常山王入府来问,若其不肯,再另作别计,你等也不得逼挟我叔以身犯险。”

高殷这里还在迟疑犹豫,殊不知高演早已经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当下这个局面就是他联合群徒所营造出来。

当监国大都督府信使来到常山王府传令相召时,早已经等候多时的高演顿时精神一振,在与府员们进行了一番意义深刻的眼神交流之后,他便归舍换上了一身戎装,然后便在大都督府使者的引领下带着一干亲信随从与刘桃枝等禁卫将士们直向大都督府而去。

待到监国大都督府,高殷正站在堂前亲自迎接,先是简明扼要的讲解了一下眼下的问题,然后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讲出希望高演能够前往城外诸营安抚诸营军众。

“太子既然有令,我自当遵从。事不宜迟,眼下便出发前往!”

高演在听完这话后,当即便开口表态说道。

这干脆的态度,让高殷也大感惊喜,旋即便又叹息道:“这本来不是阿叔职内之事,但今事发突然又情况危急,畿内能托大事者为阿叔而已!”

“诸军若乱,畿内必也不安。此本吾家家事,我自然义不容辞!”

高演闻言后又是一脸义正辞严的说道,旋即便又望着高殷说道:“但我也恐凭我一人怕是不能将事情妥善解决,行前还是希望太子能够配合安排几事。”

高殷倒是没有敏感的因为所谓家事而就对高演心生警惕,闻言后便连忙点头道:“阿叔请说,我一定尽力配合!”

“安定王贺拔仁,乃是国之元勋、在朝耆老,前因师旅败绩而遭陛下贬谪,如今仍然在都未出。其人在军中也颇享盛誉,若能与我共往抚慰群情,想必能更有把握。也请太子殿下体恤老臣,赐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听到高殷点头答应,高演当即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高殷听到这话后顿时便皱起了眉头,尽管心里也知应该事从权宜,但他还是有点不敢违背其父命令,在沉吟片刻之后才说道:“阿叔此去凶险,自然应当给予周全人事安排。安定王之事并不是我能决断,但若此番能够协助阿叔平定骚乱,则我必具书奏于至尊,希望至尊能够豁免安定王的惩罚。”

“那我便替安定王先谢过太子殿下了。”

高演闻言后便微微一笑,这当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但该做的表态还是要做。贺拔仁是他趁乱执掌大军的关键人物,当然要在此刻暂时解救出来与自己一同行事,事成之后又何必指望这父子两宽恕!

除了贺拔仁一事之外,高演又继续提出新的建议:“我虽然入营安抚,但此番闹乱毕竟事出有因,也不敢奢望凭我几句言辞便能宽慰群情。为都畿万全所计,乃是应当将畿内宿卫之士全都召集起来、集中听命。禁军诸将或与城外营卒也都不乏牵连,为免内外串联滋乱,应当权总于一,不可由之各自行动!”

“阿叔所言正是,此事我也正打算执行。只是过往禁军事多由平秦王领掌,而今平秦王不在都畿之内,尚无人选资望足以制约诸军,阿叔可有荐选?”

高殷闻言后便点点头,旋即便又发问道,而此事堂内一众大都督府属官也都不由得竖起了耳朵,想要听听常山王要举荐谁人。

高演环顾堂内一周,最终视线落在赵郡王高睿身上,口中笑语道:“赵郡王才干精明,常为至尊称许,今又被选为监国上佐,正宜担当此职。”

高睿听到常山王举荐自己,便也连忙站起身来谦虚几句,而太子本也正有此意,于是便直接授权高睿暂时节制禁卫诸军。

在举荐完高睿之后,高演才又说道:“咸阳王斛律明月,将门英种、才干卓然,当下正居畿内。赵郡王如若自觉大事难当,亦可与之商讨共事。”

高睿之前多有谦虚,又刚受高演的举荐而执掌禁军大权,此时闻言后便也开口附和,希望与斛律光一起掌管禁军军务。

太子不疑有他,对于斛律光的名声,他当然也有所耳闻,眼下事态紧急,这样的出色将领自然也是多多益善,因此便也点头答应了下来,即刻派遣使者前往斛律光府上去传达命令。

在将京畿之内的人事安排妥当后,高演便也不再继续逗留,汇合了从别馆中被放出的贺拔仁之后,一路便向城外军营行去。

“大王当真胆大包天,竟敢于畿内要害之处作此弄险!”

贺拔仁隐约知晓高演的意图,在了解到当下的情况后,便忍不住在途中望着高演感叹道。

高演闻言后便略作微笑,对此也未加掩饰,只是对贺拔仁回答道:“贺拔太傅对我所知不深,故而才有这样的疑惑。须知我也不是别家种类,对于太祖皇帝正奇相合的建事之术并不陌生。大事功成令人垂涎,当此要时岂能惜命!”

第1135章 王至粮至

此时的城外军营中,场面仍是纷乱至极。由于营士们的诉求迟迟得不到正面的回应,有许多营士已经忍不住翻出营垒,在营地外围游走活动。

众督将们这会儿对于营中的骚乱也全都已经束手无策,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维持秩序,各自率领一批心腹窝在营中一处角落中,看守着营中的甲械器杖,以免营士们入前哄抢、武装起来出营作乱。

随着夜幕降临,营士们的情绪越发焦躁不安,担心如果不能尽快争取出一个结果,可能之后就要面临被清算的危险,已经有人忍不住要准备铤而走险了。

正在这时候,一队甲兵自城中疾驰而出,向着营地所在快速而来,正当一众营士们正自惊疑不定之际,营外有军士大声呼喊道:“诸营军士勿惊,常山大王因闻将士求见呼声,特来相见,抚慰群情!”

众营士们本来已经是倍感悲愤,当听到常山王当真来见,一时间又不免大为感动,不乏人甚至喜极而泣,向着常山王队伍行来的方向作拜道:“恭迎大王,求大王为某等营士作主!”

贺拔仁并不知常山王连日来所进行的人事铺垫,当见到其人在众营士当中竟然享有如此崇高的威望,一时间也是大感诧异。而他还来不及细作思忖,常山王已经策马驰行入营,他便也暂时收起思绪,跟随在后快速入营。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视野大受限制,高演为了让更多军士看到自己的到来,于是便着员在最大的营地当中搭建起一座高台,并在高台下方四角点燃篝火,火光将这高台照耀的纤毫毕现,他这才阔步登上高台,向着四面作揖为礼,旋即营地中便又再次响起了欢呼与乞求声。

高演并没有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套话,而是直接大声呼喊道:“诸将士心中所愿,孤自知晓!尔等之所呼号,岂为见我?正为食粮!今我至此,亦无虚言搪塞,我既至,粮亦至!哪怕倾家荡产,必不使营中一人饥饿!请诸军士各自归营,安心稍待,我自于此与诸位共待,若此夜食料不至,诸军且来食我!”

越是底层的军士,诉求也就越简单,越容易受到安抚。之前诸营之中还是纷乱至极、人情不安,一副将要大乱失控的情景,可是随着高演登台言辞恳切的做出表态与保证,诸营军士们挤压多时的愤懑怒火顿时便也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满满的感激之情。

“大王高义、体恤士卒,某等军卒何幸,竟得大王如此垂怜关照!”

营中感激道谢声不绝于耳,尽管眼下仍是饥饿难耐,但总算在感情上得所抚慰,众人的心情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躁不安,于是便都遵从常山王的号召,陆陆续续的返回各自营地中,不再继续游窜闹乱。

高演在离开王府前便已经安排府员筹措好一批粮草物料、准备着运往城外的军营中。邺都府库虽然已经空虚,但并不意味着都畿内的权贵之家也没有了物料储蓄。

尤其是高演这种顶级的大权贵,除了本身的官爵俸禄与食邑之外,各自还拥有着大片的田产,家中也都积储着众多的资货。

若是寻常时节,他也不敢将家中财货滥施于外,以免被人诟病以典树私恩、图谋不轨。可是现在他真的在图谋不轨,那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好顾忌的,当然是怎么收买人心怎么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