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22节(2 / 2)

眼下的他们在城中固然是没有足以抗衡高湛的力量,而且也难以动员闾里百姓发动什么骚乱,唯一可做的自救行为就是带着家人亲信们赶紧逃离邺都。

河阴之变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之后又有梁人北伐、孝武西奔等一系列爆发在畿内的乱事,所以这些关东世族也都不乏居安思危之想,家中常备牛马与各类逃难物资。

原本是打算用作魏军进攻邺都之际躲避兵灾之用,毕竟李伯山就算亲近关东世族、战争时节也难在乱军之中将故旧照顾的面面俱到,还不如归乡暂避兵灾,等到局势稳定了再出来认亲投靠。

可是现在面对高湛的全城抓捕,他们便也只能提前用上这些手段,各自出城逃亡。而随着这些时流人家或被抓捕或四散逃亡,整个城池中的恐慌氛围顿时变得更加浓郁。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态度,高家统治河北二十余年,还是积攒了一部分人心民意。

正当高湛还在愁困于手中力量不足的时候,忽然有府员入奏各方都有民众聚集向城内涌来,组织者多是周边寺庙的僧徒。

“那些沙门,难道还嫌当下城中不够纷乱,当此要命时节还要入城宣法?”

高湛听到这话后顿时便皱起了眉头,一脸不悦的冷哼道。

“不、不是的!相王误会了,这些僧众他们不是为了宣法,而是集结信众,想要协助守城!”

府员闻言后便连忙摆手解释道:“关西李伯山虚仁假义、但却虐待沙门,多有关西僧徒奔逃入国,使我国中僧侣们也都知李伯山的残暴不仁。因恐李伯山入国之后害佛灭法,这些沙门便各自集结寺奴信众以拒敌自救!”

“此事当真?”

高湛倒是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有这样的转机,当即便忙不迭离开尚书省,走上大街去让人将诸方入城的僧众召来自己面前,待加询问之后发现这些僧人的回答也都大同小异,提起李伯山的恶名来便义愤填膺又一脸忧恐,连连恳求长广王一定要将李伯山这关西邪魔阻拒在外,他们一众沙门为此亦必鼎力相助。

“哈哈,这当真是得道多助!李伯山骄横残暴,不肯体恤恭敬沙门,以致今日会有这样的恶报,这难道不是佛法昌盛?”

突然增添了这样一股意料之外的助力,高湛自是大喜过望,一时间只觉得李伯山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而当他派人详细的梳理了一下这些沙门的人事力量,便越发的喜不自胜。

天保年间北齐便毁道灭佛,沙门由是变得越发昌盛起来,自上到下侫佛成风,甚至相较南梁都犹有过之。单单在邺都周边,大大小小的佛寺便数不胜数,僧徒数万之众,寺庙所控制的僧祇户与信众数量更是分外的可观。

相较于北齐对沙门的优待崇敬,西魏方面则就是完相反的状态,对于沙门僧徒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而且还多有盘剥压榨。这也让僧人们对于北齐这个地上佛国尤其向往,当北齐因为势弱而有许多士民向西奔逃的时候,西边却有许多的僧人逃入北齐,当然也一并将西魏种种虐待僧人的事迹都传扬过来。

因此对于这些邺都僧人们而言,眼下不只是国难当头,更是他们沙门的一场浩劫!一旦那些不敬神佛的魏军冲杀而至,北齐不止要国破家亡,甚至他们沙门还要佛法毁堕!

这自然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得知前线局势危急的时候,畿内士民人心惶恐,唯独他们僧侣们将心一横,决定集结力量、护国卫法,绝不容许魏军毁灭他们这一方佛门净土!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僧侣都有如此热血壮志与勇气决心,但是由于邺都内外沙门规模与体量实在是太大了,哪怕仅仅只有当中很少的一部分有此觉悟,集结起来也是非常可观了。

突然增加了数万名愿意协助守城拒敌的僧徒与男女信众,尽管这些人的组织度和战斗力比较堪忧,但这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画面却是令人感动。

当高湛还在思考该要如何尽可能多的发挥出这些沙门的力量时,其心腹和士开也入奏道:“相王福泽深厚,故得神佛庇佑!就连这些沙门方外之士都聚集而起、愿为相王舍命相助,如此上下一心,强敌又有何惧!”

“还是不可轻敌啊!眼下人心固然可用,但是李伯山也绝对不可小觑,他败尽天下英雄,与之战场争胜乃是下计,只是希望他能心存冷静,见我人心如此,能够知难而退!”

和士开的吹捧固然令高湛颇感喜悦,但他也并没有就此忘乎所以,口中不无期待的说道。

和士开闻言后又连连点头应是,旋即便又垂首说道:“魏军虽强,但今还在上党,能否突破滏口犹未可知。况且还有平原王不日便要南来,纵然滏口不守、守!当然是守得住!总之,敌人威胁尚远,但邺都人事只在眼前。众沙门畏惧唐王如畏魔神,竟然愿意尽举寺众以拒强敌,这样的情况实在难得、待此危机过后怕也难以再见了!”

“你有何计,不妨直说!”

高湛与和士开久相厮混,对其自然也颇为了解,闻言后自然听得出他言中犹有未尽之意。

“沙门可不只是人多势众,更兼财富殷实,普取人间供奉,仓中谷帛堆积如山,所以才会遭到李伯山的盘剥压榨!往常其受佛法庇护,自然不敢失礼,而今为了抗拒李伯山这一灭佛魔头,他们什么代价都肯付出。相王收取这些谷帛物料,既可以充实私邸,来日却敌也可分赏将士……”

和士开讲到这里,意味已经非常明显:“今相王守卫家国,劳苦功高,这些僧佛也受此庇护,自当有所奉献!”

高湛听到这话后,眸光顿时一亮,是啊,这些僧徒们在关西屡屡遭受压迫,但是在河北却过得滋润无比。往年是不好直接对沙门下手,可是现在却没有太多顾忌。这些沙门为了免遭西魏的迫害,只能仰仗自己的保护,若不趁着他们群情惶恐的时候大加盘剥一番,实在是浪费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高湛当即便下令,凡所派遣僧徒信众入城协防者,粮草必须统一上缴由省中公平配给,而邺都内外不肯协同守城者,则就必须上缴一定的钱粮,否则待到魏军攻来,将不会受到官军保护等等。

一连十几条针对沙门的命令发布出去,核心就是两个字,捞钱!

高湛也不担心这么做会逼反这些沙门,毕竟李伯山对沙门的苛刻残暴那是多年以来所形成的一个固有印象,否则那些沙门也不会吓得这么慌张。他这趁乱创收一下也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罢了,这些沙门若是不肯遵从,等到魏军杀来,等待他们的可是人财两失!

不过高湛这盘剥沙门的大业还没有大规模的展开,滏口方面的局势便又发生了剧变。

第1233章 走避青齐

滏口关城西侧一片愁云惨淡,高归彦并其所部人马正陷入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望境地。

“大王,厍狄领军仍是不肯放行,后路魏军已经渐近,当下该当如何?”

听到部将的奏告,高归彦也是一脸的颓丧之色,他在沉默好一会儿之后才又沉声说道:“且先督令军众于关前设置营栅稍为阻敌,我再去城下交涉一番!”

尽管心内已经是愤懑至极,但是为了能够活命,高归彦只能选择再次忍气吞声的回到城下,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趾高气扬的大加指责,而是向着城头上涩声喊话道:“请敬告城中厍狄领军,前者上党不敌而走,我确有罪。唯今大敌当前,害我何益?但能接引入城,必率群徒与领军并肩协力共守滏口,以期戴罪立功。领军若肯接纳活我,此恩没齿难忘……”

讲到这里,他更连连呼唤关城中一众将士名号并作乞求。他早在天保年间便常年执掌宿卫、担任领军大将军,之前却被高湛逐出,眼下滏口驻守众将士当中也不乏他的旧属,此时听到他的乞求诉苦,各自也都心生不忍,便将此事向城中厍狄伏连奏报。

厍狄伏连自然知道高归彦是怎样的货色,无论是当年陷害曾经抚养他的堂兄高岳、还是出卖对他多有崇信的文宣皇帝,全都没有什么什么心理负担。

此时其人为了活命而诸多哀求,但其内心里不知已经积攒了多少对自己的怨恨,一旦放其进入关城,不异于引狼入室,并肩杀敌不用想了,还得时刻提防会被其加以报复。

不过因为城中也不乏高归彦的旧部对其多有同情,厍狄伏连也不敢太过绝情,只是让人往城外送去一些刀矢军械与粮草物资,并又登上城头对高归彦回话道:“末将与大王并是为国效力,所处位置不同而已。

今强敌来犯,某等为将者谁不肯誓死杀敌?唯此关城狭隘,难容大军布列战阵,但请大王于关前列阵迎敌,末将自于城中谨慎接应!若大王战死关前,末将又岂敢轻退独活?”

无论高归彦作何哀求,厍狄伏连仍然不肯将其军众放入城中,只是表示一旦敌军追至、双方交战起来,他会给予前线各种支援策应。

到最后,高归彦便也只能恨恨归营,然后着令将士们提高警惕、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追兵。众将士们本来还盼望着能够退回滏口,却不想竟然被拒于关前平地列阵,甚至还不如据守上党城中,心情自然也是惶恐懊恼,营中多有骚乱滋生。

入夜后,高归彦忧心忡忡的在帐内合衣入眠,好不容易才渐渐入睡,但是在半昏半醒间忽然听到营外传来骚乱声,他顿时惊坐起来,抓起床榻一旁的佩刀疾声问道:“营外发生何事?莫非敌军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