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24节(1 / 2)
再加上他们担心如果财物堆放在此太久而有所遗失的话,长广王或会迁怒追责他们,于是便连忙派人前往长广王府告知其事。这些人登门之后自然见不到长广王,甚至都见不到高湛门下那些心腹,只有留守府中的仆人告诉他们相王昨日出城巡视、至今未归。
尚书省中留守官员们得知此事后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他们还没有怀疑高湛已经出逃,反而担心城池周遭可能有什么奸邪之人想要响应西魏的进攻、从而加害长广王,于是便连忙调查起来。随着查到的迹象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绪便也越发下沉,这才渐渐察觉到如此残忍的一个事实:长广王逃了!
由于情况是被逐渐察觉到,诸种迹象都需要综合判断,而且眼下邺都城中无人主持、群龙无首,所以当这些留守官员们确认此事之后,相关的消息也在城中传扬开来。于是顷刻间,整个都畿之内顿时便大乱起来!
就连长广王都率众出逃,可见眼下情势已经是危困到了极点。尽管传言中西魏的唐王除了对沙门有些苛刻之外,并不残忍好杀,但邺都城中人心仍是忧恐到了极点,民众们开始成群结队的出逃,不敢再继续滞留城中。
至于那些准备协助守城的僧徒们,这会儿也都不免心惊丧胆,纷纷带领自己僧侣信众们退回各自寺庙之中闭门自守,再也不敢叫嚣要力抗魏军。
眼下的邺都在整个北齐政权中的重要性虽然有所削弱,但仍是整个河北当之无愧的中心,城中长居人口众多,如今仿佛爆炸的烟花一般四散奔逃,自然也将整个河北都搅动得骚乱不安起来。
城中百姓除了躲避兵灾,也不乏心向西魏、又或者存心投机之人,趁着城中秩序的崩坏而号召组织起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浩浩荡荡奔赴滏口便要喜迎王师。
滏口守将厍狄伏连还在全神贯注的应对西面的魏军,好不容易盼到邺都方面人事涌来,但却没想到这些人并不是来协助防守,而是要投奔魏军。尤其在得知高湛竟然弃城而逃之后,厍狄伏连一时间也是震惊到了极点。
人心和局势一旦崩溃起来,只会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变得越来越快、难以控制,厍狄伏连这里刚刚得知后方剧变,还没有做出什么应对的决策,关城之中便也变得纷乱起来。
有人直接跳下城头向魏军投降,更有人甚至在城内组织起一批乱卒来向城主府冲杀而来,想要抓捕厍狄伏连以向魏军邀功。城中局面已经是变得混乱至极,而厍狄伏连也根本没有勇气和能力再继续逗留下来收拾局面,于是索性便也率领一队自己的亲信出城向北奔逃。
“长广王逃了?他怎么能、他怎么敢?”
魏军营地中,当高归彦听到关城中出降将士所汇报的情况,一时间忍不住瞪大双眼,一脸的难以置信,但很快便又变得愤怒起来,高湛如此的不讲究使得邺都局势大乱,无疑会令他这个带路党的功劳大打折扣。
因此在稍作沉吟之后,他便连忙向唐王作拜道:“贼之长广王高湛,乃是齐主至亲、贼中凶顽,如若走脱,必定遗留后患,臣请为大王东去搜索追杀,必将此獠擒杀,献于大王面前!”
李泰也被这突然发生的变故搞得有些反应不过来,邺城并不是他现阶段想要攻取的目标,甚至这两天已经在盘算安排梁士彦留此与滏口守军继续对峙、保持对河北的压力,而他则北去武乡,准备与李穆等师旅汇合,然后翻越八缚岭、进军晋阳。
他这里盘算不少,但却完全没有想到高湛竟然这么不堪,直接弃城而逃,主动送给自己这么大一个大礼包。既然事情已经如此,他当然不会再固执前计,对于邺城便直接笑纳了,等到先占据了邺城然后再考虑后计。
高归彦想要追杀高湛的请求,被李泰直接忽略了,虽然说高湛这家伙这一波给北齐所造成的伤害甚至都超过了之前两国诸场大战,但是仍然改变不了这就是一个小丑的本质,倒是不着急解决这个家伙,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控制与稳定邺城与整个河北的形势。
他先安排高乐率领一支人马、带上高归彦以及其他历次战斗中俘获与投降的北齐将领,先一步奔赴邺城去控制城池,同时传令给韦孝宽着其率部先到上党这里来,自己也率领其他人马行出滏口,直向邺城而去。
第1236章 唐王入城
邺都城外紫陌左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全副武装的甲兵沿大道两侧队列整齐,外面尽是翘首以望的城中士民。
此时距离魏军入城已经过去了几天的光景,城中的混乱也渐渐得到了控制,与魏军到来之初的混乱局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几天前,高乐等诸军抵达邺城,城池内外仍是一片失序混乱的状态,对于魏军的到来也完全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抵抗。一些见机得早的城中权贵早已经各自率领家人先一步逃离了邺城,市井坊间一片闹乱。
倒是还有一些军众仍然留在城中宫苑和官署之间,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只是守据一方、各自为战。
高乐等人分派人马攻打围杀这些顽抗之人,在经过皇城和邺北宫等区域间的几场战斗之后,基本上便控制住了城池,紧急颁布了几道稳定局势、安抚人情的命令后,又将一些流窜坊间、趁势作乱的恶徒严加惩处,城中的局面便也渐渐平稳下来。
此时仍然滞留在邺城的,绝大多数都是消息不甚灵通而且难以行动逃亡的贫困百姓,大凡稍有门路之人在得知情况危急之后,也都纷纷想办法逃离城池,不敢再继续逗留城中,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原因而不得不留在城中之人。
原本这些人心中也都充满惶恐,可是随着魏军入城几日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城破也并非就是末日降临,并没有什么残忍劫难。甚至随着魏军加强对城中的管控,一些地方较之城池未破之前还要更有条理秩序。
于是在经过了极端的慌乱之后,城中情势和人心也都很快的平稳下来,到了今天,其中一部分士民更是在入城魏军的安排下出城迎接唐王大驾。
尽管这是西魏大军首次来到邺城,但是唐王的大名却让这些邺城群众们如雷贯耳。在见到魏军并非残忍嗜杀、贪婪无度的乱兵之后,邺城群众们对于唐王也渐渐的从畏惧转为了好奇,都想见识一下这位名满天下的西魏霸府首领究竟风采如何。
“来了、来了!唐王仪驾渐近,全都打起精神!”
有斥候自西侧疾驰而来,口中大声呼喊传告道。
紫陌两侧的将士与邺城士民们听到这话后也都不由得精神一振,军士们各自持械在手,高乐等诸将也都连忙命人将所挑选出来的一些北齐臣子和邺城时流引出,一起等待唐王的驾临。
就在这万众期待当中,一支威风凛凛的仪仗队率先出现在群众视野当中,旌旗如林、迎风烈烈,士马威壮、铁甲泛光。
唐王便在这些威武的骑士们簇拥之中,骑着一匹通体雪白、全无杂色的骏马,身着轻甲,腰间系着佩刀,鞍前悬挂着长弓与胡禄,仿佛一位游猎归来的贵介公子。只不过常人游猎无非狐兔鹿熊,唐王所猎乃是天下社稷!
被隔绝在紫陌外的邺城士民们或是看不清晰那英俊的脸庞,但那隆准剑眉、硬朗的下颌线,哪怕离得再远,都能给人以英气逼人之感。那神采熠熠的目光更是摄人心魄,哪怕只是被随意扫过,都让人不由得凛然生畏。
邺城士民对于唐王终究是有些畏惧和陌生,此时虽然聚集在大道两侧欢迎唐王,但也都不敢高声妄语、以免冲犯仪驾。
至于魏军将士们则就没有了这些顾忌,随着唐王仪驾出现在视野之中,这些人无不高声呼喊道:“邺城已克,恭迎大王!大王威武,战无不胜!”
听到将士们兴高采烈的呼喊声,李泰也是不由得笑逐颜开,一边策马徐行,一边向着两侧和对面迎来的将士们大笑道:“王师威武,贼莫敢争!诸军勇猛,天下无敌!”
很快高乐等众将便都纷纷迎至近前,各自作拜说道:“臣等恭迎大王,王命前使用为先驱,奋勇直进,邺城已定,顽贼亡散虽为一憾,然城中士民喜迎王师亦是一喜!”
“小民等恭迎大王,河北失治久矣,王教终至,人皆称幸!”
那些随行在高乐等人身后的一干北齐官员和河北士流们也都纷纷俯首深拜下去,口中同样大声呼喊起来。
“此乡道沉久矣,施治殊为不易。但使心向道义,王教无有不容!诸位免礼!”
李泰看到面前作拜众人,心情也是颇为激动,当其视线从这众人身上转移到后方那雄壮的邺城时,心中的激动更加剧了几分,忍不住想要尽快入城游览一下这座河北雄城。
邺城到了后世名声渐弱,远比不上其他古都诸如长安、洛阳那么大的名气,但在当下而言,却是当世首屈一指的雄大城池,无论城池规模还是繁荣程度都要远远超过了长安和洛阳。
眼下的长安城还是汉魏旧城,城池规模比较狭小,城建水平也比较残破简陋,虽然几年前李泰决定新建长安城,如今新城也已经颇具规模,但还没有正式启用,自然比不上邺城。
至于洛阳那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河洛地区都被东西魏之间的交战给破坏严重,仅仅只保留下金墉城等少部分的城池建筑。近年来虽然有所恢复,但是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大规模的营建,所以仍然比较简陋。
早在多年前,李泰便到过北齐的另一座中心城市晋阳,当时也颇惊叹于晋阳城的雄大繁荣。不过晋阳是由好几座城池结合起来的建筑群,不像邺城这样是一座完整的庞大城池,因此邺城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要更大一些。
邺城虽然坐落在河北平原大地上,但是城池周边也有着地势的起伏和树木等各种障碍物遮挡,哪怕离得远一些也不能一览无余的将整座城池都尽收眼底,离得近了则就更如管中窥豹一般难见城池的全貌。建筑的雄壮庞大与个体的渺小对比强烈,站在城下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如此雄城壮业,高氏竟不能守,扼腕之余尤其让人感叹此门虽然因乱鹊起,但却有悖正道远矣!但能得据此城,善治士民,我辈安得至此?自弃其运,天亦弃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