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25节(2 / 2)

听到这询问声,李泰便又笑语说道。

自古以来,与其针对某一群体穷追猛打、势不两立,都比不上让他们内部之间彼此争斗、互相消耗。

李泰针对河北过于昌盛的沙门势力,当然也要加以打压限制,但却并不像在入境之初便将这些沙门完全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还是让他们内部争斗消耗一波,而自己再等到河北局势进一步稳定了之后,再着手收拾这些家伙也不晚。

沙门本来也不是什么一团和气的团体,内部之间的流派与等级也都非常杂乱。李泰挑选出一批注定不能拉拢的出来,大家一起动手消灭他们。

那些由北齐皇家权贵和官府们所供养的寺庙吃多见惯、脑满肠肥,对于西魏的入侵最是抵触和不满,而李泰也懒得继续拉拢纵容他们,趁这机会直接消灭一波,想必河北那些长期处于金字塔下方的底层僧众们也早已经心生不满了,大家正好一起分了他们。

事情只要理顺了,那办起来就方便多了。在得知了唐王针对河北沙门想要进行的调整之后,他在一干沙门尤其是那些中下层的僧侣们心目中便不再是什么杀僧灭佛、无恶不作的大魔头,而是护法卫道的力士金刚!

北齐沙门昌盛,自然是存在着众多接受皇室和达官权贵们所供养的寺庙,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接受民间信众供养的普通寺庙。他们的信仰群体不同,影响力和所获得的收益也都不尽相同。

于是接下来除了李泰已经让人攻打下来的那几座皇家寺庙之外,这些僧侣们又都踊跃举报了其他十几座接受皇室与官府供养的大寺庙。

李泰对此自然不会留情,当即便安排这些举报的僧徒们一起跟随麾下军众们一起前往攻打那些寺庙,直接坐地分赃。

归根到底,寺庙无论掌握了多少资源和势力,与拥有庞大职业军队的政权相比都不过是待宰羔羊罢了。李泰之所以对他们心存一定的忌惮,主要是担心他们会煽动信众、造成社会的长久动荡不安。

尤其是在这种前途未卜的变乱时期,宗教信仰对于人心的蛊惑力会更加放大,民众们本来就惊恐不安,一旦遭受煽动,便极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暴乱。

可是现在李泰将被清洗的范围圈定在那些拥有官方背景的寺庙,而这一类寺庙惯于服务高端客户、本来就难以渗透市井闾里,尽管本身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但是整体的社会影响力比较有限。

至于那些拥有中下层渗透和影响力的普通寺庙,则就又被李泰发展为自己的同党爪牙,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于是接下来魏军在邺城当中四面出击,又接连攻破了大大小小十几座的寺庙,但是在城中所造成的动乱影响却是非常小。

一开始跟随一起行事的僧侣还并不多,可是随着那些寺庙僧侣们逐渐了解到唐王的目标并非他们,并且他们还能加入其中分享利益的时候,便都纷纷加入进来。至于所谓的唇亡齿寒、物伤其类,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更加安全的处境面前,都是无聊的杂念罢了!

随着对这些寺庙的攻打和清剿,李泰进一步的掌握到了更多的隐藏在邺城的庞大财富。至于那些态度比较强硬的僧侣,尤其是在魏军入城前叫嚣比较狠的,则就统统拉到了漳水边一刀两断,因为唐王之前在河北沙门太遭人恨,以至于眼下漳水都被染红,那人头滚滚的画面也进一步的震慑了城中人心。

看到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佛爷们一个个如同鸡崽儿一样排队被斩杀于漳水岸边,邺城民众们自然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冲击,但倒也没有滋生什么太大的骚乱。

因为还有一批佛爷们在现场不断的宣扬那些邪魔外道罪有应得,倒也不需要辩讲太高深的佛理,单单这些受刑的僧徒们享受了那么多的官家供奉,结果却连国都都被人攻破,在邺城百姓们朴素认知中便也觉得一定是这些僧徒礼佛不诚,以至于佛陀不肯庇护齐氏,当真死有余辜!

李泰用这几天时间稍微整顿了一下邺城的沙门势力,消除了一定的隐患,而韦孝宽等后路人马也赶了上来。随着手中掌握的兵力增多,邺城局势进一步的稳定下来,李泰自然便要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

第1239章 攻拔广宗

“虽知主上出征必有所获,但此番用兵只凭威名便直入邺城,仍是不免让人大吃一惊啊!”

韦孝宽率军一路疾行,在上党留下一部分人马镇守之后便又马不停蹄的奔赴邺城,当见到唐王之后便忍不住一脸感慨的说道:“主上旧年雄言重整山河、复兴汉业,思之犹似昨日,只叹道阻且艰,倏忽间路行半矣!”

听到韦孝宽此言,李泰心中也是不免大生感慨。无论东西所继承的都是北魏的一部分基业,各自内部的民族问题都比较复杂,因此李泰很少从民族的叙事角度去搞什么统战宣传,为数不多的几次除了跟自己家人之外,便是韦孝宽这样的汉人豪强。

韦孝宽所讲还是李泰当年拉着他一起给宇文泰争取封王所进行的一番谈话,当时的他还是以霸府心腹示人,但是私底下已经与韦孝宽等人达成了默契,而在不久之后的江陵之战便一举将霸府排斥在外,整个山南地区都收入自己的囊中,从而给日后入主关中打下了基础。

“邺城虽克,晋阳却仍为贼所据,大事垂成,未可松懈!”

片刻后李泰便收起心中的感慨,又笑着对韦孝宽等人说道。

如今的这个世道在他的干涉与影响之下,与记忆中的走向已经是大不相同,而他所谓的先知之能也越来越不足作为参考。

但是抛开具体的事例不说,对于大势上的预知和规律上的总结,还是让他的视野远比当世绝大多数人都要辽阔得多,不会因为一些已经达成的功绩而轻易的骄傲自满,永远都保持着一份冷静睿智以及对更大功业的渴求。

攻克邺城固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但在此之后还有统一北方、统一天下,还有解决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吐蕃等一系列的边患问题。哪怕他做不到消灭所有的威胁,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缔造起一个崭新的强大帝国,并使之成为区域内无可争议的霸主!

跟这后续一系列的目标相比,攻克邺城似乎也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

韦孝宽等人闻言后也都连忙点头称是,他们除了钦佩于唐王的文治武功之外,还有一点非常佩服的那就是唐王这一份心境涵养。

无论取得再怎么惊人的成绩,唐王虽也与众同乐,但却鲜少在其身上看到什么自满懈怠的迹象,稍作休整便会再次出发,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这也让他们一众下属们不敢心生懈怠,唯恐一时间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快便会落后下来,难以再追从上唐王昂扬前进的步伐!

韦孝宽率领后路人马的到来,使得邺城这里的魏军数量达到了将近七万人,上党、滏口等地还有数千将士留守。

除此之外,李穆率领两万人马自武乡北进、准备穿越八缚岭进入晋阳地区,但是最新的战报传来这一路人马在平都城受阻,暂时还未打通前往晋阳的道路。

对于李穆方面的推进不够顺利,李泰倒也有所预料,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这一条路线本来就处于太行山的山峦之间,蜿蜒崎岖、易守难攻。

而且在原本的计划当中,李泰这一路人马应当是在攻占上党之后,留下一部分兵力与齐军对峙于滏口,保持对邺城与河北的压力,从而限制河北方面的人物资源向晋阳输入,至于主力人马则就全都北上,配合杨忠所部南北夹击晋阳。

可是李泰在制定这一套战术的时候也不知道高湛竟然如此软弱、直接丢弃邺城而逃,以至于眼下他这一路大军主力都来到了邺城,只分出了两万人马向北挺进,自然就难免会有些进势缓慢。

不过邺城这里的重大突破足以弥补李穆方面的进军不顺,虽然近年来邺城在北齐内部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终究还是北齐名义上的都城,也是河北地区的中心,邺城的失守对于北齐人心和实际的局势打击都是非常巨大的。

之前李泰是准备通过滏口方面的对抗压迫,让河北方面难以对晋阳方面进行增援,从而对晋阳加以孤立,可是现在他已经能够直接扫荡河北,让晋阳方面彻底丧失对河北的控制,两种情况所造成的效果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魏军进据邺城已有多日,周边区域也都陆续有所反馈。日前在白沟方面有一支北齐的骑兵队伍抵达城南的韩陵山,大概是想奔援邺城,但是当李泰派遣一支队伍出城邀战的时候,这一支人马便又向南撤离,包括韩陵山的那些北齐驻军也都一并撤走,想必是没有信心与魏军交战。

白沟方面北齐驻军数量仍然比较可观,如果是在魏军进据邺城之初,这一支人马便主动回撤,也会给魏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可是现在随着邺城局势进一步稳定下来,尤其是后路人马的到来,这一支人马所造成的威胁便降低下来,甚至很有可能会被西魏两路夹击的加以消灭。除了着令河洛人马北进之外,李泰暂未打算分兵讨之,没有必要在这一步死棋上面浪费太多精力和时间,转向别处努力要回报更大。

邺城陷落,北齐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便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之前争相逃离邺城的士民们在见到邺城局势日渐稳定之后,也在陆陆续续的返回。并且还不乏有郡县长官、地方豪强主动派人前往邺城,向唐王奉表请降,一时间使得河北局面大有传檄而定之势。

不过李泰也并未因此而过于乐观,指着那些郡县求附的奏书笑语道:“齐势虽穷,但晋阳仍有一战之力。此诸鹊起之众虽奉表求降,但若晋阳一日不平,皆各自暗揣反复之想,不可推心置腹。”

邺城告破固然给河北人心造成极大的震撼,但晋阳方面的武力一日不被摧毁,局面便仍存反复。所以眼下奉表请降者也未必就是真心,大多数还是先表达一个恭谨顺从的态度,以免被魏军列为需要优先打击的对象。

因此对于这些请降的奏书,李泰也并没有太过认真的处理,只是着员发给一封安抚的书信,让他们各守境域、一切如常,尤其不准将大量的人和物转移出境。

如今手中的兵力再次变得充足起来,行动可以更奔放一些,但是李泰也并没有分遣兵马四处出击,仅仅只是着令高乐率领五千精兵奔赴冀州信都。至于其他更加广阔的河北地区,则就等待解决了晋阳方面的北齐武装再作占领。

按照时间来推算,晋阳方面想必也已经知道了邺城失守的消息,齐主高演将会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李泰也是比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