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57节(1 / 2)
他原本是不打算去搅合高湛那一滩浑水,可是现在麻烦却主动找上了他,他就算说自己不愿意接受高湛的封授,唐军又肯不肯听他解释?
面对来自即丘城的下属求救与请示,羊烈一时间也不知该要作何回答。他当然是不愿意率部与唐军开战,不愿意让自己彻底的没有了退路,牺牲宗族子弟和部曲壮丁为高湛挡灾消祸。
可是就这么直接向唐军投降的话,他又有些担心或会得不到礼遇,尤其高湛刚刚还对他进行一番封授,这会不会成为唐军打击他的理由?
正当羊烈还在满心纠结,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却又下属来告城外有唐军使者前来求见。
“快快有请唐使!”
羊烈得知此事后,心内也是一喜,他虽然还拿不准唐使此来的目的,但既然遣使至此便意味着对方也有沟通的意愿,只要能够有的谈,或许就能谈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很快,一名身材高大壮硕、年纪在三十多岁的人被引入府中,见到羊烈之后便抱拳说道:“末将乃大唐代国公、扬州总管若干使君麾下部将,奉代国公命前来求见羊使君。久仰使君威名,今日一见,果真不凡!”
“贵使不必多礼,快请入座!”
羊烈也并不倨傲托大,从席中站起身来微笑着对这一名使者说道,可当他视线落到这使者脸庞上时,却依稀有种熟悉感,忍不住便询问道:“请问贵使何乡人士?望来竟如此面善,似是依稀相识。”
此人闻言后顿时神情一肃,举起两手向着羊烈长作一揖,旋即才又说道:“前以公事相见,未暇细述身世。使君明识,竟已得见端倪,某名羊鹍,旧于襁褓即随家父南去投梁,乡土人事多有陌生,不意叔父竟能一眼辨识……”
“你、你是……祖忻兄的儿子?你竟、竟随唐军杀还乡里?”
羊烈听到这话后顿时瞪大双眼,数息之后才确定此人身份,原来竟是他堂兄羊侃的儿子,但很快脸上便又流露出惊疑之色,全无亲人重逢的喜色,反而更露忧色。
羊鹍将对方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又欠身说道:“不错,某今正为代国公麾下部将,此番因以公务来见,未具家礼以拜,还请叔父见谅。”
羊烈盯着羊鹍好一会儿没有说话,堂中的气氛也变得颇为尴尬,如此又过了一会儿,他才又望着羊鹍沉声说道:“唐国主将遣你入此,有何言告我?”
在知道了羊鹍的身份之后,羊烈非但没有表现的更亲切,态度反而还疏远冷淡了几分,并且眼神中还蕴藏着深深的戒备。这是因为当年羊鹍的父亲羊侃叛魏南投的时候,羊烈并不支持,甚至还跑到洛阳去进行告发,之后北魏派遣大军前来围剿,尽管羊侃仍然突围南去,但是彼此间的关系自然也就不复亲情可言。
羊鹍自然也清楚羊烈的想法,闻言后便又欠身说道:“当年先父起事南投之时,某仍身处襁褓之中,虽云出身此族,但乡土人事俱不熟悉。今追从代国公于征途,代国公问我乡里诸事,我却一概难以回答,念及叔父久居乡里,故而请缨来见,希望能将叔父向代国公引荐。”
羊烈仍然紧皱着眉头,之前他心情焦灼、左右为难,唐使到来他是既愿意沟通一番,可是到来的竟然是羊鹍,这就让他感到狐疑尴尬,搞不清楚唐军究竟是个怎样的态度。
羊鹍见羊烈沉吟不语,便又再说道:“当年故事,某虽亲历,但却人事未知,多由旁人口中得悉。而今时过境迁,是非或未定论,人事却已了结。先父求仁得仁,叔父则仍安居乡里,也算是各自夙愿达成,无谓更作纠缠。憾我伯父,凡所取舍未竟始终,以至于身为所害,使人叹惋!”
泰山羊氏乃是山东名族,同样也人丁兴旺。羊侃当年准备起事南投的时候,不只有羊烈等人反对,羊侃的亲生兄长羊深同样也反对此事。羊深时任徐兖行台,在收到羊侃派人送去的书信时,竟然直接收斩了羊侃的使者,并主动上表请罪。
后来羊侃南投,羊深虽然受到了一定牵连,但因为泰山羊氏在山东势力和影响颇深,不久后又被任官,等到孝武帝元修时期更是一度官居中书令。但是不久后羊深便在乡里与樊子鹄一同起兵反叛高欢,结果遭到平灭诛杀。
羊烈在听到羊鹍这么说后,也是忍不住长叹一声。的确,当年羊侃矢志投梁,多年前又在侯景叛乱中守卫南梁台城、最终病死,可谓求仁得仁。
至于他自己,当年选择举报羊侃,的确是因意见不合而有明哲保身、断臂求生之意,如今仍然能够保住性命盘踞乡里,也算是愿望达成了。
“你父性情强直南难屈,凡有定计则万死无悔。虽然刚毅可钦,但也不免失于顽固。你这一番见识却是比你父亲豁达得多,吾家有此良嗣为继,倒是让人欣慰。哪怕我今没于世道的变迁,倒也不必担心家势有失传承了。”
脑海中思绪流转一番后,羊烈便望着羊鹍感叹说道。
羊鹍闻言后便又摆手说道:“叔父大不必作此颓言,我今日不计前嫌、至此求见,就是希望能为叔父引领一条康庄大道!旧者天下纷争不断,虽至亲手足亦不免决裂庭中、各寻出路,人情之悲,数不胜数,丧乱离恨,满盈江湖。人情思安、天下渴治久矣,唯是良策难得、英主难逢,天下人仍不免久浸苦难之中。
吾主唐皇今建制关西、有一统寰宇之大志,之前业已攻灭贼齐,弥合东西,而今只需讨定些许余寇,即可养兵蓄甲、南兼江东,宇内一统,社稷大兴!此天下大势之所趋,仁人义士之所愿,凡阻此大势者,必将为苍天所弃、人间所厌!
某虽不才,得遇英主,亦得徜徉于此伟业之中。叔父老成持重、思虑周全,自然明白身趋大势则时通运达,逆水行舟则劳而无功、动辄覆灭。
恳请叔父勿浪使儿郎乡曲性命以抗拒大势,给我家招惹覆族之祸、千载骂名!我今来此,可行亦可不行,但实在不忍血洒乡里、岱宗为赤,故而来此泣请叔父切勿继续执迷,趋吉避凶、顺天应人!”
羊烈听到这一番话后脸色也是变幻不定,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开口徐徐说道:“投强附大,是势弱者人人可为之事。儿郎今日不计前嫌、劝我归义,我若无所表现,委实辜负这一份苦心。
但若就此仓促归附,恐怕也不足补偿日前犹豫不决的拖延之过,儿且暂居于此,待我筹备一份功勋奉献,再共你同趋代国公大营请罪!”
第1285章 亡国妖孽
北齐诸方还在努力抵抗唐军攻势的时候,青州城里却发生了一场声势不小的骚乱,或者可以说是政斗。
事情的起因,是有青州城中名寺里的高僧控诉大臣高元海借阅寺中所传的古经而后便据为己有、寺中几番前往催讨都不肯归还,不得已只能求诉于官府。
高元海乃是高湛麾下的宠臣,这件事一开始自然也是没有什么波澜,官府根本就不敢受理此事。结果那高僧不知受谁引荐指点,求告到和士开那里去,和士开便将此事汇报到了高湛那里,高湛当即便勒令高元海速速将佛经古籍归还寺庙。
这件事自然搞得高元海有些灰头土脸,并因此对和士开怀恨在心,准备伺机报复。他任职领军将军,掌握了一部分青州禁卫军队,探知到和士开经常留宿内苑、夙夜不出,于是他便在某天深夜带领一队禁军卫士,准备在禁中将和士开给抓捕起来。
结果这一场抓捕行动搞出了一些比较劲爆的内幕,尤其是皇后斛律氏因为受到惊吓而摔断了腿,此事使得高湛大怒不已,直接罢免了高元海的所有官爵,并且将之用铁链锁在禁中闲苑,每日只准喂给一些牛马饲料充饥。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还仅仅只是一件让涉事之人比较丢脸的丑秽事情。但接下来和士开又针对高元海进行打击报复,向高湛告状其人多所纳贿、奏请查抄其家。
这一查抄果然大有所获,在高元海的家中查抄出了大量的珍宝财货,其人之贪婪无度毕露无遗。
这些财货大多都是他来到青州后勒索搜刮而来,当中有一尊纯金打造的佛像乃是齐州刺史毕义云贿赂给高元海,并且随物还搜出一些高元海与毕义云往来的书信,信中高元海向毕义云索取财货与奴仆,而毕义云则请求高元海为其争取一个三公之位。
如此一番内外勾结的确凿证据摆在面前,给高湛带来的震撼可远比自家夫人被抓奸而被摔断了腿要大得多。除了对高元海大加鞭挞一番之外,高湛还打算将毕义云抓捕回青州来惩罚一同。
不过毕义云出身东平毕氏,其族乃是山东豪宗,高湛如今要维持对山东六州的统治,也少不了要仰仗这些豪族的支持。而且如今毕义云官居齐州刺史,正负责沿黄河拦截自河北南来的唐军,还是不可轻易调度。
原本高湛是打算暂且息事宁人,待到唐军被击退之后再好好收拾这些家伙一番,但和士开却力劝道:“毕义云以重货贿于元海,彼此必然已经是勾连甚深。今元海遭执,至尊即便心怀宽宏,不欲再罪毕义云,然此徒心怀本就有失纯真,能无自疑?
况且其人重货贿求三公之位,若不给之,必然意气翻腾、愤懑不平,若是因此而反投西贼,则更悔之晚矣!恳请至尊切勿因一时之仁念,而纵容此般危害社稷的奸贼!”
听完和士开的劝告之后,高湛顿时也心生危机感,改变了原本的想法,着令高阿那肱统军一万,以增兵为名前往齐州,抵达齐州后便解除毕义云的军权并派人将其押送到青州城来,高阿那肱则留在齐州接替毕义云与唐军交战。
等到这一件事情刚刚处理完毕,南面又有消息传来,这一次倒又是一个好消息。
之前不肯奉表顺从的琅琊太守羊烈,这一次上书接受高湛封授的官爵并且表示谢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报捷献功。
据羊烈所奏,之前淮南唐军北上进犯,其人集结乡义、组织郡人于境中迎战唐军,并且成功挫败了唐军的数次攻势,杀伤颇多。随同信使一同到来的,还有琅琊郡中所缴获的许多唐军甲马器杖,用以佐证这一战报。
高湛得知此事后也是大喜过望,连连拍掌大笑道:“看来齐氏运数未穷,仍可延传于我一身!向者雄军巨万,仍然不免屡战屡败、两都陷落,而今残守六州之地,却有勇壮之士争相涌现,屡屡挫败强敌,当真天不亡我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