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59节(1 / 2)

高湛虽然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抱负和能力,但也的确有几分歪才,他安排高阿那肱一行先行出逃,让人误会自己也已经出逃,倒是如其所愿的将唐军诸路前锋都向东吸引过去,青州城反而没有第一时间遭受袭击。

但尽管如此,城中局势却没有多大的好转,和士开尽管被委任掌管城防,然而这会儿城防早已经是一塌糊涂、形同虚设。尤其在高湛出逃的消息流传开来后,城中秩序更加崩溃,和士开也完全约束不了城中将士们。

这些守军将士本就是在当地征召,此时眼见城池将要不守,许多人便直接逃散开来,打算趁乱返回乡里。同样也有人因有刀枪在手,不免便贼胆激涨,想要凭着手中的武器趁着敌军到来之前先在城中劫掠一通,随着这些持刀凶徒冲入坊间闾里,城中骚乱顿时便又加剧起来。

“不准闹乱!只要能够力守城池不失,待到击退敌军,至尊必有重赏!”

和士开也没想到局势崩溃的这么彻底,还在叫嚷着想要控制住局面,然而仍肯听从其命令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

高湛那些伎俩固然是暂时对唐军形成了误导,但也将自身的威严和号召力给彻底摧残一空,城中军民都以为他已经弃城而逃,那他麾下狐假虎威的和士开则就更加没有人敬畏了。

“狗屁至尊、狗屁重赏!尔等河北贼胡败退至此,祸害此乡,如今贼主已经弃众而逃,狗贼还要哄骗某等卖命,当真可恨!”

有将领按捺不住激怒的心情,指着和士开跳脚大骂,更有人怒声喝道:“今唐军围城在即,至尊不仁、弃众而走,遗其心腹于此,妄图让我等为之死战阻敌,此情实在难忍!与其为此不仁之主捐命,不如挟此贼主心腹投降唐军!”

“不、不可……”

和士开本来还打算布置完城中防务后便脱离部伍,去与高湛等人汇合、等待机会出城,却不想这些兵众乱了起来,直将其命令当作放屁,甚至还要挟持他投敌,他心中自是大惊,当即便要转身逃走,然而还没跑出太远的距离,便被几名壮卒拎着脖颈给抓了回来,旋即便又被捆起锁在了一个房间中。

唐军先锋被吸引东去,后路师旅行军速度则不够快,便让青州城这里形成了一个短暂的真空,给了城中军卒们哄抢掳掠的时间。

不过随着韩雄率先率军出现在青州城外,一些等候多时的守军将士便连忙拖着和士开一起出降,和士开尽管极力挣扎,但最终还是难免被擒送到韩雄的面前来。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也是令其始料不及,眼见到自己已经是脱身无望,和士开便也连忙吼叫道:“将军饶命、将军饶命!某乃齐主亲信和士开,有大事功献于将军,齐主高湛并未出逃,仍在城中藏匿……”

“此言当真?速速引领师旅前往!”

韩雄听到这话之后,忙不迭眸光一亮,上前一步抓着和士开便沉声说道。

在和士开的带领下,唐军很快便将城南一处寺庙封锁起来,而在唐军到来之前,这座寺庙已经被破坏严重,前后遭到数路乱兵匪徒们的洗劫,整座寺庙中都是凌乱不堪。

“主上、贼主高湛何在?”

和士开带着唐军来到这里,看到这寺庙中一片狼藉的模样后,一时间也是有些傻眼,忙不迭抓起躲藏在廊下一名宫奴喝问道。

“前有乱兵入寺来扰,虽然被击退,但很快又来。至尊、至尊为了掩人耳目,扮作女装,与皇后共匿寺后……”

那宫奴耷拉着脑袋,语调颤抖着回答说道。

正在这时候,入寺搜索的唐军军士们也有了收获,将韩雄一行引至寺内一排佛舍前,这佛舍里本有众多宫奴女眷藏匿,乱兵们冲入进来后便重点光顾此间,因此眼下正有许多衣衫不整的宫人们掩面哭泣。

韩雄迈步走入当中一间佛舍,舍内地上还散落着许多衫裙首饰,一人横卧榻中,身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罗衫,头脸上钗钿并具,只是脸色惨淡、面孔还红肿渗血,整个人都透出一股惨遭蹂躏之后的柔弱凄惨。

饶是韩雄也算见过世面,入室后见到这一幕,一时间神情也是一僵,好一会儿都没能恢复如常,他满腹狐疑的让人将和士开引至此间,指着榻上那躯体横陈之人发问道:“这当真是贼主高湛?”

第1289章 高氏余嗣

围剿青州这一场战事,虽然过程上略有波折,但结果还是比较圆满的,自伪主高湛以下的重要人士悉数落网,鲜少有人逃脱出去。

高湛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庸劣不堪,尽管借着北齐的余威在青州也组织起了一些尚算可观的力量,但是其人在面对危险和挑战的时候,仍是缺乏气概与担当,只从自身的安危利害出发,以至于这些人事力量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面对庞大的外部压力的时候,自身内部便发生了崩溃。

除此之外,在唐军兵进青州的途中,对于河南、淮北、山东等地的混乱局势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肃清,而这些地方势力诸如泰山羊氏之流,也都先后向大唐归顺投降,使得这些区域人地都纳入到大唐的掌控中来。

至于伪主高湛在被擒前那不堪的遭遇,固然是在战乱时期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遭遇的惨剧,可如果发生在高湛自己身上,也就只能说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无论讽刺度还是戏剧性都拉满。

哪怕其人不那么聪明的安排部将率部东去、做出自己已经出逃的假象,唐军也能及时的入城并重建秩序,使得其人得以免除被乱兵洗劫而后强暴的下场。

随着韩雄率部入城掌控住城中局势,高乐和若干凤也都先后率部赶来会师,这一场围剿青州残余敌众的战事也到了收尾阶段。接下来韩雄便分遣师旅前往左近诸州郡,勒令此诸边州郡官员们奉表来附、接受大唐的统治。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安排人马入关报功献捷,将所抓捕的伪主高湛并其麾下重要的臣僚一并送入朝中。

当献捷人马抵达长安的时候,时间也已经到达了仲夏五月。由于露布战报先一步送入畿内,所以朝廷也是早就安排好了迎接的人员。

在这首批入京的战俘降人当中,除了高湛一家人之外,还有崔季舒等河北名流,所以队伍到达长安这一天,除了光禄寺人员之外,还不乏畿内时流赶来相迎,有的是这些人的亲友,有的则是单纯的好奇围观。

第二天虽然不是望朔之日,但朝廷还是举行了大朝会,皇帝陛下亲御乾元殿朝会群臣,入朝报功献捷的将领也登殿呈交战报。

详细的战报李泰虽然早就已经阅览过了,但在今天的朝会上再看一遍仍是不免心潮澎湃。今年以来这一系列的战事,虽然总体上规模并不比他去年亲自率军指挥的灭齐之役那么盛大,但所收获的土地人口却并不逊色多少,甚至还有过之。

随着北齐高浟、高湛两股残余的势力分别被剿灭,河南、淮北、山东等大片区域也都纳入大唐的控制当中来。自北魏东西分裂以来,长江以北再次在李泰的手中完成了统一!

这也意味着,哪怕不考虑后续的事情,单单当下所达成的成就来说,自五胡乱华以来,李泰的功业已经算是名列前茅。当然李泰也不会满足于只是跟这些渣渣们相比,包括他祖宗李暠在内,也不过只是割据一方的方隅之豪罢了,彼此间根本就没有比较的必要。

“此番逐猎青州之贼,凡所与战将士俱功勋可观。前者露布功簿俱已入京,有司速速勘定核实、颁列勋赏!”

在将功报阅读完毕之后,李泰当即便敦促有司尽快将封赏落实,接下来便又说道:“今关东诸方俱纳入王治,亟待宣教敦化,国子、太学并诸州学速速择优以荐,并诸方贡士一并有预选司,考选之后发付诸州以用!”

如今大唐朝廷人事格局都已经完备,尽管今年的领土和民众又获得了极大的增长,但也不必着急忙慌的担心无人可用,除了原本朝廷便已有储备的预备官员之外,还有各种选士渠道可以招纳新人进入官员序列中来。

大朝会上通常不会商讨政务细节,毕竟与会人员太多,哪怕每一个人只是简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看法,很快时间就过去了,整个朝会也难以讨论几件事情。

今日之所以要临时加上一场大朝会,主要原因还是为的清剿北齐残余势力做出一个定论。

眼下高浟、高湛两路残余势力都已经被剿灭,但高济那一路直往东北逃窜的却还没有消灭。这一路人马自晋阳突围外逃,本身战斗力便不弱,还由斛律光兄弟们所率领,而且据说不久前还与库莫奚等东胡势力搅合在了一起,想要加以消灭,必然不会像消灭之前这两股一样简单。

此前李泰本来也就没想两线开战,而在剿灭高湛的过程中,按照韩雄的奏报居然还发现高湛与南陈之间有一些人事联系,这一点也不得不防。

而且从去年至今,战事也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李泰在年前就返回了长安称帝监国,但大部分将士仍在征程当中,大唐的战争机器也一直运转不停,如今也是时候停下来休养一番,倒是不急于再强撑着清剿东北余寇了。

毕竟地域跨度实在太大,将士疲惫、车马劳顿、给养远输等各种压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一鼓作气能够抵消的。

所以接下来李泰便在朝会中宣布道:“自去岁征讨贼齐以来,虽然功勋卓著、群贼伏诛,但亦难免士马疲劳、府库用竭。今虽仍有余寇逃窜于途,然世道人事却不可因此区区顽贼而停滞不前。征士归养,俘虏定罪等诸事亦需速行,养精蓄锐,更图雄治!”

“陛下英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