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98节(1 / 2)
可是他还是有些不解,既然至尊对他比较欣赏看重,那为什么不放在国子太学之类清职养望以为太子助力,何以要授给东宫职的同时又让他实际负责宫苑管理这种浊流卑职?
怀揣着这一疑惑,他又在门下省听授之后便转去司农寺上任,司农卿裴宽待他倒也还比较和气,安排属官协助他办理入职事宜。
然而当他来到京苑监官署报道的时候,体验就不那么好了。京苑正监名为吴敬义,见到韦鼎的告身之后当即便皱眉道:“又是一个南人,顶了京兆韦氏郡望,也掩不住那股貉子气息!”
南北分裂多年,彼此也都互相鄙视多年,如今虽然融合起来,但是一些裂痕也难以修复,尤其是不少中下层的关中人士对于涌入关中的南朝人士都有些抵触和鄙视,显然这吴敬义就属于此流。
韦鼎闻言后便正色道:“吴监请慎言!下官世系清晰,胡亡氐乱之年走避襄阳,而今奉义归国,绝非冒充顶认!况今圣主一统六合,无论南北之士,但使忠心效力,谁敢非议?”
“是不是忠心效力,我心里自有尺衡量!老子当年追从主上建事创业事,你还不知何处摸鱼抓蟹呢!既入此中,当从我命,若事有疏忽,不论你是何名门,少不了责罚!”
吴敬义又冷哼一声,旋即便在案头一番翻找,旋即便将一卷宗抛给韦鼎并说道:“监中事你不需理,督造南苑刻不容缓,由你全权处置!”
虽然跟主官有点不太愉快,但这也并不影响韦鼎的心情,他接过卷宗后便告辞离开,转回自己直堂了解事务。而当打开那卷宗当中有关南苑的选址和框架图纸后,他总算明白了至尊何以让他担任这个所谓的南苑使了。
看到图纸上曲江周边清晰标注需要征用回收的园墅,当然其中也包括韦鼎自己家,他不免便面露难色。虽然朝廷的征用令中表明了在征用过程中会酌情给予合理的补偿,但再怎么合理,也总得有个尺度,如今这个尺度就交在了韦鼎的手中。
韦鼎坐在席中,神情变幻不定,迟迟拿不定主意,忽然耳边又依稀听到宰相出行的警鼓声,当即便将心一横,狠狠说道:“拆、全都拆光!至尊用我造此别苑,想是为来日太子集贤蓄才而作园池,必以盛大,不可寒酸!得此厚用,岂可吝一墅业而薄我储君!”
第1369章 吾辈成矣
江北秦郡,从清晨开始便有大量时流在城外集结等候,一直等到午后时分,才有一支仪仗盛大气派的队伍出现在了城北大路上,并向着秦郡城缓缓行来。
“下官等恭迎天使!”
城外等候已久的群徒见状后纷纷趋迎上前,于道左列队礼见。
然而队伍却并没有在北面停下,而是绕过秦郡城来到南面的大江江畔,过不多久一身南朝冠带的萧詧才从队伍中走出来。
他阔步行至江边,仰天向南望去,视线穿过辽阔的江面,还未开口已是潸然泪下。秦郡群徒一路随行至此,因知萧詧是何身份,因此对其这一番做法也都能理解,静静的站在一旁不作打扰。
“不意此生还可归望江南!”
良久之后,萧詧才又向着大江南面长作一拜,而后才缓缓起身,转身回望一直等候在一旁的秦郡群徒,口中叹声说道:“吾主仁恩浩荡,如某此类梁氏余孽犹得见用赐还,尔江左群徒,可以至矣!”
“下官等渴道久矣、恭候多时。天使既至,拜承天意!”
秦郡一众南陈臣员们听到这话后,又都纷纷作拜回应道。
相对于一般的灭国之战,大唐对于南陈的征服手段要柔和得多,按部就班且铺垫已久,尽管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战争,但所主要针对的还是南陈内部拒绝南北统一的顽固派,但是对于那些并不反对南北统一、起码没有坚决反对之人则基本上没有加以讨伐伤害。
之前的一系列战事,已经让大唐实际控制住了整个江东地区,但是仍然将南陈朝廷保留下来,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这样的态度都可谓是非常的温和。
就算此番召陈昌君臣前往长安,也是派遣了萧詧这个南梁宗室作为使者,当然也是为的向这些人宣扬只要保持配合,此番入京非但不会遭受惩罚与加害,甚至就连官爵荣华都能得以延续。
南陈君臣们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自我消化,也早已经认清了天下统一乃是大势难阻,内心对此也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甚至有的人心内还暗暗盼望这一天早点的到来,从而让局势尽快的进展到下一步,也让大家都能去争取和拥抱好的局势变化。
萧詧这一次的到来可谓是万众瞩目,尽管在此之前已经不乏江东时流北去关中,但绝大多数还是留在江东本土,想要进一步观望局势的变化。此番萧詧南来,江东方面无论在朝在野的群众全都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陈主陈昌也在城内迎接萧詧的到来并作款待,他们之间关系也算是有些微妙,陈昌之父陈霸先本是南梁臣子,结果却篡梁自立、建立陈朝,所以在萧詧眼中陈昌无疑也算得上是乱臣贼子。
可陈霸先又是从梁元帝萧绎儿子手中篡国,萧詧与萧绎之间的仇恨又非常深厚、甚至超过了基本的家国立场,江陵政权之所覆灭,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气。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也没有必要责怪陈霸先的篡国之举。
尤其如今他作为大唐宰相与钦差,代表朝廷入此征召陈主入朝,也算是亲手覆灭南陈这个政权。总之一笔糊涂账,彼此间没有什么清晰分明的敌友立场,因此在会面的时候,萧詧也只是作为大唐的宰相来向陈昌讲述一下召其入朝之后的各种程序与安排。
至于陈昌,则也就趁这最后的机会向唐使提出一些对于他个人和家族的条件,尽量的争取更大的优待。
双方之间的交流倒还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萧詧还要等待其他一些分布在江东各地的人员通行,而陈昌也要在临行前盘点一下跟随的人事,双方便约定半月之后再出发北上。
此番入朝的除了陈昌君臣之外,还有之前便作投献的徐度等人,以及在江东战事当中有归义和立功表现的一干功士,诸如广州刺史欧阳纥一家与高州刺史冯仆等人。
在等待这些人员集结的同时,萧詧也没有闲着。他率员过江来到建康瞻仰旧邑,并且祭拜父祖陵寝。这也并不是什么私下里的行动,而是朝廷本来就有的安排,也算是安抚江东民情的环节之一。
虽然此前统治江东的乃是南陈政权,但南陈实际有效控制江东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陈霸先称帝之后的那几年,而后便陷入内忧外患各种纷争之中,陈昌这个国主在过去几年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之下,在国中的存在感也非常的微弱。
所以真要讲的话,还是统治了将近一甲子之久的南梁政权在江东的影响力更加深远。
尽管梁武帝在垂死之年整了一把大的,但却不得不承认,在其统治期间,是南朝政权难得保持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社会稳定。其人凭其一己之力牢牢掌控政权长达三十多年,一直等到临死之前各种被压制的隐患才来了一次集中的大爆发。
所以当萧詧回到江东祭拜先陵的时候,也多有南梁遗老们闻讯赶来见证这一幕,回想南梁旧年江左繁华,不由得涕泪横流。
萧詧兄弟在其父死后,一直处于被众叔父们排斥打压的状态,他们的祖父萧衍也默认这一情况,因此其人对于建康旧事也乏甚情感,便又皆此一众遗老聚此之际,再次宣扬了一番大唐皇命。
很快相关的人员便聚齐,一众人便也将要启程前往长安。尽管陈昌在国中的存在感并不强烈,但终究也曾是统治江东的君主,所以在其离开之前,还是有许多南朝臣民们赶来送行。
陈昌自觉作为亡国之君本来不愿出见群徒,但在看了一眼同行的萧詧之后,他还是决定露面见一见臣民。
他在车中给自己打气半天,然后才起身行出,望着被唐军将士们隔绝在大道两侧的江东士民们,一时间眼眶也有些湿润,他深吸一口气而后颤声说道:“我江东父老乐道尚义,不幸遭遇庸主,以致民生不兴。而今天意垂怜父老,大唐至尊皇帝陛下跨江兼治,江东政治不久必兴!此庸徒辜负父老,今将入朝请罪,请父老勿以为念,但使民情和睦、民生兴盛,余愿足矣!”
说完这话后,他便又向周遭环揖为礼、洒泪作别,然后便登车离去。周遭众江东父老们见状后也都纷纷感怀落泪,拜别故主。
一路行程不需赘言,等到时间进入腊月,一行人也终于抵达了长安。长安城东灞上早已经准备好了盛大的欢迎礼节,由宰相代表至尊率领百官亲自出迎。单单只是陈昌一行的话倒还不必如此大的阵仗,主要还是同行有一众南征凯旋功士。
陈昌之前曾在长安为质居住数年,对长安还保有原来的印象,可当这一次故地重游,所见到乃是一个超出想象、前所未见的宏大城池,一时间也惊讶的瞪大双眼,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此时长安城外除了朝廷所安排的迎接官员之外,还有众多的士民闻讯赶来,当他们看到队伍当中南陈国主车驾的时候,顿时便都充满自豪的振臂高呼道:“王师威壮、复灭一国!擒来贼主,为我至尊祝酒献肉!”
这一番呼喊自然让南陈君臣们倍感尴尬局促,然而这本就是胜利者该有的特权,百姓们情感炽热又直接,自然为国力的强大而欢欣鼓舞、自豪不已。
一众人员入城后便直往皇城而去,今日皇城乾元殿中仍有盛大的宴会欢迎凯旋功士并南陈君臣们。待到群众抵达乾元殿外,早已等候多时的皇帝李泰便也登殿,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皇长子李晋以下几名日渐晓事的儿子。
很快群众便鱼贯登殿,一众功士们自是眉飞色舞、兴奋不已,而诸南朝人士则有不少都还没有见过当今至尊,只在传言中听闻至尊如何的风采无双,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怀疑,认为应该是有些过誉了,今日登殿之时,便忍不住壮着胆子向殿上窥望。
因为此夜并非正式的朝会,所以皇帝也没有穿着正式的衮冕礼服,只穿了一袭赭黄袍,服饰比较简约,但星眸剑眉、丰神俊朗,当其从御床上站起身来俯瞰入殿群众的时候,更给人一种近乎实质般的压迫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