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1 / 2)
萧何看了会儿竹简,一抬头目光落在思央的侧脸上,略怔了怔,刚才他竟是有种不可思议的猜想。
将军。
思央侧目:嗯?
将军是否要寻一名能人谋士。萧何自觉自己是做不了谋士,便道:楚军项羽,寻得一位隐士高人,天文地理,天下局势,皆掌握在手,此人不可小觑。
范增吗?
思央点点头,项羽得范增,如虎添翼,可惜范增老眼昏花,看错局势,逆天而行,陷入项羽这块沼泽出不去,但凡项羽肯听从范增一句话,他也不会落得最后自刎乌江下场。
范增让他杀了刘邦,他觉得刘邦是贪财好色的小人,不足为虑。
范增让他不要轻信刘邦,他偏偏对刘邦信任有加。
范增让他杀了虞姬这个不祥人,毁掉天子剑这把不祥剑,他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主,天子剑在他手中才是认主之兆,虞姬是柔弱女子,无可撼动他的江山根基。
范增让他要不杀了韩信,要不重用韩信,不可折辱,他偏就不杀韩信也不重用韩信,当众羞辱,还硬要人在自己麾下当个小小执戟郎。
韩信最后宁愿舍弃项羽所赠半壁江山,也要困死项羽,倒也是情有可原。
谋士。思央轻托下巴沉思:当今天下能与范增一较高下的人唯有
何人?
颍川,张良。
可张良应该在韩王麾下。萧何直道可惜:张氏曾五代都任韩国相国,韩王起义复国,三次求见张良,最终才将人请出山,张良感念韩王,怕是不会另投他人麾下。
思央倒不认同萧何所言。
张良这等才智双绝的谋士,家国天下固然重要,更希望自己能一手辅助出一位天下之主。秦早就统一六国,韩国早已国破,现韩国王室后裔起义复国,虽自立诸侯,天下未定,鹿死谁手不曾得知。
当然这一点,张良应该比谁都清楚。
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他,早就清楚,韩王绝非天命之子,他出山相助,也就是为了偿还他张氏对韩国王室恩情。
否则的话,在之后遇到刘邦后,两人一个白脸一个黑脸,从韩王那里硬生生的把自己给转移到汉军一方。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张良是否看出,谁才是天命之子。
可否决定,自己要追随的人。
·
将军有急报!曹参拿着一卷竹简急急忙忙的进来。
思央正和萧何商量事情,闻言站起身,接过竹简展开一观。
曹参早已看过。
秦军大批人马,正在往丰县沛县而去,看来是准备将我们这边的起义军剿灭。曹参抹了抹汗。
萧何也急了:怎么会这么快,难道是因为我们攻下阜阳的缘故?
迟早的事情。思央并未讶异:我们根基不稳,对比其他诸侯起义军来说,在秦军的眼中更容易杀鸡儆猴。
把竹简递给萧何,思央负手坐回座位上:二位不必着急,从报信上面来看,秦军已经快抵达丰县沛县,好在有樊哙夏侯婴在,能抵挡一时半刻。
萧何没这么乐观:可我们留在丰县的兵马更不比不上秦军的精锐之师,即便我们现在赶回去,也太迟了。
不迟。思央指向曹参:立即整合人马,本将军亲自带人回去救援,你与萧何继续驻守阜阳。
曹参重重应下:是。
萧何略沉思,突然想到,在樊哙和夏侯婴离开的时候,思央有给过他们一卷竹简,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奥秘不成,有这个猜测,他也就询问出来。
我叮嘱他们不必先急着回来,采矿场地需要严加派人去巡守,另外在芒砀山暗设埋伏陷阱,秘密派一队人暗中埋伏。
思央唇角勾了勾,眼眸轻睑:静候秦军。
萧何立刻在脑海中将秦军前往丰县的路线一番回思,抚掌笑道:将军深谋远虑,早有妙计对策。
作者有话说:
第364章 十六穿[11]
◎楚汉相争◎
还是将军高见, 让我们在这里做了这么多的埋伏。夏侯婴暗自庆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