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18节(2 / 2)

她说着说着,脸上忽然又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说:“那个薛洋,跟高小萍本来准备了一首《敖包相会》,唱高音显摆一把的,你知道的,薛洋这个人,歌唱的还是不错,高小萍唱得也还行吧。结果,还没等他们表演,晚会散了,嘿嘿,没给他们出风头的机会!”

“对了,你知道高小萍吧?就是咱们厂的广播员,都说她是海州厂最漂亮的,哼!有一回我碰见她跟你们组长说话来着,瞧她那表情,我觉得肯定是看上秦工了。

“原来我还以为她以后就跟薛洋好了呢,没想到还是那个势利眼,熊瞎子掰棒子,看见个更好的就把手里的给扔掉了,也不知道秦工会不会看上她,可千万别……”

她自顾自地说着,颜丹霞却只听见了她的第一句,回忆起那个只要下班时间就换上自己醒目衣服的年轻人,总是笑着,眼神很干净,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热情打招呼。

她对这人印象很好,有时候在厂区里碰见他,如果拿着重一些的东西,他会主动过来帮忙提。不光是帮助自己,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要需要帮忙的,他都会去帮,且很注意分寸,保持着距离,绝对不会碰触到身体部位。

颜丹霞也不相信这样的人会耍流氓。

没少听人讲究蒯鹏的坏话,比如车间里的一些人,他们闲聊天时,时不常就会提起他,语气鄙夷中,又透着丝羡慕,批判他小资产阶级,批判他学洋人,净出洋相,批判他居然会游泳……

别的就不说了,颜丹霞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游泳也成了资产阶级专属了。蒯鹏是华县人,就说海边长大的,哪个不会游泳?那是人家为了生活,练出来的本事!她有些想不通,不是一直在提倡解放思想,大胆一点嘛,怎么这些人还生活在旧时代?

第23章

这个问题, 秦今朝也在思考,他是从邹新军那里听说了整件事情。海州厂就是这样,一点事儿就能传得沸沸扬扬的, 也不知道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 明天会传成什么样。

晚上, 他在给父亲写的信中,提到了这件事儿,写到“我了解过这名叫蒯鹏的年轻大车司机的事情, 他入厂时,当的是装卸工, 因为表现好,被选拔为司机。在工作上,他听从运销部的调度,安排去哪条线路就去哪条, 从来不讨价还价, 他爱护车辆,车开得精心, 每次出完车回来,都要把车擦得干干净净的。去年考核的时候, 他得了大车组技术考核的第一名,还因为拾金不昧,上过厂报,可就是这样的人,从来未曾当选过优秀团员,也没有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一切皆因他的‘不正经’, 一看就像小流氓。”

“这样的人不被大肆表扬, 是海州厂的错误,虽然思想解放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但旧思想依旧牢牢桎梏着人的心,任重而道远啊!”

元旦过后,厂内又恢复了生产。但很快,各个车间都接到了减产的通知。

虽然这在海州厂,还是第一次,但人们都没觉得多惊讶,海州厂本来就是按计划生产单位,第一季度减产,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增产,都是很正常的。职工们大多都觉得是好事儿,去年年末的时候赶生产进度,都给累够呛,正好可以好好歇一歇。

尤其是三班倒的职工。

随着减产通知一块发出来的,还有暂时取消三班倒,全体职工都按照一个作息来生产、生活的通知。

生产车间里一片沸腾。

谁愿意上夜班啊?就是有夜班补助也不愿意!夜班太熬人精神了,昼夜颠倒的,上一次夜班,好几天都修整不过来,且白天睡觉晚上上班的,总感觉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心情也憋闷。

大家为了上班的时候不犯困,能打起精神来,不知道想过多少招数,指甲掐中指,喝浓茶,大声说笑等等,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想象,还能互相传授经验。

最好能永远取消三班倒才好呢!

秦今朝敏锐地觉察到了这其中的问题,将元旦放一天假,全体职工休息搞联欢开始,到减产,调整三班制,在将听到的、看到的信息结合起来,便能得出结论:原料供应不足了!

虽然早有预料,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而在一件小事儿就能传得满厂飞的海州厂,竟然没有人讨论原料供应不足的事儿,显然是上面领导下命令叫死死瞒住了。

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这种消息一旦放出去,很有可能造成厂里职工们的恐慌,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秦今朝不知道沙厂长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这位厂长了,听说又去部里出差了。几天的时间里,他在海州和燕市之间打了两个来回了,第一次坐小轿车往返,第二次实在受不了,改坐火车。

沙厂长再一次从燕市回来,是在元旦的第三天,当时他跟沈总工一起,向沙厂长汇报工作进展。

沙厂长听说核心部件组建完成,并且在上面做了化学反应实验,得出的数据十分理想,虽然还不能达到预计百分之百提取废水中的氨,但也能达到80%左右,且还有充足时间,研究也还在继续。

秦今朝双手将自己手写的测试报告递给沙厂长,说道:“我们这款产品,不禁可以在大化厂的设备上应有,也可以应用在中小型化肥厂,调整废水利用装置的大小就可以。”

秦今朝给自己的设计正式取名为“废水利用”装置,一听名字就知道能达成怎么样的效果,简单好记。

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启发沙厂长,这个装置不止可以自己用,可以当成是争取举办会议的资本,也可以提供给其他大中小型的化肥厂,甚至是其他化工厂。

但瞧着沙厂长的目光都落在那张报告上,对自己这句话充耳不闻,略略有些失望。感受到在旁边坐着的沈总工投来的目光,秦今朝转过头去,对他笑了下。

这句话,秦今朝也和沈总工说过,当时沈总工说:“汇报给厂长吧。”

他没有发表意见,但是听懂了秦今朝的意思。心里头感慨,这真是个有长远规划的年轻人,走一步看十步,但想到沙厂长趋于保守的性格,想到梅书记不干什么还好,一干点什么就搅合得满城风雨的作风,想着,还是需得徐徐图之,得提高自己和秦今朝在厂里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行。

他虽是总工,又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但因着两人擅长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重合,沙厂长又极为关心一线工作,又更广泛的工人基础,导致他其实一直是被压制,被架空的。原本他不在意,沙厂长愿意管,那他就管去,自己乐得清闲,可这会儿才觉出弊端来,自己想要做成些事情太难了,对海州厂的影响力太小了,事事都得沙厂长同意才能成行。

沈总工安抚性地对着秦今朝回以一笑。两人齐齐转回头去,等着看沙厂长的反应。

沙厂长仔细看了两遍后,将那张印着“海州化肥厂”红标头的薄薄纸张小心地叠了两折,本想放在毛背心里面衬衣的口袋里的,想了想,又将信纸展开一折,在笔记本上面压平了些,夹进笔记本中,又将笔记本和旁边放着的钢笔放进公文包中,站起来对秦今朝说:“跟我去趟部里。”

说完这话,他又想到什么,有些遗憾地问:“沈总全程跟进技改小组的工作,应该很了解吧?”

沈总点头:“算是比较了解。”

沙厂长将公文包放到一边,说:“那沈总跟我出差,小秦留下来继续小组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还是以技改小组的工作为重。”

他的命令,沈总工和秦今朝自然都不会拒绝,两人都知道,沙厂长这是终于忍不住了,要去部里汇报了。

是的,当沙厂长听完秦今朝的汇报,还有那些数据后,就再也坐不住了,他非常担心会议地点被提前定下来。现在去部里申请是最佳时机!

“沈总回去收拾下东西,咱们半个……一个小时后出发。”

沈总工连忙答应一声,跟秦今朝点了下头匆忙离开。

剩下秦今朝等着沙厂长的指示,沙厂长的心大概是飞远了,瞅着秦今朝,心不在焉地鼓励他几句,之后说:“这事儿要是办成了,我给你们开个全厂职工参加的表彰会!”

秦今朝:“谢谢厂长!”

沙厂长:“出去忙吧,我往部里打个电话,对了,跟郭亮说一声,让他通知小罗准备车,去家里拿我的行李。”

这次去燕市,第二天就回来了。

秦今朝没有见到沙厂长,但沈总工很快就找他见面了,给他讲述了两人去部里跟王司长见面的情形。

“……王司长对废水利用装置非常感兴趣,详细问了很多专业性问题。对于沙厂长提出,想要让海州厂成为会议举办地的请求,王司长迟疑着,没同意,但也没拒绝,就说要考虑一下,让我们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