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82节(1 / 2)

直到月中的工作会议上,秦今朝提交了关于楼房分配的方案。

随同楼房分配方案一起的是海州厂职工考评管理办法初稿。

简单来说,就是楼房分配和职工考评息息相关,只有在职工考评中获得优秀级别,才能参与分配。

而相对于《考评管理办法》中种种考核方式和标准,楼房怎么分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场的各位领导都凝神低头,看着那份初稿,一时间会议室内只有翻动纸张的声音,偶尔发出一两声压抑的咳嗽。

在座的这些领导中,80%以上都提前被秦今朝叫过去谈话,知悉了这份考评的存在。

当然,秦今朝找他们谈话是为了让他们支持这份方案顺利通过的,不管谈话进行过几次,中间有没有争论过,但到底这些人都同意了这项方案的实施。

没有意外地,这份方案在会议上表决通过了。

这份考评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将职工固定工资分解出来一部分,再根据工作的风险性,强度大小,岗位重要程度,从厂里双轨制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做为绩效奖金。

这部分绩效奖金,每个月要进行考评之后,还能全额或者是部分发放。

个人考评,是工作表现和思想、道德操守等相结合,分成了个人自我评价,上级主管评价和其他职工评价。

制定出了职工绩效考核表,将个人工作表现、个人品行等纳入到考评范围内,全方位综合性考评。并且将生产责任制的奖惩措施也正式纳入到考评体系中,作为其中的一项,不再单独考评。

每月考评的结果不仅和拿到的工资相关,还和评优评先进评级等相关。

本质上来说,就和那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推广一样,很多人的收入实质上是增加了的,只损害了一部分人的,这就将职工利益分化开来,无法形成统一联盟。

第76章

在会上通过之后, 这部考核方案又被报备到化工部。

正是企业改革探索时期,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自发改革, 这份方案很快就受到部里领导的重视, 不光批复了, 还将海州厂作为薪资改革的试点单位。

职工们看到这份改革表后,一部分人支持,因为这意味着涨工资了, 深觉这样做对自己这样兢兢业业工作、人品操守都过得去的人是极为公平的,更增加了他们的干劲儿;

一部分人却是拍桌子咒骂。按照这样的考核标准, 绩效奖金很可能只拿到一部分,甚至全都拿不到,就相当于是降工资了,以前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那一样的钱, 凭着工龄熬资历, 就可以熬到评职称,享受更好福利待遇, 眼看着就没戏了。

这哪儿行啊,这简直就是杀他父母, 刨他家祖坟!

就有人纠集在一起,商量着想办法阻拦考核。

“……所以,这些人不想设法好好工作,争取评优,将自己扣掉的那部分工资,还有厂里奖励的工资拿到手, 而是想办法阻止方案的实施?”秦今朝嘴角噙着一抹冷笑。

小涂嘻嘻笑, 说:“蚂蚁撼大树, 与其跟厂里的政策对抗,还是好好工作更容易些,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些蠢人,自以为保密得很,他们前脚集会,后脚我就知道了,连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什么,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厂长,要不要我把他们的名单都写给你?”

秦今朝:“不用了,他们的思想自然会体现在后续几个月的绩效之中。”

秦今朝的改革还在继续,他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策略,让厂领导和职工们一步步地接受。目前的改革方案中,只提及工资方面的增加或者减少,但秦今朝准备在实施一年之后,再发布政策,将一年之中,屡次绩效均为差等的,做降级、调岗处理。

不管是调薪资,还是其他措施,都是为了激发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想让海州厂不至于成为一潭死水,成功度过改革转型期,让海州厂具备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同台竞争的资格。

第一期,40栋楼房的分配方案也随之而来。这其中,有新婚,等待分配房子的,有已经住进家属院,置换进楼房的。

楼房有上下水,有厕所,干净、整洁,设计合理,拥有了住房资格的人无不欢欣鼓舞,都忙着布置新家,憧憬着住进去后的美好生活。

没有住进去的人心态不一,有羡慕的,有嫉妒的,还有嘴巴里头天天喊着不公平的。

其实,不管是按照哪种方案分配房子,都会是这样的结果,总是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职工们陆续乔迁后,以沈岳良、秦今朝为主的厂领导接待了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小组一行人。

他们是为着评选国家优质工程奖来的。这个奖项是今年年初刚刚设立的,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办,意在评选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包括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建筑各个行业的优秀工程。

海州厂是由陕省化工工程建设总公司承建的,也在这次优质工程评选的名单之内。

评选小组这次过来,就是实地考察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考察其实不关海州厂的事,不过海州厂仍然高规格接待了。

考场团由国内化工专家、工程建设专家,发改委领导等组成,各个级别地位都很高,难得聚齐了,到海州厂来,也算是给海州厂增光添彩了。

正、副厂长沈岳良和秦今朝全程陪同参观、考察,晚上工会涂主席专门请了市里去年刚刚重新恢复演出的杂技团,请各位专家欣赏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表演,而后,又善始善终地将他们送走。

第二天,陕省化工工程建设总公司经理亲自打来电话,感谢海州厂对于评选委员会热情、周到的接到。说是接待团对于海州厂的基建、后续运营维护情况都非常满意,在这次的评比中,有望获奖,说之后有机会,会亲自来海州厂拜访。

秦今朝因着之前跟随化工部基建司去过欧洲考察,跟基建司的人都颇为熟悉,陕省化工工程建设总公司是基建司下属单位,这位老总到燕市,跟基建司的同志吃饭时,秦今朝也被带去了,跟他有过一面之缘。

见过面,就有三分情意。沈厂长跟对方客气了两句之后,就将电话给了秦今朝。那位老总就和老朋友一般跟秦今朝闲聊。

正好,陕省化工工程建设总公司因着之前有大化厂建设经验,这次也成为了豫东油田二十吨尿素项目的承建商,因着海州厂是这个项目的定点支持单位,便又跟秦今朝聊了聊那边的事情,工程进度、遇到的难题等等。

沈厂长在一起边听着,心里头是真的佩服秦今朝。这次评选委员会的接待工作全是他安排的,这些人都是以后海州厂能用得上的人脉。

秦今朝好似很容易就能跟别人聊在一起,满天下都是跟他有些交情的人。

沈岳良当了厂长之后,经历了野心膨胀而又归于平静的过程,就是因为深刻明白了自己和秦今朝之间的差距。秦今朝可以带领海州厂越走越远,而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魄力。秦今朝说什么,他做什么,才是最好的。

放下电话,秦今朝看着盯着自己沉思的沈厂长,笑着说:“豫东油田项目研发不算顺利,但是,他们集合国内机械、化工方面的专家一起攻坚克难,我预计,最多三年,项目就能落成,投入使用。”

今年是1982年,也就是说,到1985年,他们大概又要落到没有天然气可用的境地了。

“你有什么想法?”沈厂长问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