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89节(2 / 2)
秦今朝摆摆手,哈哈笑,说:“过奖,过奖!”而后又稍微正色一些,说道:“我是胜之不武,这位约翰,应该是第一次参与到这样的谈判中来,明显的,对敌经验不足,这才让我三言两语就问了出来。”
颜丹霞回想着约翰的种种,确实显得生涩得很,像是个刚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还带着些大学生独有的天真单纯之气,她问:“派这样的新瓜蛋子来,是德古公司对这次的合作并不看中?”
秦今朝摇摇头,说:“不,我想,这恰恰说明德古公司看中这次合作。美国人的企业里,也是看中资历的,这位约翰年纪轻轻就坐上了高位,且年龄比他大了一大截的乔治和布鲁克林都对他尊重有加,在他的能力稍微欠缺的情况下,依旧被人尊重着,只能说明一点,约翰是有背景的。我之前看过德古公司的资料,现任掌权者恰好和约翰是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在美国来说,不算太常见,很有可能两人本就是一家的。”
颜丹霞:“如果是这样,就能解释得通了。派自己家人来,说明以后准备在中国市场上大干一场?”
秦今朝:“嗯,我认为是。”他吐了口气,说:“这对咱们国家来说,是好事。我们现在缺资金、缺技术,而他们恰好都有。欧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各个产业都在飞速发展,他们是不会轻易将这些技术转让出来的。这些年,我们花钱购买的国外大型技术和装备时,往往会附带着各项苛刻条件,且卖给我们的价格往往比卖给欧美国家要贵上许多,有的还是阉割版。”
颜丹霞也知道这一情况,“这也太欺负人了!”
秦今朝笑,说:“换个角度想,这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国家太过忌惮,他们认为,他们能够造得出来的机器,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能造得出来,所以才千方百计地提防着。”
颜丹霞就笑了起来,说:“我也相信,什么带压堵漏密封技术啊,水煤浆气化设备啊,我们都能自己造出来,用我们自己的技术!”
秦今朝瞧着他笑,自己也笑起来。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大家有信心,有干劲儿,又有什么完不成的呢。
这次跟约翰一行人的见面,除了帮高义提早一点探知道了对方的意图之外,更重要的是跟约翰、乔治和布鲁克林的交流中,得知了很多德古公司还有欧美相关产业的信息。
海州厂的机器设备眼看着就要到使用年限了,约翰是想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到这个客户,所以对秦今朝的态度一直热情的,所以,一些不涉及机密的信息,跟秦今朝交流了很多。秦今朝又擅长发问,便从这三人口中获取了不少情报。
“这次和约翰三人聊完之后,我对管控一体化项目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明天,我再多留一天,跟祝焕之教授等人交流一下。”
接着,秦今朝就和颜丹霞说了自己的新想法。
颜丹霞一直是他的第一个听众,因着对于大化厂机械设备的了解,总是能从适用性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听完他的想法后,颜丹霞思考了一阵儿,说:“这样改动的话,整个流程又顺畅了许多。”
管控一体化是个庞大的体系,每个步骤的优化都会给整体带来很大的改变。
秦今朝感叹着:“是啊!”受到一点启发做出来的改动就能有如此大的效果,不得不说,西方在工业之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了。他说:“国家派了很多公派留学生出去,希望他们可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颜丹霞想起那位叫小关的年轻翻译,自己本身就是既得利益群体,仗着父辈的恩荫,年纪轻轻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占据着优势,可是面对外国人时,却是极尽讨好,立场偏移,她相信,只要约翰几个答应带他出国,他会毫不犹疑把祖国出卖了。
“如果出去留学的是小光那样的人,国家出钱出力的,恐怕会打水漂。”
秦今朝:“这是避免不了的,欧美国家和目前的中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见识到了更方便的生活,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产生动摇是正常的。但如果送出去十个人,有五个人能够回来,对我们国家来讲,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两人聊了一路,回了家,跟父母打了招呼,便洗漱上床睡觉。
第83章
第二天上午, 颜丹霞起床吃了早饭后,背了一会儿下午要教授的课程,就开始干自己的事儿。
秦今朝将前院一间闲房收拾出来, 当了颜丹霞的工作室, 置办了些钳工工具还有设备。家里的家具、边边角角的, 时间长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颜丹霞便挨个修理起来, 再利用钳工技术,做一些适用的小装置更换上。
比如大门, 关合的时候声音巨大,她便做了两枚合页,又将铁门下边的位置削短一截,崩上胶片, 从此之后, 开关门不光没有声音,而且可以轻松关合上, 省事了许多。
她还做了不少工艺小摆件,不光自家里摆设上了, 还被崔胜芳和秦远志拿到了办公室。
有一次,崔胜芳笑着回来说,“今天工艺美术集团公司的老总去了我办公室,看见你给我做的金属画赞不绝口,说你的水平可以跟工艺美术大师媲美了!”
金属画是颜丹霞参观了位于王府井,受众群体多是外国人的国营工艺品店后, 才有的想法。
崔胜芳带去办公室的那一副是寒梅凌霜图, 用金属拼接、雕刻出了朵朵梅花, 耗费时间挺长的,颜丹霞自己也很满意。
还被秦今朝调侃,说是以后不做钳工了,还可以去当工艺美术大师。不过,颜丹霞对自己的水平很有了解,她或许是钳工里面做金属工艺品做得最好的,但是要达到大师的水平远远不够,不过听到来自于专家的夸奖还是非常高兴。
公婆已经去上班,今天公公要赶去沪市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婆婆也要下到燕市一家单位做调查,而秦今朝一早就出门去找祝焕之教授了。
这会儿家里就颜丹霞和保姆阿姨。
保姆阿姨收拾完卫生,就跑到颜丹霞这里,津津有味地看她做手工。
这位阿姨是经过严格培训、挑选的,话很少,从来不会家长里短的瞎说,嘴巴很严,说话也很有分寸。
颜丹霞抬头看她,见她的目光停留在自己手掌上,看得一眨不眨,不由得笑了,问:“有意思吗?”
保姆阿姨笑,说:“有意思!那么一根钢管,在你手里就跟橡皮泥的,随意就能捏扁捏圆的,跟小时候看西洋景似的,特别奇妙!”
在秦家生活,真是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成就感!
与此同时的秦今朝已经来到祝焕之教授办公室,十分钟之内,“管控一体化”项目团队其他人也都陆续赶到。
秦今朝将昨天在约翰那里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分享出来,而后将自己改进思路如实说了一遍。
项目组各位成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不过最终,都认同这样的改变方法更好,并且,将这份改进意见进行细化。到下午三点多钟时,新的改进方案出炉,众人散会,祝焕之和秦今朝带着这份改进后的《管控一体化》项目书,又去了发展委员会。
领导不在,没能亲自沟通,只将项目书留下便离开了。
“把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了,咱们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心平气和,戒骄戒躁!”路上,祝焕之如是和秦今朝说。
“您说的是,我一定谨记!”
秦今朝亲自开着车,将教授送回到化工大学家属院去。这句话不管是祝焕之教授还是常四海教授,都跟他说过无数次,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但每次听到这句话,仍觉受益匪浅。
不管是常教授还是祝教授,要是没有耐心,平常心,也不能渡过那些年放下专业知识,跑去乡下当农民的日子。他们对于自己的教育,全都是经验之谈,也是他们能取得胜利,取得现如今成绩的关键所在。
有时候,秦今朝也恨不能一口就吃个胖子,让海州厂迅速发展起来,让自己的规划通通都实现,可这是不现实的,太过急功近利只会将事情办砸,必须得脚踏实地,将一步步走好,将基石打好才行。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很多人都要优秀,更有成绩!”
祝焕之也没有一味的教育,秦今朝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从学生时代就是。人聪明,又勤奋,在他身上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