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滚过去的话,桃子都烂了吧。

柴溪迟疑了半天,觉得还是算了,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不要告诉大圣比较好。

这样想着,她又转回了大圣那边。

当初她第一次“趴”到孙悟空身旁的时候,还欣赏到了他突然惊觉到她存在时候的炸毛奇景呢。

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炸毛啊。

以前柴溪只听说过猫和鸟会炸毛,没想到猴子——尤其是美猴王也会炸毛。

然而很多时候,往往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次,可不就也轮到她炸毛了。

等到柴溪在这边睁开眼睛的一瞬间,她也惊呆了。

——是人!竟然是人!

那人穿着一身相当简陋粗硬的麻布衣服,腰间挎着一把不长不短的柴刀,背上还有一小捆树枝,年纪不大,看上去是个樵夫。他看着这边,瞪大了眼睛,表情神似名画《呐喊》上的那个人。

柴溪当然确定他不是在看自己,她觉得除了和她亲密接触的大圣之外应该没人——至少是普通人能察觉到她的存在。

他看着的无疑是孙悟空。

孙悟空也难得地呆住了,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反应了过来,冲着那人呲牙咧嘴地做了好几个表情,假装想要张牙舞爪地爬过去。

……没想到大圣还是个实力派。

那个樵夫几乎是立马就拔腿就跑,连身上背着的柴禾都为了减重跑得更快而不要了,他不时挥舞着柴刀,似乎生怕孙悟空追过来。

遥遥地还能听到他撕心裂肺的喊声。

“夭寿啦!这里有只猴妖卡在山里啦!”

柴溪:“……”

孙悟空:“……”

作者有话要说:对于时间,原著是这么写的——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什么老猿 ?”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 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当然王莽是公元初建立新朝,唐太宗出生的时候都是公元六百年左右了……这里我们就当柴溪推断部分错误+太保他们那里代代相传有部分谬误吧。

第四回

樵夫当然没有再回来。

柴溪当然明白,他又不是恐怖片或者恐怖游戏的主角,怎么可能像他们中大多数的人一样明知这里会有危险还非要再作大死地跑过来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樵夫姓陆,单字名成,也就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他是住在在隔壁山头的,自幼丧父,接着丧母,抚养他的祖母去世后就由邻里接济,这才方得成家立业。身为樵夫,他平日里也极少来这里,只是靠着在自家附近的那片森林里伐木来养家糊口。

然而,去年年底妻子临了盆,家里又多出一张吃饭的嘴。原本家中就有了一儿一女,这下经济状况又紧张了不少。为了至少让一家五口至少都有饭吃,陆成选择铤而走险,到那座据说有相当名贵的木材的神山上去看看。

但他一路上都只是找到了相当普通的木头,还一不小心把带来饱腹的桃子掉在了地上。

最后连一丁点儿木头都没带走,怎的过去怎么回来。

“回来了?”

正在纺纱的妻子何氏用手柄摇动着绳轮,看着丈夫归来也只是稍稍从自己手上正从事的活计上分神抬眼,然后一愣:“怎么……?”

“别提了,”陆成往旁边的席子上一坐,长长叹了口气,这才想起自己要去那神山的计划并没有跟妻子说,“我前些日子听了乡亲们的议论,是想去那所谓‘神山’看看到底有没有贵重木材的,结果倒是瞧见了不得了的光景。”

何氏的脸上倒是不显惊讶之色,仍从容地摇轮:“莫非是那口口相传的神猴?”

“神猴?”

“你啊,听话向来只听一半,”何氏嗔怪道,“那神山刚降下的时候,你还记得吧?想必你也知道那山名唤五行山,但你又独来独往,恐怕连那传言的下半句也没听齐。那五行山,据说是佛祖所降,底下还压着个神猴。”

“传闻那神猴搅乱了天庭,这是为了罚他。”她若有所思,却又显得云淡风轻,“年初我去赶集的时候,恰巧从那里经过,虽没见着神猴,倒是觉得那山也是个有灵性的。许是那时身子骨还有点弱,我一不留心差点栽下山去,不知哪个扶了我一把,正想谢谢人家,一回头却发现没人,想来想去,也只能谢到那山上。”

而这厢,柴溪自然是不知道自己随手之举被别人记挂了这么久,对她而言,现在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

[当初我这座山突然出现的时候,难道没有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吗?——各种意义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