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有新欢(双重生) 第16节(1 / 2)
谢预劲将灰中隐现的“速回”字样碾碎。
过了片刻,郭副将平日友善的脸庞紧绷着,上前一步:“将军,还请下令。”
“帝京内乱,定南王叛乱,正好可以打出‘剿灭逆党’,‘南下勤王’的旗号,各座城池皆会放行,免去许多麻烦。”
“是啊将军,再没有比眼下更好的时机了,纵然屠尽皇族,也有‘兄弟相残’的大好借口,将军乃是灵淮公主的驸马,太子的信臣,又是主公的唯一的后嗣,镇压平叛再没人比将军更适合。”
“这是天命所归!”
谢预劲低头,被风吹起的灰烬在他眼中一掠而过,他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握住他的手臂,“将军,宋家气数将尽,宋定沅除却宋亮这位兄长,其余亲族早已死绝,像您这样手握重兵的人不止一个,光是崇州,袁州就有两个兵力不相上下的,还有不少地方尚且在召集勤王的军队,准备连夜赴京,我们兵马粮草充足,又是胜利之师,士气高涨,个个肯为您鞠躬尽瘁,抢先一步坐镇帝京,便少去许多风险,天下之争,就在这几日间了,每时每刻的功夫都耽误不得,做决断吧,将军。”
老将一番话下来,迅速得了众人的响应。
更有人提议今夜便可斩杀秦老将军,他们秦家死忠皇家,绝无服软的可能,这时也不会有任何防备。
谢预劲默默听着,即便是在议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他仍是一派沉静,等他们说完了,他才道:“秦将军……”
“不好了,快让我进帐,我有急事!”
“将军吩咐过谁也不许进!”
“快往后退!”
然而,将士拔剑时却听到一句:“放进来。”
“是!”
郭副将听着门外的声音有些耳熟,像是跟在灵淮公主身边的女官稚奴,看到谢预劲开口,他才确定。
只是眼下情形非同寻常,将军竟让她进来了,有些不清楚个中缘由的人也是一头雾水。
稚奴进帐之后,急的来不及扫一眼帐内,便在帘边跪下,“将军,宋公子不见了。”
谢预劲面色一变:“什么时候的事?”
“有些时辰了,午间宋公子乏了,说要歇一会儿,我在他榻边守了会儿便去熬药,回来时看他还在睡,正巧又有一批伤兵抬下来,我就去替他们开药,回来时药喝了,但帐内没有人,我以为宋公子是出去透气,便在营中找,找了快一个多时辰都不见人,后来回到帐里,看到宋公子的玉掉在榻上,他这块玉从不离身的……”
稚奴说着,拿起一块令帐中众人都无比熟悉的一块玉来。
蔓延的血迹浸透了上等的玉料。
谢预劲在看见这块血玉时表情彻底沉下,他拿过玉佩,过手便知真假。
宋枝鸾从不会将他送的东西落下。
再危险的时候都不会。
除非身不由己。
郭副将道:“我这便去派人寻宋公子。”
“不要声张。”
“是。”
郭副将说完,正准备离开,身前的人却先他一步迈出帘外,他惊的顿在原地,稚奴听到帘内嗡嗡作响,众人齐齐挡在谢预劲面前,她跪在最外边,听不清楚他们说些什么,但本能感到了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氛。
很快,不知青年说了什么,所有人都噤了声。
谢预劲带着剑离开。
第14章 生辰“你要平平安安。”
刚经历过战火的城池硝烟冲天,几乎找不到一块好砖,四处都是血迹残骸,衣衫褴褛的百姓排着队领粥。
施粥的士兵们搅着大勺,看见有两人骑马从内门过来,身影眼熟,立即放下手里东西。
不知是谁喊了句:“是谢将军!”
“当真是谢将军!”
“谢将军,多谢谢将军救命之恩!”
众人跪成一排,稚奴不擅骑马,跟上谢预劲的马已是勉强,来不及说完,就见他极快地在人群中扫视一圈,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此时遍布冰霜,马蹄疾驰而过。
郭副将紧随而至,身旁跟着几个亲信,手中拿着一张画像,“可有见到过这人?”
一干人纷纷摇头。
他收了画像,吩咐人分开搜寻。
穿过城池,谢预劲在一条分叉路上停顿了片刻,稚奴得以追上,赶紧道:“将军,左边,我觉得若是贼人要对殿下不利,定然会选人少的地方,右边那条道是入城的。”
谢预劲正要扯马绳,闻言往后眯了眯眼。
稚奴话说完就有些忐忑,她这话说的似乎有些着急了。
许是她多虑,谢预劲还是走了左道。
……
“要入夜了殿下,”玉奴守在院墙外,槐树下坐着的正是宋枝鸾,旁边架着一处篝火,上面一口锅,那是宋枝鸾方才寻了许久才找到的一口新锅,玉奴见宋枝鸾守着水开,似乎没听见她的话,走近几步道:“殿下,战乱初定,这里还不太平,指不定有残党在伺机报复,留在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该回去了。”
宋枝鸾不以为意,笑道:“谢预劲和军队就在城内,没什么可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