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失业:返乡途中卖盒 第1160节(2 / 2)

捡起一张落在地上的计划书,吴家大嫂瞄了一眼,“哎,白叶,你家这是又要弄什么产业么?”

“嗯。”这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白叶就简单的说了两句。

吴大嫂倒是眼睛亮了亮,“这,好养么?我们家也要参加。”

白叶笑了,“这还不简单,到时候就从咱们村开始,看看谁家愿意,大家都来养蘑菇。不过这事情,我要先去请教一些农学的教授。”

“好好,等你的好消息啊,白叶。”吴家大嫂本是个腼腆的人,今天格外的开心。

吴家这两年生活是好一些,但没好太多。

原本吴家就是吴森一个人工作,吴大妈婆媳俩就在家里务农,照顾孩子。

之前吴森也是有工作的,一个月三千左右,算是还不错。

后来工资越来越低,还失业了。

幸好这时候白叶那几个工厂都建起来了,正好打包发快递需要一些人,吴森就去了。

离家不算远,工资也比之前高。

吴森本身就三十多了,人也沉稳,干活知道努力。

再加上他和白叶这层关系,几十年的老街坊了,厂里领导对他都不错,不但是第一批转正的,现在还成了小领导,工资也有四五千了。

这工资不算低,毕竟做的工作也没有技术难度,就是一个认真仔细,速度快。

但这四五千是吴家一家子的生活费。

婆婆年纪越来越大了,孩子上学也要花钱,她必须精打细算,还是觉得不够。

所以就想着多点营生,没想到这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白叶感觉到了吴大嫂对于钱的渴望,想来村子里其他人也是这样。

回家的路上,就给孙教授打电话,询问这方面有没有合适的专家。

孙教授对于菌菇方面实在是没研究,但还是那句话,农学圈子里七拐八扭的总能联系上,到了晚饭的时候,孙教授就给他打来了电话,说是找到了一位。

白叶开心的和孙教授要了电话,又给那位专家打电话过去,约好了明天下午去拜访。

华先生给白叶竖起一个大拇指,“行动力不错。”

“哈哈哈哈。”

转天他们一早又去采蘑菇了。

实在是大家都想去。

不过这一次,大家速战速决。

今天吃的榆黄蘑的蒸饺,还是肉片炒蘑菇,永远在餐桌上大受好评的干炸蘑菇,做了一大桌子。

白叶还找出一次性的餐盒,趁热装了几盒,这是准备带走给大家品尝的。

跟大家打个招呼,白叶带上了一份计划书,还有一簇榆黄蘑,以及空间里的几盒饺子,白叶就准备出发了。

“白叶,你不给陈家带上一些啊?”

白叶一拍脑门,“忘了忘了。”拎上另一袋蘑菇,白叶重新上了车。

他这一次先去的就是孙教授这边,办正事要紧。

因为双方并不认识,他们就约在了农场这边,孙教授平时也有不少时间都是在这里,今天孙教授就将这位菌菇方面的郑教授直接带过来了。

第2215章 差点让你小子给害了

白叶到的时候,那位郑教授早就已经到了,正跟着孙教授在农场里参观。

白叶开着车,但还是看到了孙教授。

这位教授还挺好认的。

虽然是教授,因为常年在田间忙碌,所以脸膛发黑,人也比较糙。

但人家本事是真的大,尤其是每年都有几项拿得出手的项目。听说已经快要开始带博士生了。

白叶赶紧下车,车门一甩上脸上就带了笑容,小跑着过去,“孙教授。”

“哎,小白!我们正等你呢。”孙教授看到白叶也非常开心。

主要是这个年轻人实在是他这么多年合作过的最让他觉得舒服开心的一位了。

别的人要么给钱抠抠搜搜,本来他们农学方面投入就不是那种狮子大开口的几百万几百万的要经费,而且他们凡是需要赞助经费的,一般也会让投资方优先使用成果。

就比如说,上次孙教授他们研发的新型大棚改良技术,白叶就在农场率先使用了。

这除了是率先使用成果,也是投资一个大型的大棚,让孙教授团队能继续记录各种数据。

这依然是双赢的做法。

所以改良的三系彩色小番茄培育稳定后,也是率先给了白叶他们农场种子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