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2)

枣泥是软的,核桃是脆的,带来多层的口感体验,细细品味,核桃外皮有点苦涩,咀嚼出的油脂,马上就与枣泥融合了,是名副其实的甜、香。

宁王尝了一口五仁馅的,冲着这名字,他偏爱此月饼。五种果仁在一起翻炒,加糖浆猪油凝结成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掰开后,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哪五仁,没有肉,依旧能嚼出脂肪香。

尚书夫人则更爱翻毛月饼,饼皮细腻口感清淡,外边看着瓷实噎人,切开后可以用“层峦叠嶂”,她不禁感叹:“皮薄如纸,如吹雪轻透,却层次不穷,雅趣至极!”

有福来的月饼,从口味、形态、寓意无不俘获大礼朝百姓的偏好,自是火爆非凡,尤其是福珠将“五仁”的涵义用红纸写了贴在外边,又招来了许多墨客来此品鉴。

福珠同时供应一线天的月饼,实在是忙不过来,陆离有一日过来,听她诉完苦水,立马从酒楼调了五个小厮去帮忙。

这才解了她的烦恼,陆离则被投喂了满肚子的月饼、烤肉,回去的时候,手里还拎着好几盒子月饼,福珠叮嘱道:“人情往来别忘了走动,不够再来取。”

离中秋越来越近,为了应“团团圆圆”的景,放入漆盒的翻毛月饼增大到半斤重,漆盒也变为双层,馈赠贵友更显大气。

陆离将月饼提到皇宫,不久便传出来,有福来的月饼深得圣上夸赞,家家都要尝尝这皇上称赞的月饼。

中秋节的氛围也被推到了至高点,丰收之季,劳碌一天的百姓,粮食满仓,与家人同坐,一桌饭菜,花前月下,家好月圆,这是平凡人素朴的追求。

第56章 火锅 金花卉钗

旅居在京都的游子们,来食铺购几块月饼,与好友同享之。中秋当晚,食客不减反增。

有福来里外坐满了人,大家不分你我,举酒庆贺,食肆里外都是欢声笑语,把思乡的忧愁冲淡许多。

刘氏带着幼儿元毅也来凑热闹,因着没有落单的女子,所以福珠邀她与自己同坐。

赏月品月,再听上一嘴笑话,有食客点菜就去烤,没人便坐下食饭,中秋在忙碌中圆满地度过了。

八月过半,天气渐渐转凉,坐在屋外畅饮到深夜,恐要冒着腹泻的风险,是时候请食客回屋里坐了。

烧烤退场,接下来就是火锅的天下了。福珠托肉菜江找到一个好手艺的锻打师傅,这次要打的不是铁锅,而是铜制双耳暖锅,大口宽腹,既薄且轻,仿制獠人所用,易于导热熟食。

火锅这吃食,非常简单,只要有容器、食材还有配料就可以直接开涮。至于它是什么属性?麻的、辣的、酸的、鲜的,由火锅的灵魂——锅底来决定。

京都人口从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而来,口味偏好大有差异,秉持着“包容、贯通”的原则,福珠将东北酸菜白肉火锅、老北京铜锅、羊蝎子火锅、菌汤火锅、猪肚鸡火锅、川渝火锅统统端上饭桌。

有福来和酒楼猝不及防地撤掉了烤架,正在人们阔别炙肉的时候,聪明的食客已经在屋里享受上了咕噜噜的火锅。

在福珠心里,火锅属于半自助饮食,仆从只负责将食材端上桌,剩下的由食客自投入,熟后自捞而食,至于先放什么、熟到几分,自行决定。

胡县令夫妻听闻改了菜品,不等儿子休旬假,急赤白脸地赶来与第一批食客,尝到了这口美味。

只是美味太过眼花缭乱,几人举着菜单无从点起,还是福珠站在饭堂中央,给食客们解释:“菜单第一页乃锅底类型,每锅可选上一种锅底投入铜锅,翻到第二页是三种不同的蘸碟,味道各异,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点上一种或多种。再往后就是要往锅里涮的食材,有荤的素的,生的、熟的、半生不熟的,喜欢什么便点什么。”

胖高往后翻了几页,惊叹:“这么多食材,都可以往里加!”

福珠微微一笑:“种类繁多,还请食客酌量择取。”

话落,食客们开始哄哄地商量点什么,许多人从锅底就开始纠结,纠结都想点上一遍,怎么一次只能选上一种?

胡县令与夫人选了酸菜白肉锅底,看了干碟的介绍里有辣椒,果断选了麻酱碟儿和油碟儿,到时候两人可换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