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2)

可自从宋太夫人丧仪后,便退了婚,姜秋姝不过是个卖花的商女,又得了宋执书的厌弃。

他眸子自上而下的打量着,“江都本就多水,姜娘子不过一句可能会发生洪灾,本官便要让全城的百姓皆离开江都。你莫不是说笑吧!”

姜秋姝瞧张县丞这般的神色,倒也没有怪罪,她晓得他的顾虑,“我也是扬州人,晓得这边的天气,扬州多发水灾,尤其是春季,多预防总是好的。”

张县丞抬手,挡住了姜秋姝接下来要说的话,“姜娘子,本官很忙的,这些个没有根据的话,莫要胡说,若是引起百姓惊慌,担得起责任吗!”

姜秋姝晓得这般大的事,旁人不会那般轻易的信了她,可见张县丞这般傲慢姿态,也是有些气恼的。

“张大人,即便不能劝说百姓往山高处去,那希望您派人加固下安平河的堤坝。”姜秋姝只能如此道。

“去去去!”张县丞已经很不耐了,“什么加固堤坝,日后再说,本官刚要代行县令之责,已经很忙了。”

张县丞懒得与姜秋姝废话,叫人将她给赶了出去,他还得赴各大商户的宴席,哪儿有时间,便对衙役道:“日后别什么人都往县衙带。什么洪水要来了,决堤的!这姜娘子疯了不是!她一小小女子若能预测这般大的事儿,我这官位给她做!”

张县丞才不敢贸然听了姜秋姝的话,就算她说的有几分道理,他下了命令叫百姓往高处搬迁,日后若什么事儿都没发生,岂不是影响他在百姓里的声誉。

即便发生了,这是天灾,他无能为力,也不会有人会苛责他,到时候向百姓说些安抚的话,也可让他得民心。

姜秋姝能这般随意的进出县衙,还是因宋执书是江都县令的缘故,不少衙役皆识得她!

她出了县衙,仰头,天边的乌云越聚越大,天空雾蒙蒙的,像是清晨天还未亮的模样。

可现在分明是午时。

姜秋姝去了宋执书府中,宋执书正在为宋太夫人抄写往生咒,见了姜秋姝,他少见的染上几分喜色。

可等听完了姜秋姝的话,他也说不上是信不信,只是问道:“姜娘子从何处晓得这些的?”

姜秋姝垂眸,她与阿娘去了洛阳,除开阿耶的死,便是因天长县的那场洪灾。

还是这般的天气,闷热天几乎笼罩在了阴气中,她害怕的抱住了阿娘,后面天长县便日日落雨,生了洪灾。

宋执书听着,亦道:“这样的天气,确实反常,可是江都也曾有过,确实落了好几日的暴雨,安平河,河水疯涨,却从未过了堤坝。”

宋执书不是不信姜秋姝,而是他查过往日江都的地理志。

姜秋姝垂眸,宋执书理解她为百姓着想的念头,“我会与张县丞商议,加固河坝,可只因几场暴雨,便叫全县人迁移,属实不行!”

姜秋姝明白他们的意思,她今日来也没想过真的能够劝服他们。

她叹了口气,她一百姓,手中无权,旁人怎可能信服,即便与她有交集的宋执书。

她按照记忆中的方向,想找了找裴珉,可从府中人的消息,得知裴珉去了旁处,如今不在江都。

回了如意花坊,又开始下了雨,比起以往还要大,她的心提了起来,冬葵已经按照她的吩咐将粮食购买了并运到了隐匿处。

到了夜间,天都没在下雨,姜秋姝也都要觉得是自己杞人忧天了,可天长县的那场洪灾实在叫她终身难忘,听闻宋执书派人加高了堤坝,她松了些心。

姜秋姝坐在院子里,忽然淅淅沥沥的雨溅到了身上,她还是没有离开,冬葵看着她这模样走了过来,“你干嘛?这么大的雨,不晓得躲躲。”

“叫自己清醒些。”姜秋姝看着成股的水顺着洞流向了外边儿,这个模样,出门都是难事儿。

她只能期盼,一切不过是她想多了。

半夜,天空闪电惊雷,将周围一下子照的很亮,姜秋姝起身,彻底的睡不着。

她怕,怕天长县的那场洪灾重蹈覆辙。

她连忙寻了蓑衣披在了身上,敲开了旁边院子的门,主人家披着衣服走了出来,“姜娘子你!”

“老伯这雨怕停不了,江都地势偏低,我怕有危险,不若去山上避上一避!”

老伯没想到姜秋姝会说这样的话,他看着外边儿的大雨迟疑的很,“可雨这般大,不好贸然出门啊!山路难走,摔了多危险”

正好有了个老夫人,是孙婶儿。

她道:“去!”

她抓住了姜秋姝的手,“不瞒姜娘子说,这雨大得很,我也是被吓到了,想要往高处走,家中人怕麻烦,还说我是想多了,可我曾是天长县的!”

说着孙婶儿有了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