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2)

那时洛阳众人,可不得羡慕死他!

薛明义捋着胡须,看着姜秋姝眉眼弯弯,这般好的小娘子,他家儿郎多,若是能娶回去,肥水不流外人田。

还能多种些奇花异草,甚好啊!

姜秋姝初入朝堂,便能瞧见如此慈目的大臣,除开受宠若惊外,却警惕起来。

薛家她晓得的算多,毕竟李长宁嫁给了薛凛,李长宁曾多次说薛明义是个老奸巨猾的。

“姜侍书如今在圣后身侧伺候,应当也无时间与你这连杂草,都能养死的老头讨教。”来了个约莫六十年纪的人。

此人是王家郎主,王翰当朝文官之首,尚书令。

他笑意盈盈的看着姜秋姝,“如今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这些人老了,迟早要让位的。”

因王家九郎折辱宋执书一事,她对王家还是有所了解的。

王家如今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便是王翰之子工部尚书王明泰和吏部侍郎王明坤。

王家在六部中占据两个重要位置,基本上与定国公府分庭抗礼。

定国公府掌武,王府掌文,偏偏又出了个中书令的裴珉,生生压了王府的威风,叫王府低了头。

姜秋姝看着面前这个虽有几分傲气,可言行却叫人抓不着错误的王尚书令。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装什么庙里高坐的菩萨。

“不敢当,尚书令这般赞扬,臣也是诚惶诚恐,幸得圣后青睐。日后行事若是鲁莽了,看在我年轻又是女儿身,还请诸位大人能宽容一二。”

姜秋姝放低了姿态,王尚书令笑的越发的和善。

不过是因株牡丹获得殊荣的女子,也不必太过担心她会搅乱了朝局。

圣后身侧之人,蠢点儿才是好事,若是能为他所用也可事半功倍。

“瞧见这么些年轻人便觉得可心,日后可来府中坐坐。我家尚有与你一般大的孙儿,孙女儿,若她们能与姜侍书这般,便也不让我发愁了。”王尚书令笑道。

薛明义一听,便想到了王尚书令是何心思,他家儿郎根儿上都是坏的,哪里比得上他家的。

“姜侍书也来我家坐坐,我家儿郎可是极好的。”

姜秋姝维持着笑容,连忙敬了两位大人酒,“若有空闲,必定赴约。”

身旁的王太夫人却拉了拉王尚书令的袖子,她识的眼前的女子,正是裴珉那和离了的夫人,听闻裴珉为了寻此人,将洛阳给翻了个底朝天。

王太夫人拉着王尚书令去了边儿上,说起了此事。

王尚书令摸了摸胡须,脸上神情比起方才更喜悦了几分,裴珉所念念不忘的人,好啊好啊!

“改日给这位姜侍书下帖子,过府赏玩儿,叫府中郎君都机灵些。”

王太夫人如何没能听懂王尚书令的意思,她可不想她孙儿娶个二婚的,可王尚书令的话,她不敢违背。

看着春风得意的姜秋姝,定国公府的人心里不可谓不难受。

太夫人倒是不怕姜秋姝寻他们的麻烦,一个小小的侍书,还能翻了天了!

她只是怕!等她转头之际,忽然发现身后的裴承没了踪迹,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月升日落,已过了一个时辰,宴席过半,姜秋姝喝了不少的酒,便出来透了透气。

宴席上,不少人的恭维并不能让她多舒畅,其中更多的是试探。

她这个侍书究竟是空壳子,还是有多大的本事。

索性她只是个靠株花才获殊荣的女子,可让他们放心。

姜秋姝抬头望着空中的皓月,她一直知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姜…姜娘子!”有些陌生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姜秋姝转过头去,发现是裴承。

对于定国公府的人,她都不想与其有太多的交际,只是微微颔首示意要离开。

“我代五叔替你致歉。”裴承见她要离开,连忙喊住了她,混乱中随意寻了个借口。

前几日,他没在府中,也没能见上她一面,没想到,竟然在宫里瞧见她了,而她得了圣后的赏识。

“不必,”姜秋姝嗓音淡淡,“此乃我与裴珉的事,与三郎君不相关。”

姜秋姝晓得裴承对她并无好意,裴承最敬仰之人便是裴珉,她嫁与裴珉后,裴承见不得他高贵的五叔,被她所污染,但又秉持风度未寻过她麻烦,平日碰见也只当个寻常人。

“姜娘子,我……”裴承其实还想和她说说话,她离开了两年,他其实也期盼着五叔能将她找回来。

可裴承不晓得该说什么,只是想与她多待会儿,他看着她时,双颊泛着红,原是持重的人,如今倒是多了些青涩少年郎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