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2)
“阿晚放心,不论是萧承基,还是姚淑兰,朕一个都不会放过,还有桑烨!”
他打横抱起桑晚,阔步走到凤榻。
桑晚心中一跳:“该唤宫人来净面了。”
“不急,有来有往,朕替阿晚更衣。”说着,抬手放下身后的帷幔。
桑晚误会萧衍之要真的替她完全换上寝衣,瞪大了往锦被里钻:“陛下!”
“朕有分寸,阿晚再躲也躲不了几月,开春后,这盘大棋也该收尾了。”
萧衍之弯腰,替她脱掉还在榻边的绣鞋和袜履,桑晚便倏地也将双腿缩了进去。
他低头亲了亲桑晚的额头,看她眼眸乱颤,又想起在南国时,也总将她吓到这般躲起。
顿时哑然失笑,扬声唤了珠月进来。
见他要走,桑晚还以为是自己方才躲的太过了,忙出声问:“陛下去哪?”
萧衍之往外殿走去,声音有些沙沙的,温吞道:“朕去喝杯茶,清心。”
进来的珠月恰好听到这句,低头侯在一旁,小脸涨红。
……
万寿节的后一天,桑晚睡得晚,醒的也晚。
赐婚的事传遍京中,萧梓轩和桑芸心继那日东湖落水后,已然是一段佳话。
阮太妃得了信儿,高兴的派人入宫谢恩。
又送了好些物件儿去了桑芸心那,只恨自己不能离开法华寺,去王府打点一二。
桑晚人在京中,自然不能落于下风。
醒后便让苏若在库里挑了些上好的头面送去林夫人府邸,更有好些珍品,给桑芸心添妆。
南国已经国灭,她们手中不算宽裕,珍贵的东西少之又少。
身为亡国人,本该连晋国的庶民都不如,桑慧月和桑绮南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有了桑晚庇佑,生活比从前在宫中还要自在。
桑芸心又高嫁王府为正妃,林婉柔心中怎能不惶恐。
好在阮太妃为人真挚,并不在乎这些。
比起娶了京中贵女为妻,互相攀上盘根错节的关系,她倒更喜欢桑芸心。
性格率真,又是未来皇后的姐姐,且萧梓轩格外听她的话,阮秋彤心中明白,两情相悦比什么都重要。
退一万步来讲,桑芸心曾是皇室公主,礼仪规矩上更是没得挑。
有桑晚为后,加上这层妯娌关系,岂不是喜上加喜,亲上加亲了。
苏若脸上满是笑意:
“圣旨一出,安王殿下昨夜高兴,恭贺之人来来往往,便多饮了些,听说已经到了宫中宵禁的时辰,还嚷着要出宫去见二姑娘,侍从劝殿下回清风殿,费了好大功夫。”
清风殿是萧梓轩在宫中曾经的住处,虽已经出宫建府,但这里还一直留给他,用来入宫时歇脚。
桑晚想了想萧梓轩孩子气的模样,暗暗忍笑:“可回去了?醉酒难受,可要好生伺候着。”
苏若点了点头。
“回是回去了,就是路过池渊亭,碰上同样醉酒的孟大人,叫公公们好一阵头疼,哄劝许久,最后连同孟大人一起都劝去了清风殿留宿,今晨酒醒见过陛下后才离宫。”
说到这,安顺便也忍不住同桑晚讲:
“听昨夜值守的公公说,两人醉酒各论各的,一个喊着二姑娘,一个口中悼念亡妻,偏偏二位主子还沾着师生关系,那场面,好生热闹,哭笑不止。”
桑晚对着铜镜上妆的手一顿,眼皮微敛。
醉酒的滋味,她已尝过两遍,许是身边有萧衍之的缘故,并不会想起过往的那些伤心事。
但孟涞……只剩他自己了。
他走不出,也无人能替他决定什么。
只等着大仇得报,以后还不知要怎得。
桑晚轻轻叹气,她不想萧衍之的身边,失去孟涞这个谋士。
虽说届时朝堂稳固,但也不亚于自断一臂。
安顺见她神色并不高兴,眼睛转了转。
“对了姑娘,昨夜宴席,陛下圣口所言,开春后会择吉日封后,和太后虽闹了些不愉快,但朝中也无人敢言,京中只传开了北狄圣女赐给宁王为侧妃,和安王殿下同二姑娘的喜事。”
“无人敢言不代表朝臣没有意见,只是碍于陛下威压,不敢说罢了。”
桑晚不骄不躁,将耳坠戴上后起身,看了眼安顺。
“这事不值得高兴,风口浪尖上,一言一行更要谨慎,徐大人的女儿可还在太后的寿康宫里圈着呢。”
徐若彤的父亲徐则堓,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言官之首。
姚淑兰留着后手,桑晚岂会掉以轻心。
安顺面色一慌,跪下请罪:“奴才多嘴,姑娘别气。”
“起来吧,我不气,只是想起我身上
流的是异国血脉,若要封后,的确有违祖制,这条路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