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与张江的小心谨慎不同,尚真听到这话之后便显得有些兴奋,话匣子也就此打开,竟是拉着对方就在这里聊了起来:
“我听说,貌似当晚皇后娘娘去了一趟养心殿,不知怎的,陛下就答应下来了。”
说这话的时候,尚真环顾四周,见周围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两个,这才将脑袋凑了过去,低声道:
“如此看来,咱们这位皇后娘娘,倒还算是个识大体的。”
“是吗?”然而张江在听到对方这样说之后,脸上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连尚书大人都这样说了,那真是我盛国之福……”
闻言,尚真还想说些什么,却听到不远处突然传来了小太监的声音:
“上朝——”
此时的谢訦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虽然将声音刻意压低,但还是能够听到议论声的大臣们,神情冷淡。
方才殿外那些大臣的议论声自然也传入了他的耳中,再结合这几日京城的传言。
谢微凉的方法,当真还是有些用处。
思及此,谢訦敲着扶手的食指停在了半空,脸上也露出了极淡的笑容。
“咳咳……”一旁侍奉着的王诚见状,立马清了清嗓子,随后便大声道,“肃静——”
此话落下,下面议论的声音顿时小了不少。而谢訦则是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王诚,对方则立即了解,随后甩了甩怀中的拂尘,又道:
“列位大人有事可以启奏——”
闻言,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觑。近日京城的传闻他们也都有所耳闻,可现下却是竟然无一人敢开口。
就连方才在殿外议论的张江张丞相,以及负责选秀一事的尚真尚大人,两人此时也都陷入了沉默。
见状,谢訦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诸位大臣,这才开口道:“选秀一事,朕知诸位心中尚有疑虑。只是眼下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目光便落在了左手的方向——
“尚大人。”
被点名的尚真一愣,随后便立马站了出来,一脸恭敬道:“臣在。”
“朕如若没记错的话,科举考试……是定在下月中旬?”
“……是。”尚真不知对方突然提起这事是何用意,只得依言答道。
而在场的其他大臣们突然听到这话,也纷纷一愣,随后便纷纷低下了头,同时在脑海当中疯狂思考着谢訦的用意。
“好。”谢訦自是将下面众人的反应收入眼底,紧接着便道,“科举考试的举办,历来是为我朝选拔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每年一次的初试、省试、国试以及殿试,同时也带动了以京城为中心的各地的经济发展……”
“只是,”谢訦话音一转,“科举考试举办多年,在为我朝输送人才的同时,也滋生出了许多的乱象……”
谢訦这话落下之时,在场的诸位大臣便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月初在京城发生的那起发生在考生之间的内乱。
果不其然,说完这话之后的谢訦目光一转,随后便开口道:“陆少卿,你来说说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吧。”
“是。”被点名的大理寺少卿陆唤闻言站了出来,先是向坐在龙椅之上的谢訦行了一礼,紧接着便道:
“陛下圣明,微臣自那日
听闻皇后娘娘亲临大理寺之后,便立即着手查验此事,却发现此事与京城孟知府似有关联,便即刻派人清了孟大人来。”
这位所谓的“知府孟大人”,便是先前因鹊山薛氏一案而被谢訦注意到的孟京华的堂弟。
突然听到这个熟悉的姓氏,谢訦神情微动,而后下面也传来了轻微的议论声。
而说出这话的当事人——也正是被谢訦点名的陆唤,见状又开口道:“怎料那孟言仗着自己与孟京华大人的关系,非但对自己行事手段不当使考生蒙冤一事不屑一顾,甚至还口出狂言,称自己‘上头有人’,要微臣好看。”
孟京华日前才应假传圣旨、与敌方勾连谋害人命、贪污等数条罪名被关入大牢,而他的“亲戚”便又借其威风生事。
故而陆唤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在场其他大臣的极力声讨。以至于他们激烈的声音,纵然是坐在高位上的谢訦,也听了个清清楚楚。
“肃静——”这时,一旁的王诚极有眼色地出声制止。
下面的声音这才低了下来。
见满殿不再有人说话之后,谢訦这才将目光从下面收了回来,随即开口道:“此人枉顾法规,你按律处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