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众人心中突然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而皇后却极力反对,她以为改革的步伐不可操之过急,于是朕同她争执不下,这才将这奏折拿到这里,让诸位大臣评评理。”

这,便是要他们二选一了。

一旁的王诚听着这话,一双原先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里,逐渐露出了惊讶的光芒。

不过随着谢訦继续说着,他那眼睛里的光芒又逐渐黯淡了下去,最后又重新归于死寂。

完了。

皇后娘娘一定会找他算账的。

而听到这话的众位大臣的眼神逐渐变得怪异。直到谢女王一口气说完自己的观点,一时间,居然无人胆敢应答。

谢訦这话,虽说是让他们评理,可在场的众人谁不知道?

这,便是明晃晃的威胁。

要么,他们背后的世家被谢訦连根拔起。

要么,他们接受了皇后的建议,转而去

可如此一来,科举考试的制度势必要进行大幅度改变,他们想要借着科举考试大肆拉拢寒门子弟,为自己背后的世家壮大势力的路,从此便断了。

而且谢訦身上的毒虽已解,可那时不时展现出的暴戾,还是叫他们胆寒。

尤其是现在谢訦的一言一行,竟隐约有几分先前的模样。

不日前

“姐姐忽然提起这些,是……”谢訦和谢微凉正在花园里散步,谢訦却突然听到听到一旁的人开口道。

说的,正是有关科举制度改革的事情。

自进宫以来,谢微凉便致力于在系统的帮助之下改变这里的状况,一是因为任务。

二来,将自己在现代的所学所闻,逐步运用于一个百废待兴的王朝身上……

想到这里,谢微凉的心中便隐约生出了几分激动。

是以,她在说完这话之后,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奏折交给了谢訦。

“这奏折不是前几日……”谢訦看到手里的奏折,有些奇怪。

“陛下请看署名。”谢訦的反应显然早已经在谢微凉的预料之中,她面色含笑,示意谢訦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而谢訦听到对方这样说之后,满腹疑问地将手里的奏折翻到了最后一页——

那里的署名,早已经由“谢微凉”改成了“谢訦”。

而通篇的口吻,也早已经不再是谢微凉身为一介臣子对皇帝所言,而是谢訦自己身为皇帝的自述。

而谢訦看着手里的奏折,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开口道:“姐姐这是已经为我写好了‘演讲稿’了?”

从谢微凉那里,谢訦也学到了不少新奇的词语。

“陛下,”谢微凉听到他这样说,开口道,“臣妾已经从王诚那里得知陛下的想法了。”

听到这话的谢訦一愣,下意识便要反驳:“姐姐误会,都是那王诚在你面前胡言乱语……”

“陛下。”谢微凉打断了他的话,面色早已经变得阴沉。

“可如此一来,大臣们的怒火,必然会全部集中在你的身上。”谢訦看着眼前之人,语气也变得阴沉,沉声道。

两人之间的气氛,突然变得十分紧张。

在一旁侯着的宫人,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离去,生怕被两人的怒火波及到。

而谢微凉盯着眼前的谢訦,一颗心却突然平静了下来,一双眼睛更是毫不害怕地看向谢訦,眼神坦荡。

第104章

“陛下,臣妾以为,改革不宜操之过急。”随后,她盯着谢訦,一字一句道,

“况且陛下才继位不久,周边忧患为除,如此大动作,势必会引起朝中内乱,而瑞王又在西北虎视眈眈。”

“届时,如若对方趁此机会出兵,您势必会腹背受敌。”

谢微凉虽然并没有见过瑞王,可瑞王谢舜,当年曾一度被认为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选之一,又在谢訦继位之后,在西北拥兵自重。

她看过的无数古籍,都在证明一件事情:古往今来,拥兵自重的权臣或者王爷,不是被皇帝忌惮,走投无路造反;或者就是自己有野心,造反。

像谢訦和谢舜这样的,倒还真是少见。

谢微凉说完这话之后,一双眼睛便从谢訦的脸上移开,转而落在了地上。

同时,她也在心中暗暗复盘自己方才的行为。

两个字:大胆。

这边的谢微凉还在后怕着,而那边的谢訦听到这话之后,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开口道:“皇后谢氏,别忘记你的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