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马上就过年,拖到那时候再走,府上会包十五两银子的年节给他们添添喜气,此刻走明显不划算,说不定还会撕破脸,贾政也不可能现在就去任上,总要得了手令,准备出行之时,他们亲自相送,才算圆满。

银子拿到那时候,比现在能多不少,而且情分还在,贾政那日在外做不下去,还不是要回京都,请他们回去继续详谈?

林府之中,打包的箱笼一件件垒起来,库房里按了封条锁着,白条贴着的是黛玉的行李,红条贴着的是薛元娘的东西。

黛玉这次去荣国府,人多多得带上,全部用她们林府的家生子,几辈子祖宗都在林府手里,定不会随着荣国府的人乱来。

用得上的东西全都装着抬进去,再抬一大箱子铜钱,到了就撒出去卖个好,省得一进门小鬼就难缠。

适合京都那儿的衣衫一直在做,先弄个几身,针线房的人带两个家生子去,按着府里的规矩来,她们两个负责黛玉带去的三四十个人的四季衣衫,若不够,后面再加便是。

梳妆匣子、胭脂水粉、笔墨纸砚、书籍字画准备了整整一大箱子,三年内应该都不会缺。

一整日下来,累得人腰都得断掉,但各个似乎都很开心。

能回京都去,手里有的是银子,又后继有人,林府红红火火的未来,谁不想分一杯羹?荣国府如今明显不够看,金陵贾家都已经自顾不暇。

快到年节之时,关门大吉的店铺可不少,府衙不管,任由那些地痞闲汉乱来,**都抓不住人,还不如关门减少些损失。

只是这大门一关,再想开也没有精力,巡盐御史府的大狱刚被放空,江南各个知府衙门的大狱人满为患,除了嫡系的没怎么动,姻亲和旁支几乎全在狱中。

证据都有,想脱身只能花钱消灾,这还是因为没有人命,若是有人命在手,此番定然得脱层皮,都不一定能安全脱身。

薛蟠在家中养病,就听宝钗说谁家的子侄被抓入大狱,打得去了半条命也没放出来,听说强抢了个民女,将人父母打伤,没闹出人命来,赔够了银子,双方都已经和解的情况下,竟然还能翻供,非要那抢人之人明媒正娶。

这还不算,就薛三老太爷家的长孙往日被宠得跟什么似的,去赌坊输掉十几万两银子不还,被赌坊告到知府,知府把人扣下了,没还完便要拿人去抵。

赌坊的人说十几万两银子卖了他也换不上,也就皮子嫩,可以当个小倌养着,养好了规矩就送到京都去伺候贵人。

这话将薛三老太爷气得吐了血,现在家里筹着钱,四处借,一大家子人又多,有想出的自然也有不想出的,差不多到分家的边缘。

若换作以往,那赌坊哪敢这样坑人,十几万两银子是一个孩子能输掉的吗?

薛蟠还想出门,薛王氏狠下心肠,直接将他锁在家中,薛家如今可是薛二老爷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顺从他的一律美好下场,倒向他的才能躲过去。

她们没法倒,再倒皇商的名号就再拿不回来,普通商户人家,有出无进的家业,二哥都不大看得上她们。

不管京中如何反应,四王八公你能不能抽出手来指点江山,这一波被带走后断尾求生的,已经安然回家,战战兢兢没一个能安睡。

不愿意配合的,抄家问斩秋后再算,知府衙门不跟他们客气,人证物证俱全,就可以动手抄家。

林如海花了三天时间整顿了盐商,知府衙门花了十天时间,让四王八公的分支损失惨重,甄家和薛家送来的礼物,又一次淹没了林府。

这一次,林大人做个和事佬,今年的年节也得好好过,江南各处飘起的花灯节、舞狮节依旧红火筹办起来。

大洗牌之下,背景雄厚如柳氏这般的人家赚得盆满钵满,林如海交给她分销的盐足够多到她堆满整个庄子,只需要她一直按官盐的价格去卖,盐引都会给她留着。

赚得不多,胜在安稳,良心不会痛,柳氏心安理得接手,新得的铺子都开始售卖官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是,她的价格是固定的,也不限购,买多少就称多少,童叟无欺。

张县令再见到她时,她是来替薛元娘送节礼的,薛元娘答应过每年给他们送节礼,还有一千两银子的闭嘴费。

只要薛老爷子还在世,每年一千两银子不会少,若是老爷子不再世,她这个外嫁女便没有义务再提供银钱,这世上的规矩都没有外嫁女奉养亲哥一辈子的道理。

这笔钱,薛老爷子还得亲自来柳氏的铺子领,铺子里的小厮走到薛元娘家,看到那一家已经青砖瓦房,买了户人家专门伺候他们,外头上百亩良田租着,日子可见过得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