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2)

贾政不明就里,不承认这事,各家得了铺面的人家信誓旦旦,都是府衙近期批给他们的条子,他们出的银子可不算少,错不在他们。

各家出示的账册登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不止一家。

上任半年多,耗费几千两,落了个巨贪的名声,人证物证齐全,被知府衙门押着去知府衙门,知府衙门临时调任原本下放的张县令回来重新接手管辖。

贾政如今才看出是怎么回事,上书辩驳,都是张县令在职时候的事,跟他毫无关系。

可毕竟过去半年之久,他又毫无察觉,甚至还被本地乡绅联手诬告,做实罪证,那也是无能的表现。

至于那张县令,证据不足,但不妨碍知府衙门给贾家一个赔罪。

谁不知道贾政是荣国府的当家老爷,此番抓住把柄,未来不一定能够起复,知府思虑良久,决定给张县令一个差的考评,如此,算给贾政一个答复。

用张县令的未来,葬送贾政的未来,两败俱伤的结果,柳氏看得心花怒放。

第85章 娘家人都有了着落

像贾政这种烫手山芋,如此行事,总会有不稳妥的时候,张县令估计的的确确在里面做了手脚,顺水人情的事,就算荣国府就此没落,架子搭在那儿,难保哪天会去上皇那儿颠倒是非。

知府不想过多参与进去,最好的法子,就是冤有头债有主,吏部看到他的奏报,也会知道怎么发配张县令的。

就算不知道,田侍郎和林如海都能保证他有去无回,这辈子做不了京官。

县衙里,各家看着张县令回来,还以为张县令做得好,他原先在的时候没闹出过什么大事,才被知府提回来的。

只有那等消息灵通的,在瞧张县令的笑话,银子都是给了他的,不认也没关系,他们已经从贾政那里重新要回来不少,被批下来的东西县衙已经没有权利收回去。

如今接二连三的事情过去后,已经渐渐无人提起薛元娘。

薛老爹那样的赌徒,还有薛大哥那样的跛脚莽夫,回了村里,仆人都卖了,一家子懒汉紧巴巴过着日子,为了银子每日争吵,夫妻两个没少打架,甚至于去偷鸡摸狗,谁有心去管他们。

只要提起他们,都嫌晦气。

村里人都觉得薛元娘终归一个外嫁女,是个人都会离这样的娘家远远的。

不知是哪里传出来他们家用一千两将薛元娘卖给了荣国府,荣国府又将她过继给薛家,早已不是这家的人,生养之恩也已用一千两买断,往后就是陌路人。

薛老爹却不信,嘴里反复念叨着,等年底就有银子,年底薛元娘就会给他银子花,他会还掉所有的债东山再起。

张县令着急上火,乞求再三,还是没能说通知府,他今年考评绝对会很差,贾政这样的破落户勋贵都能将他打压,心里不服气,想找人泄愤,便找到薛老爹头上。

旁人不相信,他是相信薛元娘会给这个银子,她一向说到做到,也很会给自己做脸,年底一定会给,在他离任之前,绝对送她一份大礼。

此前被薛大哥欺负的那对母女被他找来,用薛元娘的名义压迫她家姑娘嫁给薛大哥,那家人在张县令这儿没多反抗,转头求到柳氏那儿,确认是不是薛元娘示意的。

柳氏当然说不是,薛元娘如今是高官夫人,买个丫头给薛大哥都可能,何必压迫一对可怜的母女。

那对母女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是张县令故意为之,非要刁难她们。有了主意,两母女哭着喊着到薛家闹,将屋子里的东西砸了个稀烂,还真的答应下来要结亲。

薛大哥兴奋至极,没等同意呢,薛家母女说只能做上门女婿,一个跛脚的窝囊男人,只配做赘婿,一下将薛大哥的兴奋击得粉碎。

就这,两母女还说薛大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整这出来膈应人。可这又让薛老爹支棱起来,因为薛元娘来给他撑腰了,薛元娘愿意给他们兜底,一家子仿佛看到了希望。

张县令帮着薛元娘一家的事,跟着传遍县里,很多人以为他是故意帮着薛元娘,好打垮贾政这个原配兄长。

连被抓到知府衙门的贾政在听闻此事后,都恨得咬牙切齿,若非薛元娘昔日那一顿闹腾,他又怎会不安排幕僚跟上,自然也不会受这等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