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2)

赵姨娘没好意思直接跟王熙凤道谢,却让探春多帮衬着二奶奶,说说好话,绣个鞋面给二奶奶,探春虽说对贾宝玉很看重,对贾环同样看重,尤其是进学后的变化,她时常都是会关注贾环学业的。

贾雨村布置给贾环的课业,探春一五一十都要求他完成,将自己的笔墨和纸张都匀一些给贾环,让他多多练字,比不上贾兰,却绝对能将宝玉甩得远远的。

再多学几年,考个秀才应当没有问题。

她的婚事如今也不着急,老太太说了,府里的丫头她来找婆家,二奶奶也说了,以后会找一些合适的人家帮衬琏二爷,进士出身的人就极好。

包括迎春和惜春,一概都已经被王熙凤纳入麾下,二奶奶说,她们一个都跑不掉,都得拉着女婿跟娘家走动一二的,不是四角俱全的人家,姑娘嫁过去没一点用处。

体面的嫁妆也已经开始筹备,都走公中的账,还有近十年时间,每天攒一点,都够她们一辈子富足的。

直到府上丫头婆子和小厮掌柜一一被清算,田地慢慢买回来,府里的进项能恢复到一万四五千两,支出省到五六千两,公中越来越富足,荣国府才终于恢复往日的平静。

大太太管着家,大宗的支出都是不许的,贾赦配合他,贾政想说什么,也被大太太几句话羞得无言以对,这荣国府终归是大房的,贾政大手大脚花银子,花得都是大房的银子,大太太不给也正常。

原先等着贾政回来后好回府的三个清客,贾政自己是请不来的,书房也被当成学堂,想找个闲谈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请最要好的那一个清客,待在正堂跟他聊聊天。

老太太看他实在无聊,在外头买了个懂些诗书的漂亮丫头,陪着他红袖添香,日子也好过一些。

贾老太太就算在心疼他,贾赦和贾珍都死死盯着呢,她不好明着帮衬。

等省亲之时,娘娘回府,大家知道二房的前景依旧光明,自然就会好起来。

到年底之时,建好省亲别院的人家终于一个个上书约定好时间,贾家也约了,就在上元节之后,是四个妃位娘娘里头最晚出宫的一个。

前头三位娘娘家中要不是手握重兵,要不就是一品大员,基本都生育过,只是年纪都不大,比皇后娘娘所生的太子差得有点远。

上皇年纪很大,新皇年纪也不小,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太子的地位明显更加稳妥一些,近些年已经入了朝堂,还没有开始培养心腹大臣,等上皇走后,皇权稳固,估计就要开始准备这些事情。

新皇的身体明显不如上皇那般硬朗,想活到上皇那个年纪,只怕是不能够的。

三位娘娘的地位远不是贾元春这个新晋宫妃可以媲美的,所以晚一些也正常,时间基本都定在正月里。

今年的年对于京都的百姓来讲,便是富足又欢乐的一年,各个手里赚了不少银钱,从年底开始,集市灯会庙会各种活动一直没停下,城里都不设宵禁。

贵妃省亲开始,更是一路都撒着铜板和糖角,热热闹闹好不引人围观。

贾琏这一年学习很努力,发誓定要有一番作为,送年礼之事,终于悄悄去见了那位传说中的舅舅,舅舅一看便是个儒雅人物,抚琴赏花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身旁跟着两个年轻的弟子,仪表堂堂姿容卓越,似乎名声响亮,在酒楼之时见过他们受人追捧的场景。

见他来,两位弟子自动推开,他们跟着先生学了近十年,先生的身份自然心知肚明,先生没有儿女,贾琏勉强只能算半个。

贾琏一看到这位舅舅,温和模样并没有赦大老爷说得那般可怕,想起故去的生母,竟无半点印象,红了眼眶神情难免露出委屈姿态。

第87章 张家起落

“乖孩子,过来。”张家三郎腿脚并不利落,流放之路遥远,伤着了没有及时整治,便落下了这病根,天气尚好之时还无妨,一到天寒地冻或是阴雨季节,脚便不良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