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 / 2)

再有便是洛阳街上徐晃带着杨奉手的兵马前来劫粮,被曹操带人击败了,还将徐晃生擒活捉,如今正关在曹操军中。

“陛下龙威,让一日之内的两场动乱皆被一一化解,如今韩暹已死,杨奉已败,请陛下放心。”

刘协听得有些累了,他揉了揉太阳穴,说了句:“曹将军的功劳朕记下了,韩暹和徐晃的事情,一切交给曹将军处理”,便准备离开德阳殿去休息了。

“陛下,臣有话说。”

刘协又被拦下,心中颇感无奈,转过头去看,说话的人是杨修。

“杨公子请讲。”

杨修上前两步,月白色的衣袖随着他对天子行礼翻起一阵微风来,“陛下,这洛阳皇宫数月前刚刚修缮过一次,今日被大火烧过,若是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要再修,臣恐怕宫殿建材消耗不起,洛阳民力消耗不起啊。”

刘协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但仍然问了下去:“那杨公子以为,当如何?”

“臣以为,当迁都。”

杨修此言一出,德阳殿中瞬间寂静无声,似乎连宫人宫女吞咽口水和呼吸的声音都能清晰的听见。

杨修昂起头来对天子道:“数月前,陛下携百官东归洛阳,臣亦在其中。可那时的洛阳便已经是一座空壳,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加以修缮,如今又遭大火,宫中化为焦炭之地何其多,陛下人心让洛阳百姓再一次话费心力心血在这残破的宫殿之上吗?

“依臣所见,与其修缮,不如重建!在原本的大汉皇宫之上修修补补,不如建立一座新的都城,曹将军先前所荐之许县乃是曹将军的故土,若陛下迁都至此,不但兵马钱粮一应俱全,且再也不用如在洛阳这般担心城内城外伺虎环狼,而导致今日韩暹之乱了!”

杨修一番慷慨陈词后,随即匍匐在地,静候天子下诏。

洛阳钱粮不足,需要靠曹操从别处运粮,天子当然清楚。洛阳周围还有虎视眈眈的军阀杨奉张杨,天子当然清楚。洛阳皇宫今日被一把大火烧过,若要修缮又得花费不知多少的人力物力,天子当然也清楚。

可天子更清楚,若是迁都许县,那么大汉的朝堂,可能就会变成曹操的天下。

他从前虽然在各个军阀手中辗转流离,却从没有一个军阀,会让他将大汉的都城迁至自己的故土。

但如今,曹操这么做了。

而且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都让刘协觉得,洛阳不再安全,甚至连皇宫,都不再安全。

今日之局面,迁都,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刘协看了看曹操,他没有动作,也没有露出任何表情,像杨修那样力劝天子迁都。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着天子发话。

可是,如过不是曹操授意,或者曹操和杨修、甚至杨彪达成了一致,杨修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这些?

对于天子来说,若曹操和杨彪达成了一致,朝堂之上的洛阳旧臣便会有大半都倒向曹操,这显然是最坏的结果。

刘协深吸了一口气,“曹将军以为,迁都许县,是否妥当?”

曹操很恭敬:“臣启陛下,迁都许县正是臣不久之前向陛下提出的方略,杨公子所言也是臣心中所想。只是,一切决断,都在陛下手中。”

天子今日已经向曹操妥协了一次,若是迁都之事再向曹操妥协,那便是两次。

而且迁都是关乎汉室、关乎国家的大事,并非像处理一个伏完这么简单。

他知道迁都许县对于自己、对于汉氏、对于曹操来说,也许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可是他不甘心。

“董将军,你怎么看?”在这个时候,天子是最希望董承能够提出反对意见的,可是董承在伏完一事上对曹操的支持,让天子心中没了底。

董承低了低头,“陛下,此乃国家大事,关乎汉士命脉,臣不敢妄加议论,还请陛下决断。”

董承这话说了就相当于没说。

可是他的态度也告诉天子,他如今,不会和曹操作对。

刘协藏在袖中的手握了握拳,又缓缓松了开来,“明日早朝,朕会与众位爱卿商议。朕累了,诸位,都散了吧。”

第43章 同行出宫

随着天子离开德阳殿,众人纷纷散了开来,洛阳宫殿被大火焚过,天子只得带着嫔妃宫人,在曹操和董承的安排下,再次住到了刚来洛阳时住着的赵忠府上。

董嫣和董姮分别过后,众臣一同向宫外走去,她抓住了准备跟曹操离开的郭嘉,“你刚才笑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