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第105节(2 / 2)
经过一天休整,他人依然蔫蔫的,眼角发红,头发凌乱,但他还是寄希望于今越的法子能管用。“我先进去,把病房的窗帘拉上,等她睡着,你们再进去。”
徐端看着舒今越,她刚吃完饭就拿出一堆化妆品,一通鼓捣,把眉毛画得弯弯的,眼睛画得有点不像她了,两颊还各有一团粉红……怎么说呢,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忽然有点慈眉善目。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病房门口,里面隐隐有呼吸声传来,比平时略深,说明是睡着了。
***
康玉琼这一觉睡得不太安稳,总觉得房间里有动静,但她已经不在乎了,她连续两天拒绝打任何针水,拒绝吃任何东西,等的就是那一刻的到来。
她想,只要她愿意,哥哥也不会为难她的吧。
至于有什么动静,进来什么人又出去什么人,跟她一个活死人有什么关系?
正想着,忽然感觉屋里有道亮光,她睁开眼,就见一个身穿白纱,手捧白玉瓶的女观音,飘到自己对面……康玉琼揉了揉眼睛,是真的,一束温暖的白光伴随着女观音。
她坐不起来,只能仰头,扭着脖子,看着那位慈眉善目的观音娘娘,眨巴眨巴眼,难以置信:“您是真的观音娘娘吗?”
观音娘娘但笑不语,就这么静静地,温暖地看着她。
画像上的娘娘就是这个样子,康玉琼不疑有他,虔诚地问:“您是来接我了吗?”
观音和颜悦色,“非也。”
“我平生没做过什么坏事,这么多年还诚心的抄了那么多佛经,我……”
“住嘴,我佛有三不渡,一不渡无缘之人,二不渡无信之人,三不渡无愿之人,你可知自己犯了何错?”菩萨即使生气也是慈眉善目的。
“信女不知。”
“你口口声声诚心信佛,其实却是叶公好龙,此为无缘;你既已在我面前答应你的父母会努力活下去,现在却妄图轻生,此为无信;现在你又一心求死,无欲无求,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此为无愿。”菩萨颇有点疾言厉色的模样,“你服不服?”
一桩桩,一件件,全是她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她反驳不了一个字。
她的脑海里出现当年父母临终前拉着她手的画面,他们把她托付给哥哥,然后画面一转,又变成哥哥背着她,冒雨踉跄在泥泞的马路上,雨衣全披她身上,哥哥全身湿透了,冰冷的雨水顺着发丝滴落,她的眼泪也一起落在他脖颈上。
雨水是凉的,眼泪是热的。
哥哥立马安慰她别害怕,别哭,他一定不会抛下她,会治好她……画面一转,变成一个大雪天,他穿着破棉衣,背着暖烘烘裹在军大衣里的她,踩着“嘎吱”响的积雪,一步步走向医院。
……
这样的雨夜,这样的雪天,不知道有多少个,他从青年熬成了中年,鬓角和胡子都白了,背也佝偻了。
而一想到自己这几年的状态,动不动就寻死觅活,动不动就冲哥哥发脾气,逼他让她死,康玉琼顿时“哇”一声嚎啕大哭。
她泪如雨下,双手合十:“娘娘教训得是,您说得对,我不是个好的不配跟您走,我活该,我……”
“住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还有挽救的机会。”
“怎么挽救,我也没几天可活了,我……”
“且慢,你阳寿未尽,说死为时尚早,不信且让本尊替你看上一看。”
康玉琼被她左一个“住嘴”右一个“住嘴”给训斥住了,哪里还敢说话,乖乖伸出手。
心里还说,菩萨果然是菩萨,身上都是暖暖的,软软的,跟她这将死之人不一样……嗯,她也不敢抬眼多看,毕竟在她的意识里,这是亵渎。
她只知道,今天的菩萨特别的慈眉善目。
第55章
五分钟后, 慈眉善目的舒今越身上的光消失不见,她也“飘”到了门口,又在徐端的掩护下, 火速撤到楼梯间,拍着胸脯后怕。
“呼——差点就穿帮了!”
为了练这种双脚走路却像飘的本事,她这一天腿都快断了。
“我说你怎么会这种花招的?”
“真厉害,你怎么什么都会!”
徐端没说话, 他小时候为了讨徐夫人欢心,喜欢为她当众表演和别的小朋友学来的小花招, 不过不仅没能逗笑她, 反倒招来徐老爷的一顿打,骂他不务正业, 雕虫小技上不了台面, 后面总要加一句——“跟你那个妈一样。”
他没想到, 自己小时候的上不了台面, 在她眼里却是“厉害”。
男人嘴角翘起来,把自己外套披到她肩上, 又帮她挡着人, 让她好把自己的衣服换上。
康永新一直在病房里守着, 确保妹妹真睡着后, 才出来找今越, “怎么样, 脉拿准了吗?”
今越点头,“典型的气血虚弱,尤其是血虚,康阿姨的血色素这两天应该是又降了,我建议先给她输血, 来得快些。”
跟以前看过的别的重症患者不一样,康玉琼前几次手术后对输血反应良好,只要输进去,数值就能立竿见影的涨上去,这算不幸中的万幸。
既然能有更快的方式,那肯定选择啊,管它姓中还是姓西。
“好,我待会儿就去跟医生说,就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接受……”
“放心吧,被我这么一‘吓’,你只要搬出观音娘娘,康阿姨应该会听话。”
对这种长期与世隔绝、内心封闭,但又有虔诚信仰的人来说,想让她“听话”也不难,不然后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老年人愿意把毕生积蓄拿去买保健品?为什么那么多邪教的信徒都是孤单寂寞缺乏关爱的老年人?
用那些“讲师”的话来说,这类人的心理防线很脆弱,基本一攻就破,而一旦攻破之后,他们几乎会对自己信仰的东西言听计从。虽然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今越觉得这个道理从心理学上来说是通用的。
“那中药呢,你打算开个什么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