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第177节(1 / 2)
“不会。”本来是会的,但他不忍心他因为这点小错误毁掉一辈子。
寒冬腊月给买不起棉被的人家卖点能替代过冬的东西,也没牟取暴利,又不是什么多大的罪过,比他贪心比他胆大的多了去了,他一个无业游民靠自己双手,辛辛苦苦几个月就挣五百块钱,不该对他这么残忍。
这下,所有人长长的舒口气。
“好好好,小徐你告诉他,在思想学习班里给我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争取立功,早日回家。”
大家都笑起来,老两口开始拿钱,文明分给他们的辛苦钱,他们一分不少要退回去。
徐端拦住他们,“别,那点钱他让你们自己留着,退还牟利他用自己的钱就行,今越的也是,他说这事是他自己想做的,与你无关,你不用自责。”
众人心里一时间复杂起来,舒文明以前就是个阴郁的怂包,连王老二那样的人都看不起他,可真出了事,他却一个人把所有责任扛下来,退钱也是自己出。
“好小子。”舒立农红着眼骂了声。
徐文丽连忙回屋去找存折,家里没多少现金,这五百块的利润她还得上银行取。
怕她一个人取现金不安全,徐端和舒今越陪着她去。
取回来,赵婉秋已经热火朝天做上饭了,居然是现时用糯米粉搓的小汤圆,一个个白白胖胖有小拇指指尖那么大,圆溜溜白糯糯的,煮到飘起来一会儿,成了蓬松软糯的小白球,迅速捞出来,浇上早就烧好的红糖水,底下再卧一个鸡蛋,吃着又香又甜,弹弹的。
徐端发现鸡蛋只有他和今越文丽有,悄悄将自己碗里那个夹给今越,“我吃过饭才来的。”
今越笑嘻嘻的,心说你这可是女婿待遇了。
“对了,那你说的倒卖棉花那个呢,咋处理的?”
“没收所有牟利和剩下来不及处理的棉花,也没处以罚款,只是判刑五年。”
那么大的涉案金额,要是以前说不定都够上枪毙了,这次居然没罚他钱,判刑也只是五年,看来政策是真的要松动了。
“这事胡桂枝阿姨亲自过问,商讨了很久才决定的。”
“那我二哥的事,她岂不是也知道了?”
“应该不知道,这次被抓的人太多了,你二哥在中间只能算小鱼小虾。”这次的事,一开始其实并没有这么多人,打办和派出所的也只是例行公事,像平时一样抓了几个实在过分的,谁知道有人眼红倒卖棉花那伙人,就去举报了。
眼看着他们真被抓了,证明举报有用,于是那些原本有利益冲突的或者有私仇的,都铆足了劲的举报,所以这次连打办都忙不过来,直接是公安抓的人,公安局里到处都是舒文明这样的倒爷。
而舒文明单纯就是他卖的羽绒被跟卖棉花的有冲突,那边找不到举报的人,以为是他干的,就把他误伤了。
“那其他人呢?”
徐端叹口气,“大部分家庭其实都拿不出钱,盈利都花了,只能先关着。”
是啊,这年头去蹲黑市的,要么是真的胆大包天的,要么就是穷得走投无路的,尤其那些从乡下拖家带口回来的知青,但凡倒腾来一分钱立马就要换成家里的口粮养孩子。没收?怎么没收?更别说处以罚款,他们去哪儿凑罚款。
胡桂枝正是想到大家的难处,所以不允许打办的罚款,能放回家的都尽量放回家。
“我也给她提了一嘴,让公安了解清楚每个人的情况,核实清楚万一家里有生病老人、行动不便的家人或者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是先把事儿记着,人先回去,等把家里料理清楚,该怎么处罚再处罚。”
今越竖起大拇指,她都没想到这茬,主要是她们家没有这种情况,所以后世为什么说某些领导脱离群众,她现在就一普通小医生都开始“脱离”了。
“而这样的情况,核实下来还不少,胡阿姨心情很沉重。”
老百姓是因为吃不饱,甚至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啊,她于是顶着层层压力,尽量把大家能放的都放回家了。而实在拿不出钱来的,干脆就让到郊区采石场、沙场、农场参加劳动,用劳动的工钱来抵。
不处罚肯定不行,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可处罚太严,又要逼得人没生路。
徐端心情有点沉闷,“要是能多一些就业岗位就好了。”
舒今越忽然想起来,上辈子徐思齐开办的汽车厂里,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的工人比例非常高,听说这些工人是八十年代末期他刚开始办厂的时候就招聘进去的,一直待到退休,拿的也是跟正常员工一样的退休金。
网上流传一句话,只要进了徐家的厂,哪怕是老弱病残都能待到养老。
“你可以的,你现在正在构思的事,以后说不定就能为社会创造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创造数以亿计的财富。”
她说得十分肯定且认真,徐端看着她的眼睛,“真的吗?”
“真的,你相信我。”我可是活过两次的人。
不过,大佬的迷茫也就那么一会儿,“接下来一段时间,估摸着会查得比较严,你们都别去鬼市了。”
舒家人连忙摆手,不去不去,再也不敢去了。
这千里迢迢去到赣西省,一路风餐露宿买回来的羽绒被,三个人为了卖它们冻得瑟瑟发抖,东躲西藏的,自行车都快蹬出火星子了,结果就挣点辛苦钱还被没收了……说句泄气的话,早知道到头来白干一场还要担惊受怕,这苦谁爱吃谁吃去。
因为思想学习班晚上也不能回家睡觉,徐文丽挂念文明,中途去看过他两次,赵婉秋做了些好吃好喝的,但一想到徐端说的这次跟他一起被抓的人很多,人家吃不饱饭的时候他们送大鱼大肉过去也不妥当,最终只能放弃。
到了除夕夜这天,家家户户吃过早饭就在准备年夜饭,今年对舒家来说是个特殊的春节。
因为张珍的母亲病重,她带着徐平和徐思齐回娘家陪老人家过最后一个春节,保姆也没了,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徐端就被今越叫来家里过了,当然还有他隔壁的姚青青。
加上舒文晏一家五口,舒家的老屋压根坐不下,“不行咱把饭摆在孙家那间屋里。”
今越买那三间屋,一间租给钱春花,一间租给回城知青杜爱国一家,孙老太太那间今越一直留着,还有一张大炕,现在倒正好派上用场了。
赵婉秋带着刘慧芳在厨房做饭,舒立农带着儿子和未来女婿在老屋里聊天,萌萌芽芽扎着两个小冲天辫,跟着刘姥爷在院里跑来跑去。
“今越,你知道莫医生他这几天上班吗,我有个同事想找他看病。”姚青青问。
正巧,今越昨天才刚被请去他们科看了个病人,“上的,明天大年初一到初四他都上班,说是他们科室有人家里出了丧事,要回去奔丧,他走不开,你让你同事过去就行。”
姚青青把抹布扔在炕边上,仰躺在炕上,唉声叹气,“我带她去吧,正好我也有点小问题想咨询莫医生。”
舒今越一听这咋还惆怅上了,“咋,你身体不舒服?”
徐文丽也凑过来,她们几个年轻女孩自告奋勇过来打扫晚上吃饭的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