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妹妹回来了 第315节(1 / 2)
“我研究了一下,两个地区的药物审批和上市程序不一样,他们那边确实是要更复杂,但他们家族每年花钱养那么多律师团队,就是专门教富人钻空子的。”
今越好笑,“他能答应吗?”
“没关系,因为你们的事迹很快就要上报纸了。”
果然,没几天,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以舒今越为首的专家团体运用中医中药治愈k病毒肺炎,因而在全世界都是k病毒肆虐的时候,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龙国孩子居然毫发无伤,甚至都没传播开来,病例数控制在了两位数内!
这一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卖西药的说:骗人,假新闻!一定是中药厂商炒作的新闻!一切都是利益驱使!
中医黑说:中医就是封建迷信,怎么可能真的能治病?还是a国都治不好的传染病!
信中医的人与有荣焉:我就说中医中药能行吧,关键时刻还得是老祖宗出手。
舒今越对这些舆论风波习以为常,该上班上班,反正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她现在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门诊量和住院量自然会哗哗上涨。
而这条新闻的播出,无疑是给犹豫不决的布莱恩上了一个紧箍咒,他当即打电话过来说一切条件都答应,立马答应,只要能以最快速度成交。
家里孩子生病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对他这种人来说,利益才是最大的驱动力,他之所以这么磨舒今越的“特效药”,这么锲而不舍,连吃多次闭门羹也不放弃,其实就是看到了商机。
他亲眼见识过“三根手指”的神奇,知道目前唯一能对k病毒有效的就是舒今越的药,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有了特效药就是最大的话语权,就是源源不断无法估量的金钱。
而他正好能在身边那群饿狼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下手为强,把特效药的代理权拿到手,这样以后凡是a国市面上出现的特效药,都需要被他吸一口血。
“所以,他想要拿下代理权?”舒今越有点拿不准这个事的好坏。
“对,我觉得我们可以同意,暂时先签三年合同,等以后时机成熟再自己经营。”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做甩手掌柜也挺好的,无非就是相对来说会少赚点,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也不行啊,不让人赚他们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时候算下来可能还没当甩手掌柜赚得多。
他们才说好想同意,结果当晚老朋友佐藤静香就打电话来,她也是从新闻上看到舒今越的事迹,嗅到了这个商机,要求拿下在a国的代理权,她在a国也有生意和产业。
一边是人生地熟还有医学背景做背书的布莱恩,一边是早已合作多年且人品可信的佐藤静香,选谁?还没等今越想好,她又陆续接到好几个电话,有港城公司的,有澳城的,有a国的,还有y国的,都是闻着味儿来的生意人。
她从来不知道,她的医院名声能这么大,居然能让这么多外国人把电话打到医院来。
舒今越再一次体会到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含义,感受到了金钱的魅力。
你的药不能帮他们赚钱的时候,就是治好十万个病人也没用,但一旦能有利可图了,哪个旮旯角落都能给你挖出来。
布莱恩一看这架势,不行啊,得涨啊;佐藤静香冷哼一声,砸钱她不会?其他人自然也不可能当场退出,又把代理价格往上抬了不少,抬到徐端觉得可以了,他忽然又没选定某一家,而是直接选了四家,除了布莱恩和佐藤静香,还选了两家y国和港城的。
……
舒今越不知道他怎么操作的,她最近挺忙的,手边的学生带上正轨后,她一直记着年前跟二哥说的事。
当初说要筹备基金会的事,但因为k病毒给耽误了,最近她又提上议程——因为有钱了!
这次的四家代理商,直接让她进账了一笔非常非常大的金额,这可是为国家创外汇啊,胡桂枝专门打电话来鼓励了她几句。
“什么?你打算拿出一部分利润用在基金会上?”说“一部分”都是保守的,应该是拿出大部分才对,胡桂枝有点意外,她以为今越有了这比巨额收入会继续扩建医院,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
她的事业心很强,在专业上也有抱负,不可能止步于现在的规模。但她没有,她在本身很需要用钱的时候,还愿意把钱花在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身上。
“是的胡阿姨,跟您汇报一个好消息,上次经我们全院职工共同捐款救治的那名白血病患儿,在海城的骨髓移植非常成功,要是没有大家的慷慨解囊,光凭我一个人的能力也做不到。”
她自己出了大头,加上凌父那三千块,院里职工有的一块两块,有的五块八块,量力而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那名光头小子终于迎来了新生。
“患儿母亲说,他的亲生父亲抛弃了他,但他有了我们这些新的‘爸爸妈妈’,将来他也要学医,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您都不知道我听见这句话的时候有多高兴。”
胡桂枝沉默,她觉得,自己对舒今越的认识似乎又跟以前不一样了,她是在传播中医,在向世人介绍中医,受惠于中医,但同时,她也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医术。
“医术是仁术,你做得很好。”
今越笑笑,“所以,这次我打算自己先捐赠一百万在基金会里,到时候我会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监管,同时也会给社会各界人士一个交代,钱花在哪里,花了多少。”
“好,我赞成。”胡桂枝说了一句,“那我向你推荐一名工作人员可以吗?”
“还记得我的孙女茵茵吗?”
今越当然记得,那个因为遗传了母亲的糖尿病而导致小小年纪不安腿综合征的女孩,自从胡桂枝调到京市后,她很多年没见过了,但脑海里还能浮现那个小女孩瘦瘦的身影。
“她去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正好让她去你那里锻炼锻炼,你教教她,有不对的只管说,说了不听告诉我,我来教训她。”
茵茵呀,那是胡小雨的女儿,即使没有自己和胡桂枝的交情,她也是徐端的侄女,徐端的侄女自然也是她的侄女。
“您放心,茵茵这么优秀的孩子,我喜欢还来不及呢,她来了正好,给我家这几个皮猴子做个榜样。”
“哎呀别这么说,小孩就是要活泼开朗才好。”
“胡阿姨您是没见过他们有多调皮……”巴拉巴拉,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天都能给她整出一堆新问题来,幸好家里人都给力,不然她光管孩子就精疲力尽了,哪还能搞事业。
数落一堆,胡桂枝听得笑呵呵的,忽然问:“你二哥家的孩子,还好吗?”
看看看看,胡阿姨虽然从来不说,但这么一句足以证明她知道小平安的身世。
“好着呢,小时候觉得他太皮了担心长大还这样,这一年来可懂事了,作业写得好,还知道帮家里人干活,上个周末以前收养他那位张老师过生日,他还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张老师买了礼物呢。”他现在还叫她“张妈妈”。
当然,二哥二嫂也帮过张老师,她家孩子没考上高中和中专,分不到工,是二哥给安排进厂上班的。二嫂那边每年都会准备一份丰厚的年礼,陪着小平安亲自送上张老师家。
“好啊,你二哥二嫂,你们全家都把他教育得很好。”
舒今越也不敢居功,教育这事她其实没掺和,可能孩子天生品性就好,加上二哥二嫂教育得当呗,当然,舒老师天天在家教作业也功劳不浅。
话说当初今越是打算亲自打电话去游说,让那些大老板捐赠基金会的,谁知徐端听了之后不赞成,“你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将来想要站上更高的台阶,就不能留下这些说不清的事。”
他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知道有些事在当时可能不算什么,过后被有心人发酵一下就不好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