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她那手,是摸过铜铁疙瘩,搞过切削的样子吗?一点儿都不像!
年轻轻十八岁的城里大姑娘,上哪儿学机械加工技术?还不是专业机械技术学校毕业的,准是个东郭先生!
屠洋洋转向许田景,“大师傅,您刚才也说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我说多少都不如在您眼前做一个零件来的有说服力对不对?您要是怕我浪费材料,先拿块废料让我试试也成。”
许田景虽然也不太相信屠洋洋真会开机床,可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他也觉得应该给年轻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从自己的书柜里拿出一张图纸。
“好,你先看看,能看得懂吗?”
今年到过十七个学徒,已经走了八个,剩下这九个,除了张元民、田君、马方方稍微懂文化,能上手帮些忙,其余的可连图纸都还不怎么会看,正反都还会搞错,不然为了搞加工生产,他早就想开三班倒来加快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了。
第13章
“这应该是跟机械轴心配套的上下零件之一吧?”屠洋洋生怕出错,还硬生生看了好几遍才说出自己的答案,比起系统小星给她看的范本,这上面少了很多信息,连基本设计者跟零件编号都不仔细,只有轻浅的原始2b铅笔在图纸左上角写了数字026,而且图纸虽然画的很不错,却是手绘的!
如果不是这样,屠洋洋扫一眼图纸就能看出来那上面画的是什么。
许田景点了下头,一点儿都没错。
见才心喜,他干脆从材料里取出一块粗磨锉过批风的铁件给屠洋洋,“好,你上手试试。”
“大师傅!”
“许师傅!”
许田景没理会他们,让屠洋洋站到自己的立式车床跟前,“小屠同志,来,动手操作我看看。”真是不能小看年轻人啊!
别的不说,单看小屠拿图纸看那几张,他心里也有数了。哪怕屠洋洋上手操作并没有她说的那样好,车间有一个这样的技术员,对于他们搞生产也是很有帮助的。
大家都不约而同围成一圈,盯着屠洋洋操作。
齐淑君半是不敢置信半是羡慕的瞧着,她来厂里八个月了,还没能站到加工台上呢。
屠洋洋却没立刻开始加工零件,按照自己的记忆跟系统小星的提醒,先从口袋里拿出细棉手套戴上,除了分给她的一双,她拿钱现又买了四双。
再把护目镜架在鼻子上,这东西后勤处没有,但是为了避免她受伤,系统小星主动为她提供工作专用护具,不得转借他人,毕竟材料看起来好像不过是普通白玻璃做的,其实是记忆纳米纤维玻璃化材质,轻便纤薄几乎无重量,还提供尺具量度基础功能。
“看把她能的,啥都没干呢,只差没把铠甲给披上了。”
“别出声,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
张元民终于出声,他在学徒里最有威信,一出声大家也就安静了。
齐淑君忍不住道,“张大哥,她不应该马上开机做吗?”
“你没看她在调试比量高度吗?还用抹布将之前的废屑清理了,连钻头位置也是一样。”
“那是为什么?”
“因为她跟大师傅的高度不一样!她站在大师傅平时工作的地方,却不是她自己习惯的位置,提前检查,也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有数。我们国家现产的车床基本是四大金刚出产的,虽然大概都差不多,但肯定有所区别,而且不知道她之前学的是立式还是专用的,是六角转塔式的还是模仿外国惠特尼的卧式车床……”张元民嘴里喃喃自语,眼里冒着精光。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起码人家站到机床面前没有半点胆怯,就是他自己站上去,都不一定有这份镇静。
而且她是从京里来的,说不定她还知道自动车床!
他从老师那里得知,在学习福特流水线后,于68年,北京第一机床已经研制出数控车床。
风向开始变化,恩师感觉出危险的预兆,便让他主动写决心书,去最艰苦的地方搞建设,到底让他能够有喘息之地。
屠洋洋把图纸再看一遍,挑选好适合的车刀,将粗坯料固定好,这才打开车床的按钮,嗡嗡声响下,寒头闪闪的车刀头飞速地旋转起来。这样的高速度让学徒工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看着屠洋洋手摇着移动把头,
让它离材料越来越近。
很快发出金属互相碰撞出的切削声,那粗粗方方的一块,很快便像削苹果似的削去那层外衣,露出银亮的内在,而废料自己打着卷落到下方。
不止是大师傅许田景,连鲁公平都忍不住直赞,“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