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2)

而实际上呢?

洋洋单是工衣就是六套,成套连帽子的迷彩服也是六套,一件都难得买到的军大衣,长的中长的短款的她各有两件,还有婆婆用灰色做的大棉袄,刘健国给做的袍子,这些都是拿出来常穿的。

还有据说是她堂姐给寄的大衣,棉布绸的各色衣裳,都只能晒好叠起来放床底下的樟木箱子里收着。

唉,反正是总被人盯着,不想惹事,根本没机会穿!

她都得了好几款布料,才这么心急想买缝纫机回来呢,自己缝太费功夫,除了工作家庭之外,她还得努力学习进修。

还有就是吃上头,大家都占着小俩口的便宜。

有刘健国在刺水大队时不时掏弄回来的青菜、粮食跟鸡蛋添补,刘家才没像别家人口多的家庭总是吃粥跟棒子面窝头,基本上都是玉米面,糁着二合面。

更难得的是,小俩口年龄虽小,却一点儿也不张扬。

刘家人早已把屠洋洋当成自己的榜样,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努力学习,让自己能做的更多更好。

即使屠洋洋从没这样想过,她只觉得身边人在影响着她,他们充满渴望求解的眼神让她无法拒绝,对于他们的询问自然毫不吝啬。

刘健国走出高温的瓦窑,朝大队长点点头,“这窑可以。”蒸腾的汗水顺着头发流到耳边,令人发痒,他从口袋里拿出手帕来擦。

“等温度下来再搬。”见守在外间的人群涌动着要往窑里冲,刘健国赶紧喊道。

刚刚开窑没多久,里面的温度仍然高的吓人。

大队长忙跟着大声嚷嚷,才让他们没冲进窑内去抢。

叫来几个人守着窑口,把支书跟会计叫过来让人先排队,大队长喘着粗气走近刘健国。

他没刘健国斯文,直接拿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汗水,“我了个乖乖,真怕他们打起来,再把咱们的窑给弄塌了可不成。”

“大队长,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是真呛呛起来,咱们也落不着好。”刘健国正色道。

自知刺水大队陆续出瓦,大家的房子在洋洋的规划指点下一一修筑而起,因道路方便,刺水大队真正扬了名。

不但队上的小伙子大姑娘成了抢手货,便宜好用的黑布瓦,也是众人争抢的好货。

除了自己家用,费些脚力,加钱往外偷着卖,不说挣多少钱,起码能多换些吃食回来。

本来干的人少还不显眼,可现在人太多!

第163章

人一多,各种心思就杂。本来产量也不够分,不患寡而患不均,谁都觉得单自己没拿着,凭什么别人能挣着钱!

多少人是不能得罪的!在巨变动荡里经历着成长的刘健国很清楚,很多人心眼比针尖麦芒还要少,完全不能得罪!尤其是些脸上笑嘻嘻心里黑漆漆的笑面虎,只要有一点点机会,会把记恨的人往死里整。

洋洋说过,还要等一段时间,可黎明前的黑暗只怕会更恐怖,有些打着忠君爱国名号实行龌龊思想,却只因为父辈穷的一无所有可以成为冠冕堂皇名头旗号,肆无忌惮去谋害被打成黑七类的所有人。

刘健国深深担忧,洋洋正怀着孩子,刺水大队里的鸡蛋,新鲜的蔬菜瓜果,偶尔还能有河鱼跟野兔等,都是她需要的营养补给,此时即使有钱有票也很难买到。

大队长抓了抓头,也有些犯愁,“咱们之前积下的泥也不多了。”果然上头说的很对,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自打刺水大队开始烧瓦出瓦,队上连吵架的人都少了,各个都忙着干活。

累得回家倒头就睡,啥都没功夫整。

除了一些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三瓜两枣的几户。

刺水大队居然实现大多数瓦房的富裕景象。

“干脆做完就停了吧。”

刘健国果断道。

“天气越来越冷,做瓦也不容易,出瓦一热一冷更容易生病。”

他小声说着,“再说冬天土硬,这时候去挖泥可比之前辛苦的多,你涨不涨工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