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风雪 第3节(2 / 2)
崔重晏若无其事向着车厢拱手:“方才是我照顾不周,叫二位受惊了,勿怪。咱们这就入城去。”言罢便再次上马,轻喝一声坐骑,引车继续前行。
天色黑透,李霓裳从一扇便门悄然被接入了齐王府,随瑟瑟静默迂转,也不知跨过几道院墙,穿过几折回廊,被引到了一处花木扶疏的清幽院落之内。
应是长公主对她今夜入府一事不欲张扬,院中静悄无声,看不到人,唯见檐楼的一面绮窗之后,隐隐约约,透出一扇灯火之色。
穿堂风涌入檐楼,吹得堂中烛火扑闪不停。李霓裳盯着身侧墙面上自己那道不断摇晃的光怪的黑影,只觉似曾相识。她费力思索,蓦地恍悟,记起年幼之时她喜爱的由宫伎为她张演的皮影。薄薄一张驴皮之后,几支由躲在暗处的木棍操控的晃荡虚影,便可栩栩演尽悲欢离合,青天黄泉。
脚下的楼梯,仿佛通往高天,漫长不见尽头。分明已是放轻了脚步,却觉自己踏出的登楼步声异常突兀,声声撞耳。
“长公主在此等着公主了。”
忽然,撞耳的脚步声消失,瑟瑟低语之声传来。
李霓裳猝然停步,抬起眼,看见了一面虚掩的门。
终于到了。
她的姑母就在里面,和她不过一门之隔了。
分别之际,她七岁。而今再见,她十七岁。
直到此刻,她方惊觉,不过如此短短一段登梯的路,自己的手心里,竟捏满了汗。
瑟瑟未催促,只在旁耐心静望,直到李霓裳转面朝她微笑点头,方走上一步,轻轻叩门禀道:“长公主,公主到了。”禀完悄然退去。
李霓裳深深呼吸一口气,探手,推开了门。
她方才仰望过的那面绮窗之后,此刻立着一道妇人的背影。她一袭华衣,锦帔曳地,头梳抱面的堕马髻,脑后一团浓髻之上,排插数面牙梳。
乱世孳妖魔,死生皆无常。李霓裳曾在逃难路上亲见尸骨遍地人肉为粮,也见惯上位者那常人无法想象的道德沦丧登峰造极的穷奢极侈。生在此世代,仿佛人人都知末日临头,明朝无多,只管抓住眼前能得的一切尽兴狂欢,贵妇人的装扮,也比旧宫年代更为花样百出,奇鬓危髻,比比皆是。
妇人并未转面,一种古衣裳的熟悉感却迎面而来。
她仿佛不曾跟随时光走动,而是旧宫里凝固的一位丽人。
李霓裳不由定步。
妇人缓缓转过一张宛若不老的面容,凝视着她,眼一眨未眨,片刻后,李霓裳听到她柔声唤出了自己的乳名。
“阿娇。我是姑母,你不认得我了吗?”
李霓裳霎时泪流满面,伏拜在地。长公主疾步上来,俯身将她身子抱住。待到李霓裳抑住情绪,悄然拭净面上泪痕抬起头,见她双眼亦是通红,神情似喜似悲。李霓裳被她从地上搀了起来,引往一旁的坐榻,她顺从坐下。
长公主落座在她对面,取帕轻轻揩了眼角闪烁的泪光,再次打量着她,道:“一晃眼,你竟也这般大了。这些年苦了你,我都知晓。”
李霓裳用力摇头,深恨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始终无法开声成言,以表内心所念。
比起曾加在姑母长临长公主身上的凌迟,她李霓裳的这一点事,算得上甚。
榻上矮几之上已设纸笔。她探臂,待握起笔,手却被长公主轻轻捺住。
她抬眼,对上了她一双充满欣慰的眼。
“不必了,姑母知你所想。”
“姑母的阿娇,从小便有一双会说话的漂亮眼儿。世上无论怎样动听的言语,都敌不过阿娇眼儿的一望。”
长公主凝视着她的眼睛,柔声说道。
第5章
只有自己知道,在她的深心里,小时候的全部记忆,她都不愿多想。
她轻垂了下眼眸,不欲叫她的姑母察觉。
长公主微微一笑,安抚似地轻拍她的手背:“你不怪姑母便好。姑母何尝不想将你一直带在身边,然而当年初来此处,脚下无立锥之地,姑母不过一个弱女子,自身尚且难保,又如何能保得你的周全?故虽极是不舍,也只能将你先安置在别处,一来,叫你能过几天无忧的清静日子,二来……”
她望了眼李霓裳仍未消退干净伤痕的咽颈。
“当年你无端得了这怪病,此处人多口杂,传扬出去,对你并无益处,故安排你在那里,也方便寻访名医。好容易这几年,姑母在此总算能略说上一二句话,日夜都盼着你能病愈,好将你接回。更是时刻想去看你,奈何此处面上看着风平浪静,实则也不太平,附近不是今日这个打过来,就是明日那个来挑事。到处都是羁绊,便只能叫瑟瑟代我去探望你——”
长公主顿了一下,笑了起来。
“这回实在是有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姑母是一刻也等不住了,即刻便将你接回,须亲口告诉你,好叫你和姑母一道欢喜。”
李霓裳不解地望着她。
“阿娇,你且听好了。”
长公主看着她,一字一句。
“你的阿弟,他还活着!他当年没有死!姑母找回了他!”
李霓裳的心如鼙鼓骤然被重击了一下,剧烈地跳了一跳。
她定定望着长公主,片刻后,慢慢闭上了眼。
长公主再也掩不住欢欣之情,用力握住她的手。
“你可还记得十年前你七岁时的事?刘继盛兵败,姑母遭人掳掠,受尽羞辱折磨,姑母忍辱偷生,想方设法,终于有了可用之人,方打听到,连皇兄也自尽,万幸,你与珑儿应还活着,姑母便叫人寻找你们……”
随着长公主的话语之声,旧事也瞬间复活,宛如狂风暴雨,瞬间涌入李霓裳的脑海里。